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者的话     
“一边一国”,当陈水扁在台湾岛再次举起“国”字旗号的时候,不仅中央政府及大陆各地民众不答应,连岛内舆论界和民众也严厉挞伐陈水扁的分裂言论。一时间,台北股市下挫284点,从业者的经营信心严重受挫,他们认为陈水扁是在“自残”。远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其中有许多就是台湾同胞,对此也表示谴责。  相似文献   

2.
几百年前,大陆人“从唐山过台 湾”,落地生根,建设台湾;50年前起,海峡两岸隔绝达数十年,老死不相往来;约15年前,台湾当局开放岛内民众到祖国大陆探亲;而今天,台湾人纷纷到祖国大陆当“台干”、做“台劳”,经商,工作,生活,寻梦。一个新的社会群体 随着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的发展,台资企业越来越多,从台湾岛内到大陆台资企业工作的台籍干部与工程技术人员也不断增加,于是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出现这就是所谓的“台干”。目前在大陆的“台干”是越来越多的趋势。 过去,尽管大陆“台干”的工资待遇较岛内高得多,但毕竟是远离…  相似文献   

3.
受祖国大陆经济高速发展和市场潜力的吸引,台湾食品业无不看好大陆食品市场,近年来纷纷将经营重心转移到大陆。岛内食品厂商赴大陆投资自9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热潮,发展至今已成热络局面。台湾食品业上市公司中,“统一企业”、顶新集团已发展成集团规模经营的态势;另外“味全”、“卜蜂”、“中日”、“台荣”、“久津”、“大成”、“益华”、“福寿”在大陆投资事业皆已批量生产。1996年岛内多家食品厂商投资祖国大陆又进一步扩大规模,形成了群体台商逐鹿神州的形势。机会均等,大小企业争起跑一位北京台商说:“大陆是一个重新洗牌的…  相似文献   

4.
台湾新浪篮球队要去大陆注册打球,主管官署“陆委会”,“体委会”都不准,球团负责人姜丰年扬言硬干到底,不惜和衙门对簿公堂。这事情,后来虽获解决,却也再度凸显了台湾企业在两岸“政治对峙,经贸往来”诡局当中,所面临的困境。大体而言,台湾岛内投向大陆怀抱的推力,主要来自中国大陆经济条件,而反制大陆的岛内拉力则主要来自于自主性政治认  相似文献   

5.
鄢磊 《台声》2001,(5):20-20
日前,据有关调查显示, 68%的台湾上市、上柜公司不满意当前岛内经济环境,对于新当局各项主要经济决策不满意度都在 50%以上,其中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最令企业界失望,比例高达 73%。改善岛内投资环境和修改“戒急用忍”的两岸经贸政策,是台湾企业界最强烈的呼声。   事实上,台湾 90%以上的成年人都是股民。原来就有不少台湾股民经由香港投资大陆股市。特别是去年,台湾新领导人上台后,政局动荡,经济不景气,两岸关系紧张,民众信心日益丧失,台湾股市连连下跌。虽然台湾当局动用“国安基金”及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力护盘,但仍无…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大陆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与主动权,祖国统一事业进入了历史上最接近达成的节点。在民进党当局垂死挣扎勾结外部势力意图“倚美谋独”的政治操作下,岛内一部分舆论一度担心大陆会失去对和平统一的耐心,选择用武力的手段来解决台湾问题。尤其是在2022年8月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不顾中方严正警告执意窜访台湾掀起台海紧张局势后,解放军连续数天的环岛演习也让一部分岛内舆论担忧这是“攻台预演”。因此,岛内对于中共二十大的最大关注点在于大陆方面的对台方针是否有所变动。  相似文献   

