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8 毫秒
1.
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生命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转型阶段,受学业、就业和成功等压力的影响,容易面临生命与人生的相关问题。而以儒家、道家、佛家为支柱的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上就是人生哲学,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生命观教育资源,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途径,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生命存在观、生命价值观、生命品质观、生命责任观和生命道德观教育。  相似文献   

2.
王夫之的哲学体系具有宏富的内容,在本体论方面提出了比较完整的气一元论学说以及精湛的辩证学说,达到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最高水平;在人生哲学方面,则有“性日生日成”、“珍生、务义”等学说。王夫之的人生哲学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即宇宙论、本体论与人生论的统一,特别是以本体论为人生论的价值来源和终极根据。王夫之人生哲学对当代形而上学的重建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赵明  费菊瑛 《理论学刊》2005,(4):103-106
命运论是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先秦,大约从孔子开始,命或天命问题便与人生哲学结合在了一起。儒家主张"知命",道家主张"安命",墨家则主张"非命",他们的思想典型地代表了先秦哲学中的命运论。先秦哲人对待命运的态度基本上是理性的,强调人在命运面前必须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姿态,这是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主流。  相似文献   

4.
耻感对于人的存在以及社会的进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由于种种原因,当代大学生却存在不同程度的耻感淡化、缺失甚至错位等问题,为此,需要通过传统耻观的现代性转换以明确当代中国社会善的客观内容,通过改进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以帮助大学生认清自我及其与善的差距,通过构建社会公平机制为大学生耻感培育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5.
刘长林先生的著作《中国人生哲学的重建———陈独秀、胡适、梁漱溟人生哲学研究》 ,撷取中国现代思想文化三大流派在初创时期最早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陈独秀、胡适、梁漱溟作标本 ,条分缕析他们各自在人生问题上的理念、设计、异同、局限 ,进而全面透视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现代赓续、调适、整合、变换。该书视野开阔 ,分析细微 ,具有开创性、系统性、前瞻性 ,极富启发性。首先 ,刘先生的研究具有开创性。十几年来 ,刘先生一直从事人生哲学问题的研究。 1992年他在南开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 ,受导师方克立先生的启发与指导 ,明确了研究课题 ,决…  相似文献   

