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当央视的街头采访问题从“你幸福吗”转变成“你的梦想是什么”时,我发现,网络上,大众的揶揄和调侃明显变得友善起来了。面对两个善意的问题,前者属于封闭式问题,答案在“是”与“不是”间选择,看似温暖却觉武断,后者是开放式话题,冷不丁触及到了心中那块柔软处。  相似文献   

2.
谢芳 《政府法制》2008,(11):49-49
我刚到美国时,朋友就告诉我:“对不起”(sorry)这个词,在纽约不能随便说。你遇到麻烦时,首先要分清责任,如果责任在你,你可以说“对不起”;如果责任不在你,你却说了“对不起”,就意味着你承认自己有责任。如果你遇到了涉及经济赔偿的绊纷(如车祸等),你的一句“对不起”很可能成为法庭上的证据,证明你有“错”并使你破财。  相似文献   

3.
快乐驿站     
木子 《政府法制》2012,(14):47-47
另请高明 莉莎:“爸爸,这道算术题我不会算。你能告诉我吗?” 爸爸:“你说说,是什么题?” 莉莎:“有个人每月薪水300元,他太太每月却要花去320元,问……”  相似文献   

4.
《法制与经济》2009,(17):33-34
“我办没时间跟你闲扯,你有意见到创建办来面淡(原文如此)。”湖北应城市网民“寒笑”向“市长信箱”反映问题,却得到如此回复。此事日前在网上迅速传播,网上议论有如“井喷”:“部门如此不负责任的回复,严重损害政府形象。”“一共回复20个字,还把‘面谈’打成‘面淡’!”  相似文献   

5.
文杰 《当代审判》2003,(5):38-38
今年1月初,单位一位同事领来一位二十三四岁的女青年来到我办公室。同事介绍说,这个女青年是他远房亲属,遇到官司了,请我这个“法学家”帮帮忙。然后指着我对那个女青年说:“你有什么苦尽管向他诉,他是法学‘专家’,会帮你圆满解决的”。  相似文献   

6.
可以认为,在当代中国司法制度中律师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却不处举足轻重的主流地位;律师在刑事诉讼中有独特的作用,眼下却不会有太大作用。在大要案刑事辩护中,律师只有明确自己是什么,能够干什么,才会更清楚要干好什么。否则在大案要案辩护中一味责怪“我讲我的,你判你的”、“法院如何判决与律师何干”种种不尽人意的“外因”,而不在“辩在于精、理在于行”的内因上下功夫,无助于律师在个案及整体执业水平提高。“重在参与,不计胜负”作为以“成败论英雄”、以“结果论是非”的相对论,在现实生活中可作为一种自慰,却不为人们普…  相似文献   

7.
刘勋 《公民与法治》2014,(16):33-33
允许记者对其他人员进行拍摄取证,却不允许对自己拍照,称自己有“肖像权”。近日,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位副市长的霸道作风令记者十分不解(7月20日《广州日报》)。当记者表示,核查矿难过程是正常采访,需要拍照留证时,这位副市长依然态度蛮横地说:“我有自己的肖像权,我怎么没有资格要求你删照片,你有什么资格随便拍我?”这位副市长拒绝拍照的辩词虽然只有寥寥数语,却传递着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随笔     
(一) 官员同学来访,我在大酒店宴请他,并找数友相陪。宴毕,我起身结账,却被同学一把按住:“你别管!”我说:“那还行,你远道而来,还能让你埋单?”同学语气加重:“让你别管就别管!”我仍不同意:“今天这东我做定了,一顿饭还请不起吗?”说完迅速把钱塞到服务员手里。同学立刻脸红筋胀,对我忿忿然.  相似文献   

9.
《法律与生活》2009,(10):57-57
当人们问我,你的职业是什么的时候,我总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你是做什么的?”“我在医院工作。”单位到了对方耳朵里变成“货站”。不是一次两次的事,干脆说个通俗易懂的。“护士?”护士是女的,因此,在医院工作+女性=护士。事实是,现在不止有女护士,还有男护士,而且,医院里除了医生、护士,还有其他工种的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0.
“精简”记     
某县某部门因待遇丰厚,颇吸引人。久之,人满为患。小小部门竟有40号。该部门负责人郝书记决定在年初将员精简二分之一。消息一经传出,郝书记家的电话一竟成热线,响个不停。叮……“小郝啊?我是张三,听说你们位要搞分流,小刘是我侄女,我看她在那儿干得不错,你要多锻炼锻炼她。”叮……“郝书记,我是李四,我女婿日表现可能不算很好,到时候你可要他一把。”叮……“郝书记,我是王五,你们要简人员,很好嘛,你要大刀阔斧地干!”郝书记总算透了口气———王局长并有什么亲戚在本单位,“我一定尽力。” …  相似文献   