7.
最近,台湾岛内有一种观点认为,台湾新竹科学园区高科技产业迅速向大陆转移,加上没有其他新的高科技产业诞生,台湾硅谷将出现“空洞化”现象。可以说这是岛内前些年认为台商赴大陆投资会造成台湾产业“空洞化”观点的一种延续。每当台商对大陆投资出现高潮时,岛内就会有少数人忧心对台湾经济的不利影响,提出台湾产业可能“空洞化”的警告。这与日前台湾当局高层称台商投资大陆拖累台湾经济的论调是一致的。实际上高科技产业对大陆投资不会也没有带来台湾产业或科学园区的“空洞化”,而且有利于台湾科技产业生命的延伸与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8,(10)
正据台湾媒体报道,根据台湾地区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4月2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台湾4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为86.89点,与上月相较下降0.97点。该调查涉及的物价水平、家庭经济状况、岛内经济景气、就业机会、投资股票时机和购买耐久性财货时机等6项指标全数下跌。台湾经济研究机构日前发布经济景气动向调查报告,预测2018年台湾实质GDP增长率为2.45%。该机构景气预测中心主任孙明德认为,今年下半年的苹果手机销售情况、国际贸易摩擦不确定性与金融市场的波动,都  相似文献   

9.
檀江林 《台声》2002,(6):16-18
从“亚太营运中心”到“全球运筹中心”1995年前后,台湾李登辉当局为阻挠岛内厂商大量转移祖国大陆设立生产基地,制定“戒急用忍”政策,采取种种手段限制厂商西进,而鼓励他们“南下”东南亚投资,并进而提出将台湾建设成为“亚太营运中心”。但随着1997年开始的亚洲金融风暴,大批台商在东南亚的投资血本无归,所谓构建“亚太营运中心”随之成为泡影。相反,那些敢于到大陆吃第一份螃蟹的台湾厂商却获得巨大的成功。其中如统一、顶新、旺旺、汤臣等集团不仅在祖国大陆站稳脚跟,获利丰硕,而且也成为最受大陆欢迎的品牌。近年来…  相似文献   

10.
安东 《台声》2007,(7):44-47
20年间来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累计已逾万人,每一个来大陆上学的台湾学生.来之前都知道大陆学历还不被台湾认可,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大陆求学,他们很多人不是为学历而是为了专业和大陆的环境而来。不论是跟随父母生活在祖国大陆多年的台湾学生,还是从岛内来大陆来求学的台湾学子,以及毕业后在大陆谋求发展的台湾青年。他们来大陆求学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看好了这里“市场更大,机会更多”。“在大陆才有一种中国人的感觉”.“承认不承认学历是一回事.能不能学到知识和本领又是一回事”,“掌握更多的本领,才能更好地为祖国报效”。这些话也让记者看到了在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的一份心意.一种期盼,一个梦想。值此台湾学子求学大陆20年之际,《台声》杂志邀请4位20年间在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讲述他们在祖国大陆的求学、生活,工作和他们的期盼和梦想。  相似文献   

11.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国家安全局前人事处处长”潘希贤于6月1日退职后第三天,未经台湾当局许可前来祖国大陆就职于深圳台资企业“帝闻公司”。潘希贤因违反台湾“政府政务官退职后3年不准前往大陆”的现行规定,遭到台湾当局的追究,其后岛内又传出他遭大陆方面“留置”,潘太太等人专程来大陆“救夫”引起各界关注,岛内众多媒体更是肆意炒作。为了解真相,本刊记者特走访了海协。  相似文献   

12.
修菁 《两岸关系》2023,(5):61-62
<正>近期,两岸交流吹起阵阵“暖风”。随着新冠疫情趋缓,今年以来,两岸同胞围绕民间信仰的线下交流持续热络。不少台湾同胞跨越海峡,到自己信仰神灵的祖庙拜谒进香。以2023年3月为例,福建漳州开漳圣王祖庙总祠陈元光故居燕翼宫管委会联合台湾开漳圣王庙团发展协会等在漳州云霄、台湾桃园两地共同举办开漳圣王诞辰1366周年庆典暨“开漳圣王民间信仰在两岸”研讨会,吸引了近百位岛内宫庙代表、专家学者、宗亲代表出席;福建南安市凤山寺管委会联合台南玉圣宫等举办纪念光泽尊王诞辰1100周年系列活动,吸引了150余名台胞参加;与此同时,台湾妈祖联谊会、台湾中华道教联合总会等岛内信俗联谊会也携宫庙机构代表来大陆拜祭信俗祖神。  相似文献   

