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类和动物行为规律的学科,通常多以人类行为为研究对象。其研究范围不仅涉及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学科领域,还涉及了国家执法和国际关系及其政策的拟定实施等领域。由此,也形成了众多分支学科,其中组织行为学与行为法学有着许多共同之处。首先,两者都把人的行为看作特定权能的"社会人"的行为,而不是理性的"经济人"、"法律人"的行为;其次,两者均以个人行为、群体行为和集体行为为研究对象。利用组织行为调节人的行为,强调道德与法律行为两者的衔接,是中国法学理论的底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主权财富基金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中外学者对于主权财富基金的研究多从公司治理入手,鲜有学者对主权财富基金的性质属性进行论述。主权财富基金的性质关系到其发展方向以及治理模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主权财富基金的性质为出发点。重点阐述其“新型国家资本主义属性”与“理性经济人”属性,在此基础上指出二者存在的逻辑悖论。文章通过分析认为主权财富基金应当坚持“理性经济人属性”优先原则,采用“去主权化治理模式”,推动主权财富基金海外投资的商业化,避免附带过多的政治主权色彩。  相似文献   

3.
执行职能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能,地方政府执行力的高低关系政府合法性和有效性。本文以公共选择理论为视角解读政府执行力,以"经济人"的假设为逻辑起点,分析地方政府执行力高低与地方政府行为之间的逻辑关系,剖析地方政府执行不力的原因,从制度建设的角度提出增强地方政府执行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经济人理性假设在农户理论中演变的分析,对经典的农户理论及农户是否理性进行了评析,目的是在遵循农户理性分析逻辑一致性的前提下,归纳出一个分析农户行为的综合性框架,这一综合性分析框架有助于我们对农户真实处境的描述和对小农进行改造应遵循的“微观视角”。  相似文献   

5.
警察执法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提供优质服务,理应以公众满意作为其全部工作质量的衡量标准和追求的永恒目标。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我国警察执法的公众满意度有下降趋势。要提升公众满意度,实现社会长治久安,就需要每个警察高度重视,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自觉以"严格、公正、规范"为标准规范自身的执法行为,同时,抓住有利时机建构与公众沟通的渠道,规范媒体行为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6.
政府人行为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经济人假设运用到政治市场领域 ,并提出政府人的行为理性问题 ,是新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基本主张。本文在论述这一学理扩张历程的基础上 ,用政府人行为理性解释党政机关公务人员的行为与作风 ,为研究党风、政风问题提供一个新的基础性视角  相似文献   

7.
“经济人”假设:公共管理的逻辑基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人"是一个以利己为核心,以利他为实现手段的包罗着丰富内涵的对现实有很强解释力的人性假设."经济人"假设为解释政府公务人员的行为动机,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将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置于一切目的之上,是对生命价值的张扬和肯定."高尚人"假设在逻辑上是混乱的、在实现机制上是软弱无力的.我国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应以"经济人"假设为逻辑基点和深层理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微观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和经济博弈均衡理论,在构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博弈模型的基础上,对高校学风建设过程中存在于教师与学生的行为策略选择进行分析,得出学风建设的主体行为人之间同样存在着"激励悖论"。并从博弈均衡理论的角度提出加强学风建设的主体行为人在制度执行方面的监督力度,建立责任追究,提高主体行为人的制度执行力,才是学风建设取得实效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传统视域下,为实现行政人员责任总倾向于以"人性善","人性恶"作为逻辑思考起点,从而得出"制度论"和"道德论"两种不同的思维倾向。单一的理解维度并不是现实的真实反映,使得行政责任所不可避免的逻辑困境和矛盾冲突不经意的被忽视了。行政责任的内在逻辑悖论和自相矛盾的行为选择,从根本上抑制了整齐划一的行政责任体系的形成,也限制了行政人员负责任的行为,增加了行政责任回归实现的难度。我们调整一下视角,以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作为分析的视角,从权利,组织,体制三维度审视,揭示行政人员责任实现的基本困境,顺着其内在理路和意蕴的领悟,找到实现行政人员责任回归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社会工作已由针对贫困的"助人"行为演变为民众主动参与的"和谐"努力,殡葬活动也已由从关注虚无的死亡世界转变到重视现实的生者需求。以公众服务的视角审视,殡葬活动和社会工作两者具有共性——"助人",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理念、方法介入殡葬活动便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