11.
侯坤 《政府法制》2014,(2):49-49
张局长来到我们局不久,就将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小刘,我听说你是咱单位的秀才,局里要办一份内刊,你能完成吗?”  相似文献   

12.
背景:法律历程 在不远的过去,中国公民只有三个单位:机关、事业单位、国有或集体企业。那时,一个单位几乎是一个“小社会”,只要你是它的职工,它不仅担当起了你的生老病死,还设立幼儿园、学校、食堂、商店……“管”着员工的孩子和家属,人们清贫却踏实着。  相似文献   

13.
有一天,彼得告诉他的朋友:“我的肘关节好像有问题,我想我该去找医生看看。” 他的朋友告诉他:“不用这么做。有一家药店里有台计算机,它什么病都能诊断出来,与医生相比,它既快捷又便宜。你只要提供一份尿样,它就能诊断出来你有什么毛病,并且提示你正确的治疗方法,一次只要才花10美元。”  相似文献   

14.
不容忽视的现实镜头一:某豪华饭店的单间客房内,一位年轻的东道主大声让服务小姐给酒醉饭饱的客人每人准备两条“红塔山”烟,并特意叮嘱说“别忘了开发票!”闻听此言,客人甲悄声对客人乙说:“这小子,仗着干税务,今晚的花销不知又让哪家企业给报销啦!”镜头二:东北某市一实权单位的科长到一企业检查指导工作,厂长一阵寒暄之后说:“前几天我想跟你喝一顿,怎么也找不到你呀!”“咱哪象你呀!手拿大哥大,家里有电话,我啥也没有,你上哪儿找我去?”科长说完,接着又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要不你借钱给我安一部电话?”厂长立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基层一些单位在“三公”即公车、公款、公物管理上存在不少问题,节假日尤为明显。先说公车。节假日期间一些基层单位领导干部,经常利用公车举家外出旅游或走亲访友等,有的一次外出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有的领导干部甚至利用职权向下管单位借车私用。有些单位领导或车管干部,担心过多使用本单位公车影响不好,便与关系单位达成默契,你借我的车,我用你的车。上述种种,使一些单位,出现了“逢年过节,小车不歇”,越休息越忙的现象。再说公款。近几年,一些基层单位经常利用节假日用公款互相请客送礼或邀请外出旅游。有的是为…  相似文献   

16.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的岗位。”这是雷锋日记里的一段话,平凡朴实却又耐人寻味。它告诉我们:无论你身处社会的哪个阶层,无论你从事何种工作,你的心中都应当有一颗螺丝钉的形象。我,愿意忠于我的岗位,做公证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相似文献   

17.
双休日,我和妻正在家看报,忽听有人敲门,进来的是一位在乡下工作的年轻办事员。给他泡上茶,寒暄几句后,我便直奔主题,问小伙子有什么事。他哼唧了一下,说:“你知道,我在乡下已经摸爬滚打了五年,最近有人给我介绍了个对象,家在城里……”我一听,立刻明白他的来意了,就说:“组织上会考虑你的工作调动问题的。这样吧,你回去后写张申请给我。”小伙子说:“申请我已写好带来了。”我说:“行,你就交给我,我会尽力的。”小伙子很知趣,说了几句“拜托”“谢谢”的话,就起身告辞了。客人走后,妻在客厅发现了问题:原来茶几上搁…  相似文献   

18.
等价交换     
去年8月22日晚10时许,湖北省罗田县凤山镇党委书记易德知家里来了一位贵客──县某金融部门的一位负责人。“哟!老兄,这么晚了还来寒舍有何贵干?”主人与来客同在一个地区工作,彼此都很熟悉。易德知连忙让座倒茶,热情地问。“我是来与你商量一件要事的。”来客呷了一口茶,突然放低声音说:“我单位正准备兴建一栋办公大楼,要在你的地盘上征一块地皮,我来找你的目的是想请你这个县城脚下的‘太上皇’开个恩,地盘找好一点,地价放低一点。”“噫!这么大的事怎么不到我们单位里面谈?”易德知直截了当地发问。“在单位里谈不如…  相似文献   

19.
聘请社会监督员,是政府和司法部门及时了解群众呼声,加强自身监督,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一项积极措施。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基层政府和司法部门,在聘请社会监督员工作中重形式,轻实效,主要表现为:官多民少。一些基层行政单位聘请的社会监督员大部分是带有一定职位的单位负责人,普通群众寥寥无几。有的单位竟然把聘请社会监督员当成密切单位领导之间关系的手段。你“请”我,我“请”你。客观上形成了一种“官官相护”的局面。秘而不宣。社会监督员是广大群众的代表,群众的监督意见往往要集中到监督员那里。因此,社会监督员…  相似文献   

20.
顾建梅 《检察风云》2012,(12):76-77
上期刊登的“其实你不懂我的心”是针对儿童思维之作,本文为其续篇,针对青少年的行为问题及其内在动机,希望那些正被各类青少年行为问题困惑的家长能从中获得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