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许多人眼里,“浙商”就意味着商机和财富,浙商成了当今中国人气最旺的“财富制造商”。然而翻阅近年来发生在浙商身上的许多风风雨雨,我们却又清楚地听到这一群体的痛苦呻吟  相似文献   

2.
慎海雄 《今日浙江》2004,(14):29-30
浙商魅力在于超越了“商人”身为传化集团董事长的徐冠巨,本人就是浙商的一个代表人物。从20年前的2000元借款起家,到如今拥有一家上市公司和多家实力雄厚的控股企业,徐冠巨领导的传化集团演绎出一个财富聚集的传奇。对浙商,徐冠巨有独到的、深刻的理解。今日浙商的内涵,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传统“商人”的范畴,魅力独具:一方面,浙江人意志坚定,坚韧不拔,“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四千精神”正是对浙江人自身的一种生动描述;另一方面,浙江人又往往乐善好施、讲义气。“这些特点在现有的历史条件下,恰恰铸就了浙商的品牌,使浙商吻合了时…  相似文献   

3.
感召浙商回归家乡创业发展,是省委、省政府在准确把握浙江省情、深刻分析当前发展形势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战略性、全局性的重要决策。既要鼓励浙商“闯天下”,又要鼓励浙商回归家乡投资创业,实现“闯天下”与“强浙江”的统一。这是浙商发展轨迹、发展规律使然,是浙江发展形势所需。  相似文献   

4.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我省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着力“稳增长、抓转型、控物价、惠民生、促和谐”,经济运行情况总体良好。省外浙商在首届世界浙商大会鼓舞和《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的若干意见》政策激励下,进一步振奋精神,  相似文献   

5.
经历了这一次经济调整,浙商不仅会在产业格局上转型升级,而且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也将变得更加成熟。有人预言:从“浙商”走向“责商”的时代已经来临。在财富积累上,浙商走在了前列,如今在社会责任承担上,浙商也应当走在前列。  相似文献   

6.
金子 《今日浙江》2008,(11):37-37
浙商,中国的第一大商帮,以擅长经营著称,他们是财富榜样;但今天的浙商用善举善言展示出他们的另一面——这是一个富有社会责任的群体,充满着善心和爱心,“浙商”是“义商”,是慈善楷模。  相似文献   

7.
夏宝龙 《今日浙江》2013,(21):10-11
浙商是浙江发展的生力军,是浙江的“金字招牌”。浙商兴,则浙江兴;浙商强,则浙江强。浙商敢为人先、勇立潮头,在浙江改革开放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华章。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经高度评价浙商:“浙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实践者,是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开拓者,是人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贡献者,是浙江人民的骄傲和自豪。”实践证明,浙商是我们浙江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是我们浙江今后发展最为倚重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在有些人的心目中,浙商是精明绝顶的生意人、善赚大钱的炒房人、八面玲珑的经济人,还有人称他们是中国的“犹太人”……但是,这些评价中缺了一项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最值得各地学习的宝贵内容——对浙商文化内涵的认识。浙商文化的内核是人品。浙江商人,不是过去的生意人,而是现代工业化的企业家;不是局部取向的地区人,而是全面外向的“地球人”;不是单纯追求财富的经济人,而是富有文化内涵、传承浙商文明的责任人。我们要学习浙商志在做有开放意识的“地球人”的世界眼光。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中,浙商的足迹不仅迅速遍布全国,而且在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9.
《今日浙江》2008,(19):33-33
北京浙江企业商会是浙江在京创业者的大家庭,以“服务企业、服’务会员”为宗旨,以“民主办会、两级办会”为方针,致力于推动京城50万浙商的共同发展。经过7年多的发展,商会不仅成为浙商共同议事解难的桥梁和维护浙商合法权益的平台,更成为凝聚浙商共同价值观、促进团结的纽带。  相似文献   

