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公安院校大学生计算机网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工作信息化是“科技强警”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公安机关的警务工作由传统模式向计算机网络化工作模式的重大转变,培养与提高公安院校大学生计算机网络能力是公安工作信息化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公安实战中遏制网络犯罪的迫切要求。为此,公安教育要突出公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特点,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密切联系公安工作实际,增强计算机网络使用能力;贴近公安实战,拓宽视野,提高学生计算机网络及计算机犯罪的知识三个方面是培养与提高公安院校大学生计算机网络能力的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公安领域的工作对计算机应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一些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培养具有科技技能和科技素质的预备警察,以适应“科技强警”的时代需要,成为公安院校当前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提出了公安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建议,使《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警务信息化工程建设是社会发展和科技强警的要求。它的实战效应主要体现在:实现办公自动化及网上调度、分析统计;为派出所管理工作提供信息保证;实现“网上追逃”;实现计算机监察和网上审批。公安院校是培养警务人员的重要基地,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以满足警务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具体地说,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补充符合警务信息化应用的教学内容,开展各种层次的教学和培训,还可以利用公安网开展远程教育。  相似文献   

4.
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当前的公安工作要依靠公安科技尽快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科教强警的重点是造就一支素质过硬的公安科技队伍,核心是加强公安计算机网络建设,实现公安工作信息化和信息共享。为了能切实履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经济利益这一重要职责,还要提高先进科技向公安工作领域内的转化能力和自身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公安院校文化塑警,其核心是塑造公安院校学生的警察精神,全面提高公安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增强公安院校学生的警察意识,推动建警、强警的进程,服务于公安工作。文章阐述了文化塑警的概念、作用、公安院校实施文化塑警需把握的原则以及公安院校实施文化塑警需注重的环节。  相似文献   

6.
公安队伍和公安教育的现状及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呼唤公安院校的教育亟待改革;“科教强警”和“素质教育”战略方针的实施,要求公安院校教育必须改革。改革的基本出路在于真正实行院校教育同公安工作实践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优化教育资源与联合办学相结合,理论教学和科学研究与强化实战训练相结合。要实现上述“三个结合”,首先要在公安院校的决策层面和师资队伍中实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更新”。唯有如此,才能逐步实现公安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公安队伍建设源源不断地培养和输送实战型、应用型和复合型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7.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公安工作要有新发展、快发展、大发展,必须有公安信息化为支撑。作为公安教育训练的主阵地、科技强警生力军的公安院校,应当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公安专业人才,推动公安事业发展这一中心任务,大胆创新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强化公安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为公安机关培养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从源头上提升公安民警的综合素质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8.
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是公安机关在信息时代推动科技进步、实施“科技强警”战略,实现公安工作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公安部门应统筹协调、综合处理形成上下对接融合、左右协同配合以及内外信息共享的关系,以便于在公安工作转型升级阶段,为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多动力。  相似文献   

9.
在新的世纪里 ,公安工作更加繁重和艰巨 ,对人民警察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也更高 ;公安院校作为培养后备警察力量的重要基地 ,培养具有“警察技能与指挥”的专业人才是形势所迫。因此 ,在公安院校增设“警察技能与指挥”专业 ,对于公安院校专业的设置及学科和专业建设 ,对于培养执行特种任务的指挥员和战斗员及适应各项公安工作岗位的高层次综合应用性人才 ,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社会,公安工作同样要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公安信息化正是针对当前高速发展的社会的策略之一,只有做好公安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才能保证公安院校能为基层公安队伍输送更多的公安人才.公安院校的计算机改革主要从更新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完善教学用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改进计算机教学方法、强化培训、建立完善信息化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分层次教学的教学机制这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实现公安工作的现代化,必须树立“科技强警”意识,充分发挥公安科技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要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确立民警科技强警意识;要抓组织领导、思想教育、人才建设、科技应用,使科技尽快地转化为战斗力;要在实施“科技强警”方针中加强规划管理、装备管理和制度管理;还要及时总结、推广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相似文献   

12.
全国第二十次公安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全面实施科教强警战略,坚定不移地走科教强警之路.要培育知识警力,实现科教强警,走内涵发展道路,必须大力加强公安科技工作;必须真正充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必须深化公安教育培训体制的改革,大力加强警察教育训练工作.  相似文献   

13.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学生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同等重要,二者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现阶段,国内公安院校各自的学生管理体制呈多样化,各种管理体制又都有各自的优势,在已往的工作中都有一些宝贵的经验。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安工作对从警人员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科教强警,从严治校”作为公安院校的办学方针,对学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行的管理体制在新形势下已暴露出种种弊端和不相适应之处,加快公安院校的学生管理体制改革就越显得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一、切实加强公安工作科学技术含量 在实施科技强警战略的过程中,全面贯彻“二十公”精神,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科技发展总体规划,立足公安工作实际,以“金盾工程”建设为龙头,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促进科学技术与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紧密融合为核心,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加快推进科技强警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公安工作现代化水平,为公安机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切实担负起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5.
公安院校学生警察意识的养成是端正学生从警动机,提升学生“岗前职业意识”的必然要求,是创办公安院校教育特色的生命力所在,是保证我国公安队伍政治坚定、纪律严明的有效途径。时代的发展,公安工作环境的改变,必将对公安院校学生警察意识的培养提出新要求,公安院校必须顺应时势,不断创新学生警察意识的培养方式,拓展培养途径,与时俱进,切实发挥培育公安英才的人才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公安院校文化建设对学生警察职业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文化认同是公安院校文化建设的基础,凝聚了大学生对警察文化的思想共识;文化自觉是公安院校文化建设的途径,唤起了大学生对警察文化价值的反思和创新;文化自信是公安院校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大学生自觉投身警察文化发展的精神力量。以十八大精神为导向,将文化育人功能渗透于教书育人全过程,培育学生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从而实现文化强警和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北京市公安局昌平分局强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实施科技强警战略,极大提升了公安工作的科技含量和信息化水平,带动了警务工作观念、机制、模式和基础工作的创新发展,凸显了信息化对公安工作发展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8.
社会治安的显著变化要求公安工作必须有所突破,严峻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实施科技强警战略。围绕信息化建设总体要求,闵行分局积极配合开展信息平台建设,并强化工作应用。目前,公安信息化已经对公安工作现代化和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产生深刻影响,传统的侦查手段和破案方式发生了新变化,公安信息化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背景下,公安院校作为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需主动适应我国法治建设不断深化完善的新形势要求,坚持以公安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为导向,结合公安工作的具体要求,培养政治立场坚定、业务素养优良、组织纪律严肃,对人民警察职业具有高度责任感、使命感、认同感的法治警察。这不仅是公安教育服务公安工作的客观要求,也是《人民警察法》修改背景下警察职业制度中有关公安院校人才培养规定应体现出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公安部反复强调“向教育要素质,向素质要警力、要战斗力”。今年召开的全国第十九次公安工作会议把“走科教强警之路”作为公安工作的方针之一明确提了出来,必然为公安教育的建设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对公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必须充分认识科教强警的重大意义,积极贯彻科教强警工作方针,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搞好公实教育工作。一、充分认识科教强警的重大意义“科教强警”工作方针的提出,是时代的召唤。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之争,说到底是人才之争。增强综合国力,振兴经济,关键在于振兴科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