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课题。加强协同育人是遵循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坚持系统论、满足青年学生成长需求和发展期待的客观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主要包括育人目标协同、育人内容协同、育人方式协同、管理评价协同、学科发展协同。实现协同育人,要聚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难点问题,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学科研究支撑,打造兼具教学、科研、实践、管理能力的思想政治教育骨干队伍。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主渠道,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主阵地,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协同育人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因此,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科学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可能与可行等问题,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和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是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目标整体性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以人为本的系统工程,必须围绕学生、服务学生、引领学生,形成全员协同、课程协同、渠道协同和政策协同。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效应,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整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队伍,建立协同育人资源平台,发挥教师、辅导员、管理人员以及服务保障人员各自育人功能;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各类课程同向同行;拓宽育人渠道,促进课堂教学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优势互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制度,形成政策协同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保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水平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思想基础;二是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成长发展期待;三是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四是完善高校课堂建设机制,实现协同育人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分别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性描述,体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全面性和复杂性。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适应复杂环境,实现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必须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内在规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教育目标、管理目标的引领下,充分利用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在育人功能上的互补性,理顺教管关系、完善规章制度、分析客体特征、准确把握合作要义、统一考核标准,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融合发展、协同育人探索新思路、构建新机制。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努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必须在重视理论创新、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教学改革、注重实践互动、做好课程测评等六个要素上面下功夫,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努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必须在重视理论创新、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教学改革、注重实践互动、做好课程测评等六个要素上面下功夫,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理论探究与实践探索,是对党和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努力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人才的具体呼应,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现状,高校需要从以优化顶层设计促建"大思政"格局、构建各教育载体充分运用的全方位育人机制、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保障机制这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内涵是育人。培养时代新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接时代要求、彰显课程属性、凸显价值引领的具体体现。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时代新人的育人功能,要以"四个服务"加强政治统领、以"四个强化"深化改革创新、以"三全育人"推进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10.
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创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和关怀,创业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业教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突破,然而还存在缺乏协同的现实困境。文章基于协同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现实困境进行分析,把握学生需求层面和国家需求层面,从教学、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实践基地建设的角度,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戴亿绵 《世纪桥》2012,(17):85-8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形式,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亲和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表现出来的说服力、感召力和吸引力,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生命力之所在,通过教材、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基本教学要素的亲和力综合表现出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应围绕提升教材的亲和力、教师的亲和力、教学内容的亲和力、教学方法的亲和力这四个方面着力,使之协同配合、形成合力,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改进中加强的目标,从而完成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大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存在分离现状,文章从协同育人机制内涵、加强协同育人机制的必要性等方面进行剖析,对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路径选择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协同育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必须聚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育人的重点难点问题,在标准的确定、问题的梳理和路径的选择三个方面,有效推动主渠道与主阵地的目标协同、内容协同、方法协同、过程协同,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水平。  相似文献   

15.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呈现出注重综合育人的趋势,表现之一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力量的综合化。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体实现优势互补、教育力量形成整体合力、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实现教育力量的整合。对教育主体而言,专职工作队伍是中坚力量,兼职工作队伍是基础力量,大学生党员干部是骨干力量;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合力的形成,对社会而言,要实现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完满结合;对高校而言,要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协调整合;既要积极发挥现有日常资源的教育作用,又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发掘潜在的教育资源特别是教学课程资源、社会舆论资源以及社会实践资源的功能,使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遵循中央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实施"走出去"的社会实践,以系统论方法为实施原则,整合课程和教学资源,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第二课堂实践育人和党团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紧密配合的教学途径耦合机制,确保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7.
肖翠祥 《学习月刊》2012,(2):121-122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任务,是贯彻党的思想领导、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科学的管理体制是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地位、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能、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骨干力量,提高两支队伍融合水平,有利于增强立德树人的育人合力,提升两支队伍职业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水平。然而,现实工作中,两支队伍在融合机制、协同状况、共享平台、培养培训和工作评价等方面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与不足,需要通过加强两支队伍融合的组织领导和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推进工作相互兼任,共同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相关科学研究,构建共享的资源平台,加强融合的培训培养,加强融合的评价等,从而提升合力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9.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效果如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发挥得怎样,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主渠道和主阵地二者各有其职责,各守一段渠,不能相互替代,但它们守的是同一条渠,相互贯通、相互影响,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在高校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日常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稳定机制、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育人新格局、提升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协同育人的效果等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能够起到提供学科支撑、学理支撑、人才支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测评的基本经验主要表现为:坚持以人为本,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测评目的的合理化、人性化;坚持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测评的领导,促进测评的制度化;坚持探索科学的测评标准和指标体系,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育教学测评的全面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坚持多种测评的统合,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测评的科学化;坚持测评的育人导向,通过测评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