10.
省委、省政府作出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的重大决策以来,我省各级各部门合力推动,广大浙商积极响应,唱响了"创业创新闯天下、合心合力强浙江"的主旋律,浙商创业创新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当前,浙商创业创新工作已进入深度推进的重要时期,要紧紧围绕"集聚天下浙商巨大能量,合力共推浙江继续走在前列”的要求.牢牢把握“大招商、大转型、大突破、大动作”的思路,全力构筑浙商创业创新T:作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杜德荣 《今日浙江》2005,(18):26-27
在活跃的浙商后面,有着聚集、团结、维护浙商的力量--浙江企业联合会的身影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3年底,在浙江省外经商办实业的浙商为400万人,若加上在境外创业的100万人,目前大约有超过500万的浙商在全国各地和世界五大洲创造着财富。“哪里有市场,那里就有浙江人;哪里有商机,那里就一定有浙江人”。在活跃的浙商后面,有着聚集、团结、维护浙商的力量——浙江企业联合会的身影,它在浙商发展的基础上应运而生,又与浙商的经营状态、生存发展息息相关,既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引擎和后盾,又在信息平台、维权机构、政府桥梁方面发挥纽带作用。“聚…  相似文献   

12.
“浙商”现在几乎成了财富的代名词,他们受到市场的欢迎,受到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热捧,但在许多财富故事中,大量浙江商人又成受伤害最多的群体, 尤其在地方政府的行政强权中,浙商经常是弱势群体。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曾经被当地政府誉为“繁荣市场,带动当地百姓致富”的一群浙商又在陕西西安成为了受伤的主角  相似文献   

13.
在外地人的心目中,浙商是精明绝顶的生意人,善赚大钱的炒房人,八面玲珑的经济人,还有人称他们是中国的“犹太人”。这些评价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些评价中缺了一项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最值得各地学习的宝贵的内容——对浙商文化内涵的肯定,缺了对浙商文明理念的认识。浙商文明的内核是人品。浙江商人,不是过去的生意人,而是现代工业化的企业家;不是局部取向的地区人,而是全面外向的地球人;不是单纯追求财富的经济人,而是富有文化内涵、传承浙商文明的责任人。我们要学习浙商志在做有开放意识的“地球人”的世界眼光。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  相似文献   

14.
最近的两张慈善家排行榜表明,在国内外影响巨大的浙商不但是创富的能手,也是中国最“乐善好施”的财富团队。近年来,浙商无论在税收上,还是慈善事业上都勇敢地承担起了作为财富精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这说明浙商懂得了与社会和谐相处之道,这也是浙商最终成为中国第一商帮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时代主人》2007,(10):F0002-F0002
目前,在江西从业的浙商有近30万人,上规模的企业6000多家。他们在经营或生活中遇到难题,总是喜欢找“娘家人”——江西省浙江企业联合会。浙商们都把这里作为自己的“家”。  相似文献   

16.
确保全年红     
刘奇 《今日浙江》2014,(12):23-23
宁波市坚持把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商回归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全市形成了领导重视、责任落实、督查有力的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7.
熊婷  钱锟 《今日浙江》2008,(9):44-45
为深入贯彻“两会”精神,倡导在京浙商“关注民生、共创和谐”、“反哺家乡、回报社会”,同时缓解广大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解决商会会员企业的用人需求,2008年4月20日,由北京浙江企业商会与北京林业大学联合主办、中国万和控股有限公司承办的“2008北京浙江企业商会校园招聘会暨在京浙商与浙籍学子供需洽谈会”,在北京林业大学田家炳体育馆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2月16日,江苏省浙江商会在南京隆重揭牌。这标志着近40万在江苏投资的浙江人在第二故乡江苏有了自己温暖的“家”。在成立大会上,浙商们虚实相彰的两大会议内容让人刮目相看:一是举办了“浙商支持苏北经济发  相似文献   

19.
<正> 浙商银行的成立,再联系此前越来越多的浙江企业纷纷进创业板上市,以及浙江温州此前出现的“中瑞财团”、“中驰财团”,人们不难觉察出浙商群体“产融结合”的发展新动向。对于浙江民企新近集中出现的“产融结合”的发展意图,浙江省社科院经济所沙虎居教授认为,首先在做产业发达以后,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发展,这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高级形态,也是世  相似文献   

20.
星光璀璨风云浙商 2005年度,是谁站在600多万浙商的最前列?是谁引领浙江经济的方向?2006 年1月17日晚,有一位女性走上了2005 年度十大“风云浙商”的颁奖典礼台。她,就是全国人大代表、新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晓光。组委会给她的评价是:从遥远的“鸡毛换糖”年代到今天的国际大舞台,这位乡村女孩完成了从一个小商贩到企业家的转化,组建义乌财团登陆上海滩;为了突破产业升级的“天花板”,以她为首的义乌企业家们,开始以虫蛹化蝶的姿态, 飞舞起他们的翅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