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伦理关系,理应遵循人际伦理关系中的精神伦理、情感伦理与生活伦理旨趣。但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大学师生关系的本质受到工具化、线性化、功利化的价值驱使,使其应有的伦理旨趣被扭曲,导致师生交往的心灵阻隔,影响师生的公民身份认同。建构起对话性的大学师生交往关系,是回归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也是实现大学教育成人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林明鲜  杨金龙  吕如敏 《学理论》2009,(32):147-149
围绕大学师生关系,很多现行研究指出大学师生关系淡漠,但目前还没有发现师生关系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本文根据在山东工商学院抽样调查所获的269份问卷数据,对大学师生关系形成的规律和特点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大学师生关系受到学生的年级、年龄、性别、性格、师生交往方式和学生的师生关系自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有着较大的差异;在所有研究的因素中学生的年级、性别是决定师生亲密关系的形成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对大学师生关系的研究应从大学自身的独特的特点着眼,不能简单的概括为交往不密切、不和谐或淡漠。  相似文献   

3.
孟兰洲 《学理论》2010,(21):214-215
人际信任是人格的一项重要特质,研究以Wrightsman的人性哲学修订量表为工具,以山西、河北、河南三地406名高师生为测试,分析了高师生人际信任的状况。结果表明:1)高师生人际信任水平总体较好,倾向于相信他人是善的、可信的。2)高师生人际信任水平在不同性别、生源所在地、年级、单亲非单亲家庭、家庭收入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不同专业间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范元涛  李艳艳 《学理论》2013,(18):343-344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进行的必要前提,也是某一时代教育理念的集中反映。基于后现代主义思想中的平等、对话、内在关系实在性的理论,对我国现存教育中师生关系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与评价。旨在寻求教育中合理的师生关系,进而完善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  相似文献   

5.
于玲君  宋怀超 《学理论》2011,(12):252-254
在实践中,由于不正确的认识和使用教师权威,从而导致教师权威的异化,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通过对教师权威的分析试图揭示教师在教育管理、师生交往,教与学中不合理运用权威的表现及其原因,提出教师权威消解后新型师生关系建构的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沈艳 《各界》2010,19(1)
中等职业学校是我国教育大家庭中的一个重要成员.近几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同时,我国传统的师生交往价值观也面临很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教育者能够构建"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模式,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彼此接纳,让教育发挥应有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何启彦 《学理论》2010,(14):255-256
本文通过简要论述韩愈《师说》的师生观,阐述了当前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文章从分析当前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现状,并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必要性,以及教师应由管理者向指导者和激励者转变,充分展现语文教学的魅力,把握好积极与适度、尊重与宽容的原则,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和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五个方面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8.
刘涛  康伟 《理论导刊》2007,(9):82-83
主体间性是现代教育的价值追求,是教育活动中的本体关系,应在现代师生关系中得到最明显的呈现,主体间性所表现出来的交互性、理解性、共生性、平等性,为师生关系分析提供了基本的价值维度,将主体间性作为师生关系的基本价值有利于推动师生关系的超越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提出师生二元主体和谐发展论,目的是突破过去教育理论的局限性,倡导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的教育理论,以实现大学教育教学理论的创新。这种理论认为,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任务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教育教学不是单向传授、单向掌握,应是师生共同劳动的结晶;师生应在引导与体验的互主体性活动中实现教学相长,在民主、合作、平等对话中得以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3,(36)
教育生态学认为,学生个体是最基本、最活跃的生态"细胞",是构成课堂生态的基础。课堂教学生态系统由教师和学生构成,他们应以平等、合作的关系共同参与教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再是教师单方面地教授学生,而是各个课堂构成部分的动态组合和互动。生态学视野下的互动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的群体活动,在教学主体相互交往、相互作用中共同发展,同时互动教学也涉及课内与课外之间的互动统一。从而诱导课堂学习意向,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关系和谐融洽,增强团队意识,锻炼学生的外语思维和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1.
转向生态价值的环境教育,不仅承认人的价值,也要承认生命和自然界的内在价值。由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隐喻性特点,除了知识教学,还需要体验教学,通过师生的生态体验和交往互动,激发生态价值情感、磨砺生态价值意志力、提升生态价值实践能力和生态智慧境界,以养成具有良好生态人格的一种生态价值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2.
曹凤雷 《学理论》2011,(12):331-332
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它是教师和学生在交往中形成、维系和发展起来的,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中等职业学校担负着培养和造就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中职学校师生关系的状况直接影响着中职教育成效。本研究通过中职生中师生关系调查问卷探讨和分析中职学校师生关系,为中职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对改善中职学校师生关系,促进中职生的健康成长,完成职业教育目的,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开展执政工作,履行执政责任,确保社会公正,需以核心伦理价值作为行为规范和指导原则。执政责任、执政公正、执政诚信与执政廉洁共同构成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核心伦理价值。其中,执政责任是集中反映最本质、最普遍执政伦理关系的核心;执政公正是执政党执政至关重要的价值基础;执政诚信是执政党职能发挥、行为规范和效能提升的关键;执政廉洁在执政伦理中具有基础性的价值地位。  相似文献   

14.
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市场经济的负面冲击、信息时代的巨大影响、高校改革的相对滞后等是高校师生和谐问题的主要成因,深入分析这些成因,对于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10)
人际信任,是当前学术界在信任问题研究领域发掘出的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方向。本文主要对人际信任问题根源的反思、研究的伦理视角,以及在构建当代社会人际信任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希望构建和谐的人际信任关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23)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辅导员与学生间良好的信任关系能够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与前提,辅导员要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提高沟通协调能力,灵活运用沟通方式和策略,怀着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构建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良好、有效地开展。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是抗震救灾精神的灵魂。作为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凝聚和升华,抗震救灾精神具有深层的伦理意蕴:它蕴含着以尊重生命为宗旨的生命伦理要求,以人民伦理为取向的政治伦理要求,以目的价值为核心的主体伦理要求和以公平正义为精髓的人际伦理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前,对“领导”一词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解。坦宁鲍姆对这个词下的定义,内容最为充实,他把“领导”解释为: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在一定条件下,借助交往过程实现人际间的作用。任何领导工作,都是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所以可以说领导的本质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领导”不等于管理,因为领导与人际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有关,管理与人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3,(5)
芝加哥学派提出符号互动理论,错误地把传播看成是人类关系最基础最本质的东西。需要是人的社会交往的动力之源,交往动机的本质是生产,交往首先是生产活动的前提,同时建立在生产劳动基础上的交往,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和如何交往,又是由生产决定的。交往和生产的相互作用,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归根结底人类关系的本质,就归结于人的经济交往动机。研究人类关系的本质有助于我们厘清"传播"的地位和作用,更好地发展对"传播"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伦理管理的价值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维群 《理论探索》2005,4(4):74-76
伦理管理作为管理的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本质上是体现伦理理念和手段的管理。从伦理价值层面去思考,价理管理是更具人文性、价值性、理想性的管理,它带有鲜明的价值倾向性。伦理价值功能的实现,首先是观念的变革,其次是行为层面的改变,最后是企业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