6.
耻感对于人的存在以及社会的进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由于种种原因,当代大学生却存在不同程度的耻感淡化、缺失甚至错位等问题,为此,需要通过传统"耻"观的现代性转换以明确当代中国社会善的客观内容,通过改进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以帮助大学生认清自我及其与善的差距,通过构建社会公平机制为大学生耻感培育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困惑与高校德育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项炳池 《世纪桥》2007,(2):152-152,154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当代大学生却存在着“学什么”、“活着为什么”“信仰什么”等价值困惑。我们应该注重德育体系建设,加强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加强他们的社会实践,以帮助他们重建正确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大国崛起和社会剧烈转型,当代中国社会价值体系建设是中国社会面临的一项重大历史性课题。本文在剖析当代中国价值建设的历史背景和客观需求的基础上,阐述了价值建设过程中吸纳自身传统文化的历史规律性,分析了对于传承传统价值观所面临的主要障碍,为寻找正在探索中的当代中国社会价值体系的主要路径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探索》2016,(1)
当代中国价值观是中国人民立足时代要求、实践需求和自身诉求,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西方现代文化价值的诸多精华于一体所形成的价值体系。当代中国价值观汇聚了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共识,融合了多元价值,汲取了传统滋养,继承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价值传统,是当代中国人民价值观的时代表达。当代中国价值观扎根于"市民社会"和"现实的人",来源于实践与生活,又对实践与生活具有导向作用,是当代中国人民现实生活的生动诠释。当代中国价值观为追梦圆梦凝心聚力,为公平正义强基固本,为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保驾护航,是中国人民憧憬未来的价值标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哲学史上人生哲学的研究是一个“热点”。其讨论涉及的内容,主要有:研究人生哲学的意义;人生哲学的内容、特点;各家各派人生哲学的比较;人生哲学的历史演变、现在的影响及如何建构新时代的人生哲学等问题。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从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角度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了总体分析;其次,评价了在当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观念文化存在诸多不适应性;最后指出传统法律文化已基本不适应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应立足当代中国实践,重塑反映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新的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人文构建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是一种整体性的社会发展过程 ,从社会的基础性结构上看 ,当代中国社会正在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 ;从社会的前导性结构上看 ,当代中国社会正在从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 ;从社会的生活方式结构上看 ,当代中国社会正在从匮乏型社会转向发展型社会 ;从社会的经济类型结构上看 ,当代中国社会正从计划经济社会转向市场经济社会。这种多重跨越 ,构成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突出特点。这种社会转型不仅意味着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的转型 ,而且也是文化结构的转型。深刻的、大规模的社会转型 ,必然会引起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3.
胡适的个人主义人生观是中国现代资产阶级人生观的典型代表,他不仅是中国现代诸多人生观论战的主要参与者,而且还以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观与民主观为主要内容,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现代资产阶级人生哲学的理论观点,在中国现代人生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胡适人生哲学思想的特点就在于:一方面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对个性自由的束缚和压抑;另一方面又反对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指导人生的思想与行为,这种二重性的思想倾向乃是一切资产阶级人生哲学的一个基本特征。研究胡适的人生哲学,对于全面把握中国现代资产阶级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对于正确认识中国现代人生哲学理论争论的实质与规律,对于促进树立与巩固共产主义的人生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探索》2016,(2)
当代中国价值观是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根基。价值观与人的精神生活是内在统一的。随着中国价值观的发展变化,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经历了由传统向现代、由封闭向开放、由单一向多元发展的历史转换过程。在这一历史转换过程中,不同价值观之间的激烈博弈,带来了社会信仰的动摇与缺失、社会道德的失范与滑坡、价值追求的纠结与迷失等现实困境。伴随着中国社会实践的发展与时代环境的变迁,广大人民群众日益迫切需要新的精神生活。鉴于价值观与精神生活变化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必须以当代中国价值观整合当代中国政治信仰、重凝当代中国价值共识、重塑当代中国社会公德、重置当代中国生活方式,以此重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5.
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充分反映了军人与党、人民、国家、职业、自我的关系,突显了军人的政治价值、社会价值、自我价值和精神价值。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既立足时代发展,又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文化传统、共产党文化传统、人民军队文化传统与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代表了当代军队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充分认识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要素和传统基因,紧扣精神涵养、传统熏陶、行为锤炼三个方面积极培育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必将有效推动当代军队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休闲哲学的当代价值及其未来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胡伟希 《学习论坛》2004,20(9):36-40
中国传统的休闲哲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之道、个体生命与心灵的和谐相处之道。中国的这种休闲哲学思想 ,在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正显示出它愈来愈大的作用与魅力。以“天人合一”为依归的中国传统休闲哲学 ,经过创造性转化 ,应当成为当代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经济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的最高价值原理。  相似文献   

17.
儒家思想教化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整合起了重要的作用,净化了人们的灵魂、促进了家庭的和睦和社会的和谐。但是儒家思想教化在当代面临学术与实践相脱离、传统与现代相冲击、心灵与物质相冲突等一系列困境。因此,对儒家思想教化的继承与创新,促进儒家思想在当代中国更好地发挥其教化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平飞 《党史文苑》2010,(5):51-53
当代军人核心价值现充分反映了军人与党、人民、国家、职业、自我的关系,突显了军人的政治价值、社会价值、自我价值和精神价值.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既立足时代发展,又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文化传统、共产党文化传统、人民军队文化传统与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代表了当代军队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充分认识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要素和传统基因,紧扣精神涵养、传统熏陶、行为锤炼三个方面积极培育当代军人核心价值现,必将有效推动当代军队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黄聘 《求实》2013,(1):40-44
当代中国个人品德建设是在传统与现代性的双重历史语境中展开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中,个人品德建设遭遇着"传统-现代性"这一结构转换的时代困境和由于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分化带来的现实难题。对此,当代中国个人品德建设的回应方式和出场路径必然包含两重维度:重释传统和重构现代性。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公德教育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问题。文章分析了传统道德在当代社会的价值所在,以及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与传统道德教育不力的内在关系,从而阐明了加强大学生公德教育必须重视中国传统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