13.
沈正一 《台声》2000,(11):15-15
前些日子,台湾有关方面提出要对赴大陆投资的台商课征“国家安全税”,立即遭到广大台商的强烈反对,认为这种做法不但抹杀了台商的贡献,也侮辱了台商的尊严。台湾各界人士都纷纷提出质疑和强烈抗议。这个风波刚刚过去,最近台湾“经建会”和“经济部”又宣布将采取“总量管制”来规范大陆投资,规定台商赴大陆投资不能超过岛内生产毛额(即 GDP) 2%;还规定台商赴大陆投资应是其全球布局的一部分,如果台商仅是“外移大陆”,并非进行全球化布局,“政府”就不准其赴大陆投资。这是继李登辉 1996年 8月提出“戒急用忍”之后,又一次…  相似文献   

14.
“到大陆”已不只是台商、行政官员或金门、马祖民众的专属话题,现在就连最赶时尚的E时代新新人类也加入行动行列。去年寒假,台湾至少有上百位大学生以自费或通过民间单位主办的方式,赴大陆参访知名大学。台大学生甚至还集体请求校方安排类似活动,不少学生也直言,很希望到大陆攻读法律或会计,以因应两岸加入WTO、直接“三通”后的需求抢攻就业市场。一时间,“到大陆求学”的想法,突然在岛内新新人类之间快速蔓延。  相似文献   

15.
舒萍  刘琨 《两岸关系》2003,(12):40-41
自1981年第一宗台商大陆投资案以来,由于大陆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引进外资力度的加强,也由于台湾岛内投资环境的变化,台湾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台资西进大陆高潮迭起。从早期传统制造业中小企业扮主角,到今日高科  相似文献   

16.
民进党的大陆政策及其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11月,民进党在岛内23个县市长选举中,出乎人们意料地获得了12席,在岛内这两项选举中首次以43.32%的得票率超过国民党。有人认为这是该党“地方包围中央”战略和“政治转型”的成功,也有人认为这对岛内政治生态的发展和民进党大陆政策的调整将产生重要影响,进而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及中国的未来统一增加了不确定性。民进党大陆政策的演进1.“住民自决”阶段。在民进党成立初期并没有正式成文的大陆政策主张,只是在其于同年11月6日公布的该党纲领中提出“台湾前途应由台湾全体住民决定”1987年10月13日,民进党第一届41次中常会正…  相似文献   

17.
“南向”政策的提出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祖国大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并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在这种形势下,台商投资大陆的信心大大增强,台湾岛内形成了一股投资大陆的热潮。据统计,1991年台商投资大陆的批准额为8.4亿美元,1992年猛增为33.26亿美元,1993年为59.78亿美元。在这种背景下,台湾当局于1993年7月提出了“南向投资”的政策,试图抵销台商“西进投资”的趋势,将台商对大陆的投资引向东南亚地区。统计资料表明,台商对东南亚地区的投资额从1993年的8.84亿美元增加到1994年的39.85亿美元,1995年…  相似文献   

18.
升亮 《台声》2008,(6):14-15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灾情持续牵动着台湾民众的心。各种赈灾捐赠成为岛内最热的活动。台湾救援队和医疗队赴大陆参与救灾的报道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在四川震区下落不明的台湾游客受大陆援助安全回家更让岛内感受到两岸的“同胞之情”5月19日14时28分,执行厦金“小三通”直航正待前往金门的大陆客轮“五缘”号汽笛长鸣,船上的台胞自发起立,为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默哀三分钟。岛内媒体指出。汶川特大地震不仅牵动台湾同胞的心,也让两岸间许多“第一次”成为可能。这次大地震使两岸民众“走得更近”,有“震不破的同胞情”!  相似文献   

19.
台湾南部地区作为岛内最早得以开发的地区,—度是台湾社会经济文化的重心所在,也是与大陆渊源关系最为密切的地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两岸经贸交流解禁,台湾南部中小企业纷纷赴大陆投资,为推进了两岸经贸交流做出了贡献。但近年来,受制于岛内“北蓝南绿”的政治格局,台湾南部地区受民进党影响很深。  相似文献   

20.
数字     
据台湾人力资源企业104人力银行观察,近几月来,虽然台商在大陆的人才需求量变化不大,但台湾“上班族”赴大陆求职意愿却快速增温,寻找到大陆工作机会的台湾求职者,目前平均每天近2万名,创2年来新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