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面对21世纪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虹 《理论月刊》2002,(1):93-95
一、当今文学缺失什么? 王庆生:今天,我们讨论的问题是:当代中国文学,在迈入21世纪之时,如何面对新的世纪提出的挑战。我们刚刚走过20世纪。在20世纪里,中国发生了伟大的变革,中国文学也发生了伟大的变革,完成了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变。1919年的“五四”运动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给中国文学带来了一种新的文学精神,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为文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承续“五四”传统的中国文学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今天,文学在摆脱了“四人帮”的桎梏之后,呈现出多元的、繁荣的、蓬勃发展的态势。 谢维强…  相似文献   

2.
近20年来,现代中国文学思潮研究的观念调整,推动文学社团流派研究和文学史的重写,在现代文学研究开放性、世界性的视域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就。但是,从思潮类型的细分和过度性阐释对文学史整体的遮蔽,重外来文学思潮轻传统文学精神的偏失,以及对现代中国文学思潮特殊性的怠慢,说明我们应该正视文学思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其系统中寻求文学思潮的知识谱系才是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的旨归。  相似文献   

3.
在试图还原一种多元化文学史观的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问题的重估中,应该把发生在现代的少数民族文学现象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去审视、研究。这是因为现代文学具有多元化的历史特征:一方面,“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文化启蒙,促使少数民族产生并发展了成熟的现代作家文学;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文学又以独特的民族风格、在思想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影响和丰富了现代文学,成为现代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中国现代文学近百年文学史的研究实践出发 ,认为当下学术界所认同的几种现代文学史观都没有摆脱文学发展史观的范畴 ,进而反思了单一文学发展史观给现代文学研究带来的束缚 ,并提出现代文学研究要突破过于绝对的发展史观 ,要从新的向度来重新定位现代文学研究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5.
以1949年10月1日为界,文学史家将中国新文学划分为"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这种划分法带有很强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新文学由"现代"向"当代"的转变,既引起了作家队伍的分化,又使新文学的性质、发展方向、创作手法、思想价值发生了转变。然而,依靠政治力量而促成的这种转变,使得现当代文学史的分期存在诸多的矛盾与悖论。同时,这种转变看似将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区分开来了,但实际上二者在文学自身的逻辑结构、精神传承上仍存在血肉般的联系,这值得新文学史研究者反思。  相似文献   

6.
今年,纪念“五四”是个热门话题。我以为,从青年运动的角度看,“五四”以来的80年,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指1919年到1949年的30年,我们可以称之为“改天换地年代”。在这30年中,中国的先进青年追寻光明与进步,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学史分期及命名问题——以1912年—1949年文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广莉 《求索》2011,(1):204-205,182
1912年1月1日至1949年10月1日这一时区的中国文学被贴上了各种标签,如"新文学"、"现代文学"、"二十世纪文学"等,对其予以纵深挖掘,前述观点虽有其合理性,但存在各种缺陷,从文学史分期的宏观把握并结合命名学原理,用中华民国时期文学史(简称为"民国文学史")来命名1912—1949年文学有其合理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8.
伪满洲国文学进入文学史,不是因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缺失的补充,而是缘于一方面其介入文学史将会重构文学史写作的结构框架,从而重新评定异族侵略背景下的中国现代文学经验;另一方面,其能够提供经典文学史写作的文学范例。在方法论的层次上,对伪满洲国文学的整体性研究,将引导重新思考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对长远的学科建设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80年代以后,台湾刮起一股民族分离运动的邪风,主张有一个异于中华民族的“台湾民族”,以台湾为独自的共同体而有别于中华民族共同体;主张有别于中国意识的“台湾意识”’。从而在文学问题上,他们主张有别于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学相对立的台湾独自的文学。在台湾现代文学史问题上,他们否认中国现代文学对台湾现代文学的深刻联系,当然,他们也急于否认”五四”新文学运动对台湾现代文学的深远密切的联系。然而,意识形态和政治不能替代具体的历史真实。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现代文学运动,和发生在时序仅仅相差三四年的、殖民…  相似文献   

10.
郭长保 《求索》2010,(2):153-155
中国现代文学史充分映射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思想发展和心路历程。现代文学从“五四”起点到四十年代的“解放区”文学的终点,始终与中国的现代文化和思想的发展相吻合,形成了中国文化转型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考察因素。因而,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史,知识分子思想史,同时又是一部中国现代社会史。它的发展同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革和革命紧密联系,完成了中国文化和文学从传统的有序到近代的无序到现代的新的有序的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