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建交具有划时代意义,30年后,回顾这一事件,更深感如此。  相似文献   

2.
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也是困扰美国外交的焦点问题,中美自1979年建交以来,两国关系的发展历经坎坷,饱经曲折,其核心就是围绕台湾问题而展开的,从一定意义上讲,一部中美建交史,就是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上错综复杂的斗争史。台湾问题之所以对中美关系具有如此之大的冲击力,其重要原因就在于美国政府对台战略存在重大误区,  相似文献   

3.
<正>在中美建交30周年之际,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美人民友好协会和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于2009年1月12日在人民大会堂联合举行晚宴,纪念中美建交30周年。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和专程来华出席纪念活动的美国前总统卡特出席晚宴并致词。  相似文献   

4.
科技外交与中美关系30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同时,我们即’将迎来全方位影响20世纪下半叶中国走向与世界格局的另一个重要历史事件:中美建交30周年,这两件事或许有其内在的历史逻辑。也就在那个时刻,1979年1月31日,中美两国领导人签署了两国恢复邦交后的第一个政府间合作协定:《中美政府间科学技术合作协定》,这不仅意味着科技合作率先实现了中美两国政府间关系的突破,更进一步表明,自建交之日起,双方都深刻体会到科技合作或科技外交在两国关系中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30年后再回首——纪念中美建交30周年图片展"于1月12日至17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美国总统布什分别通过电视发表讲话,祝贺中美建交30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6.
2013年6月,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在安纳伯格庄园会晤时,就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达成重要共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成为国际社会的热议话题。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最复杂的问题,是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必须面对且必须处理好的问题。从中美建交35年的实践来看,两岸关系出现重大进展的时期,都是中美关系稳步发展的时期;  相似文献   

7.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美建交是一个新的历史篇章的开始。 但是,20年前,美国国会通过的《与台湾关系法》,背离了中美建交公报的原则,违反了国际法优先于国内法的准则。  相似文献   

8.
陈可 《友声》2014,(4):10-10
<正>9月4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中美建交35周年招待会,中国国家副主席李源潮,美国前总统卡特,全国政协前副主席、中美友协会长徐匡迪,国侨办主任裘援平,全国友协会长李小林,外交部、商务部、国台办、全国妇联、全国工商联等部委领导以及来自中美各界400余名嘉宾出席招待会。中美学生在招待会上联合演唱了中美友好歌曲。李源潮说,中美建交35年来,两国关系得到历史性发展。双方应认真落实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坚定不移沿着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正确方向走下去,坚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  相似文献   

9.
刘自强 《理论月刊》2008,(5):149-151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中美关系长期紧张,中国在建国以后的二十多年里未能实行对外开放.从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到1978年12月中美建交公报发表,中美关系正常化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最终促成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启动.  相似文献   

10.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是中美建交以来规格最高的经贸交流机制,从提议到首次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顺利举行,表面上看这一切具有偶然性,其实,它是中国经济在中美经贸乃至世界经贸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三十而立”。建交30年的中美两国,已经走过了两个巨人之间的对望阶段,发展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并建立了相互依存的共生模式。“同舟共济”,或许是这种共生模式的一种诠释。  相似文献   

12.
2009年对中美关系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新年尹始,中美两国迎来建交30周年。之后不久,奥巴马宣誓就职,开始所谓的“奥巴马新政”。中美关系历经30年风风雨雨,到了一个历史新节点。新时期的中美关系如何发展,需要新思考。  相似文献   

13.
应美国卡特中心邀请,中国工程院院长、中美人民友好协会会长徐匡迪与对外友协副会长李小林等一行于2009年11月28日至12月3日访美,出席了在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卡特总统图书馆举行的中美建交30周年图片  相似文献   

14.
王晓波 《台声》2011,(10):40-41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实施改革开放,12月15日,北京和华盛顿同时宣布,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1979年1月1日,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将“解放台湾”改为“和平统一中国”的大政方针。  相似文献   

15.
任明建 《前沿》2013,(3):91-93
中美自从正式建交以来,人权问题越来越影响着两国正常关系的发展,而很显然,中美人权分歧是导致中美人权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中美人权问题的实质是两国国家利益的斗争,因此,中美人权观的分歧是多方面的,其原因也呈现出多层次性。要缓解中美之间的人权问题,解决中美人权观的分歧,需要两国政府及人民的不懈努力,这将有助于中美关系的发展,也将有利于世界人权事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倪峰 《时事报告》2006,(1):21-23
8月1日~2日,中国副外长戴秉国与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在北京举行首次中美定期“高层对话”,全方位就两国关系及地区和全球问题直接对话。这是中美建交以来第一次举行如此级别的例行对话。  相似文献   

17.
<正>40年前,中美建交伊始,正当刚刚步入正常化轨道的中美关系在各个领域展现积极发展的势头、中美两国人民对双方关系正常化的美好前景满怀期待之际,美国国内亲台反华势力却在台湾问题上挑起一场严重的政治斗争。1979年4月10日由美国国会通过的《与台湾关系法》,经美国总统卡特签署正式生效。该法案严重违反中美建交公报的精神,严重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为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制造了严重障碍。对此,中国政府展开了坚决的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中美建交20周年,在江泽民主席和克林顿总统实现两国元首互访,成功地建立起两国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后,中国总理朱镇基4月访美再次引起国际舆论普遍关注。人们纷纷推测中美之间能否借朱猪基与克林顿会谈的机会达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的全面协定。在4月15日圆满结束的朱猪基对美正式访问期间,中美之间就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坦诚友好的对话,双方在环保和能源等领域签署了多个合作协议和协定、议定书、意向书,并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双方决定继续进行双边谈判,以便“在1999年内实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  相似文献   

19.
70年代,世界风云变幻。苏联对我国虎视眈眈,在我国边境上屯兵百万,严重威胁着我国的安全。如何迅速促使美国成为钳制苏联称霸世界的砝码?如何迅速解除苏联对我国的军事威胁?这篇改变世界格局重大变化的大文章,周总理却从一位“猪倌”身上做起……经过几年艰苦、细致、神秘的工作,周总理的设想终于变成了现实。这场由周总理亲自指挥的中美建交前的秘密战斗,堪称世界外交史上的奇迹。周恩来看中了下放的“猪倌”邓山理,想把他当成打开中美建交大门的钥匙。周总理还虚心地请教邓山理,尼克松会不会当选下一届美国总统。在解放军的护…  相似文献   

20.
李桑华 《友声》2009,(2):9-10
<正>2009年1月21日,"30年后再回首—纪念中美建交30周年图片展"在美国加州约巴林达市理查德.尼克松图书馆开幕。中美人民友好协会会长徐匡迪,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李小林,中国驻美使馆公使刘明远,驻洛杉矶总领事张云,尼克松图书馆执行总监约翰.泰勒,美国飞虎队老兵格伦.本尼达以及两国媒体代表等近百位中美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