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位回乡创业的美籍博士,带来10家生物医药创业团队,为宁海生物医药产业的创造带来了机遇。一直以来,宁海县坚持吸引人才与人才引领产业并重,着力打造一批产业升级的人才载体。全县共建有3个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工作站和2个博士后扶持站,1个模具产业研究院,11家市级企业创新团队;拥有1名  相似文献   

2.
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中央政府应对国家金融危机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对于推动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全球各国都注重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不少国家把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作为抢占战略竞争制高点的核心内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尽管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发展不足。应该抓住有利机遇,更好地利用政策资源,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创造更好的内外环境,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3.
王飞 《群众》2023,(22):52-53
<正>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命脉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江苏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全国领先,产业链条比较完整,集群效应初步显现,具备建设全国生物医药创新发展高地的基础和条件,但在原始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发展、数字转型等方面仍存在短板。需要做优链主企业、强化人才支撑、加速数字化转型,创新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长三角,德清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独树一帜。升华拜克、佐力药业、我武药业等一个个在行业中如雷贯耳的名字就在这里诞生。生物医药产业约占德清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5,产值约占到全省生物产业总量的1/10。如今的德清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已成为"国家火炬计划德清县生物与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和"生物与医药国家科技  相似文献   

5.
产业重建的衢州新模式 “衢州的‘借地发展’好,板房利用做法好,通过专业合作社带动山区的农民下山发展产业好。”10月26日全省11个市的指挥长参观青川县桥楼乡“江山白菇”高效栽培示范园区,省援建指挥长谈月明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肯定了衢州在产业援建上动了脑筋、想了办法、出了成效。  相似文献   

6.
黄宏 《今日民族》2016,(7):23-25
正目前,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已被列为云南省8大重点产业之一,围绕该产业,云南提出到2017年,力争实现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2400亿元左右;到2020年,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800亿元。谋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云南找准了关键聚焦点,显然,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成为了重点聚焦对象。据了解,生物医药和大健康  相似文献   

7.
《群众》2017,(17)
正生物医药产业是"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近年来,泰州市突出"中国医药城"核心板块,以聚力创新为关键,以打造医药城"人才特区"为支撑,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取得了"以人才链引领创新链、以创新链提升产业链"的良好效应,人才红利正成为泰州加快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的先发优势。着眼产业发展,聚焦"高精尖缺",不断创新招引机制,构筑人才引领发展高地业以才兴。泰州市牢固树立"人才大突破、突破大人才"理念,始  相似文献   

8.
贺正楚  张蜜  吴艳 《求索》2014,(1):92-96
共性技术服务效率影响着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共性技术服务效率体现在共性技术研发供给和共性技术应用共享两个阶段。通过选取两个阶段的相关评价指标,通过DEA方法和有关数据,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共性技术服务效率进行评价。研究发现,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共性技术服务效率较高,但是两个阶段的效率并不均衡。影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共性技术服务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政府对共性技术投资方式存在偏差,共性技术服务的供需双方对研发目标存在差异,缺乏中介服务机构的有效参与,共性技术服务供给方内部没有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生物医药产业共性技术服务的专门人才缺乏。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三明市委做出了“做强市区经济”、“壮大中心城市”、“培育‘3+1’产业集群”等重大发展战略,三元区委、区政府紧密跟进,选定该区作为突破工业的重要平台,并根据本市在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方面的优势和良好前景,将开发区定位为生物医药工业集中区。荆东生物医药工业集中区以其高科技定位、适合本市天然植物资源特点、良好的经济预期吸引着人们的眼光,更牵动着人大代表的心。  相似文献   

10.
生物医药产业是世界公认的最具发展前景的高端、高效、高质产业,是我国未来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力量之一.为加快我国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家“十三五”规划中也明确了生物医药行业作为国家战略前沿领域产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马锦跃 《政策瞭望》2012,(12):50-51
最近,我们到衢州、丽水就产业转型升级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分析与建议报告如下。一、衢州、丽水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制约因素扩大经济总量与提高发展质量的矛盾。从发展的角度看,衢州、丽水两市由于客观的原因,工业化起步比较迟,发展也不够快,社会财富的积累还不能满足再工业化的需要,需要进一步扩大经济总量,加快社会财富的积累,但由于资源、环境和市场的刚性约束,低技术层次的经济总量扩张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同时由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要求,衢州、丽水两市的产业发展必须尽快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与其他市  相似文献   

12.
生物医药产业被誉为“永不落幕的朝阳产业”,是近10年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重庆市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将其列入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重庆市市长唐良智同志多次调研指导重庆国际生物城建设发展。重庆市巴南区扎实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全力建设长江上游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生物城(以下简称“生物城”)。近3年来,巴南区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占全市的67%,获批临床的创新药物数量占全市的60%。巴南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成为全市唯一由国家发改委确定的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  相似文献   

13.
<正>生物医药产业是浙江建设三大科创高地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重要内容。作为浙江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杭州市钱塘区以杭州医药港建设为主载体,聚焦生物医药产业特点,大力推进建圈强链,探索出一条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金融链、服务链“六链融合”的产业发展“新路子”,构筑上下成链、资源互补、集群发展的产业生态圈,形成了强有力的“磁场效应”。近三年来,钱塘区平均每日新落户一家生物医药企业,  相似文献   

14.
地方高校具有的特有功能和优势,决定了地方高校应该也必须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近年来,衢州学院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导向、以产业需求为中心,"订单式"培养应用型人才;坚持学校与社会、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努力扩大学校创新服务的范围和能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5.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是影响河南经济发展的‘瓶颈'和‘短板'。出台这个条例,对河南来说十分必要。但是,目前条例草案的分量明显不足。财政怎样扶持?政府怎样支持?人才如何引得来、留得住?研发创新如何进行?对这四个方面的问题,要有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16.
段青英 《前进论坛》2020,(6):31-31,43
生物医药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最具有成长性、最能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但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受到制约:一是医药结构比重有待优化。药品产业结构中原料药比重过大,高附加值制剂比重较小,体现创新能力和市场趋势的生物药、中药大健康产品以及医疗器械产业比重偏低,医药工业发展空间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相似文献   

17.
正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生物医药产业是当今最具有成长性、最能体现地方科技竞争力的重要载体。生物医药是浙江省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例如杭州。杭州是浙江省生物医药产业规模最大的地市,杭州市生物医药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名列全省前茅,并努力打造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在国家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大背景下,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如何坚持创新驱动,保持产业特色,抢  相似文献   

18.
胡义东 《群众》2022,(6):43-44
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江苏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半导体产业,在70年代进入集成电路产业领域,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先行区和重要产业基地。2022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窗口期”,加快培育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集群。这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十四五”时期,我们要优化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环境,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发展质量,加快培育集成电路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走好集成电路产业强“芯”之路。  相似文献   

19.
2006年6月15日至17日.泉州(永春)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发展报告会隆重举行.掀开了永春生物医药产业的崭新一页。这一产业的破茧而出,不仅体现了永春县委的领导决策有力,也凝聚着永春县人大常委会和广大人大代表的心血:  相似文献   

20.
《政策》2012,(10):79-82
2008年底以来,华中科技大学抓住中央人才重大项目机遇和建设'武汉未来科技城'机遇,发挥中央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的优势,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抓手,带动了重点学科水平能力提升,支持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学校科学发展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双赢。一、抓住机遇,大力引进海外创新创业人才2008年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