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促进女性能力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以人为本”的题中之义,女性自身和谐发展的话然要求。当今社会仍存在一些阻碍女性能力发展的不和谐因素,突出表现在男女两性能力发展不平衡、能力发展机会不平等、对女性能力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与偏见等方面。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应把性别视角纳入公共政策,改革生育保障制度;建设和谐的性别文化,培育平等的性别意识;强化教育培训,全面增强女性自身能力。  相似文献   

2.
世纪之交,中央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决策,这表明我国国民经济已经进人了一个新时期,具备了向西实行战略推进的条件。宁夏要参与西部大开发,应采取如下对策:1必须转变观念,确立与市场完全相适应的心态与行为;2.要营造大开发的环境;3加速完成经济转折时期的任务;4建立特色产业形成自我开发的能力;5.狠抓教育、科技和管理培养大开发的三根支柱。  相似文献   

3.
女性就业与先进性别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女性的就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社会转型中,面对激烈的竞争,女性的就业处境愈加困难。其中,传统性别文化带来的性别歧视,是女性就业难背后深藏的重要文化因素。解决女性就业难,必须大力加强以性别平等为核心的先进性别文化建设,从理论研究、男女参与、社会宣传、法律构建等方面为实现女性平等就业提供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4.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和东部地区之间人均生产总值相对差距已呈现逐步缩小的态势,但这种相对差距缩小的态势还很不稳定,西部和全国平均水平的绝对差距仍在继续扩大。文化产业是西部新的经济增长点。西部发展文化产业存在文化市场发育不足;丰厚的特色文化资源未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体制不顺、管理不畅;缺乏文化产业优秀人才,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高端和复合人才匮乏等问题。要利用好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大好机遇,大力发展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加强文化产品的延伸开发,形成文化产业链,尤其是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使之成为西部经济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参与社会决策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在决策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她们与男性并驾齐驱,驰骋在以前被男性垄断而对女性关闭的领域,逐步拥有平等的竞争和参与社会全方位决策的机会。但由于受传统文化和传统性别角色等因素的影响,女性在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方面与男性存在某种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女性科学决策。当前市场竞争激烈,对女性决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实现决策的科学性,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些问题,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在决策中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一、影响女性决策的因素科学已经证明,…  相似文献   

6.
女性参政是实现人的基本权利以及政治决策主流化的产物。文章以社会性别理论为视角,结合中国的公共政策理论,通过对于政策制定的主体、政策内容以及政策实施过程三个重要环节的具体分析,考察我国公共政策中的女性参政问题,探讨妇女参政与社会制度、公共政策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全面构建“社会性别主流化”的设想及具体策略,为切实促进男女两性的和谐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搭建坚实的平台。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时代,文化力已成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推手或引擎。欠发达地区在落后层面上文化层面的落后位次尤为突出。广大西部欠发达地区,存在着丰富而厚重的文化资源,这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比较优势。文化力,可以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可持续力;可以解决国民素质的提升与更新;可以极大地用现代的理念去武装一代新人;西部欠发达地区企业的成长壮大,不能离开文化力。  相似文献   

8.
邹磊磊 《世纪桥》2008,(11):114-115
女性农民工这一特殊的群体,被专家称为“弱势中的弱势”,其生存状况在男性农民工之下。女性农民工的教育问题关系到城市和谐,影响到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关注女性农民工的教育问题,应该强化政府的职能职责;加大对女性农民工教育的政府投入;政府部门要积极构建适合女性农民工的教育培训体系;突出女性农民工教育的性别特点。  相似文献   

9.
陈松友 《探索》2011,(5):58-62
农民的制度化政治参与是农民根据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制度和程序参与政治生活和影响政治过程的行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农民的制度化政治参与水平总体较低,存在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衍生并扩大、政治参与不平衡、参与主体分散等问题。因此,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通过以下途径来完善农民的制度化政治参与:加强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增强农民政治参与的物质基础;建设新型农村政治文化;培养和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女性政治参与发展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 《世纪桥》2008,(4):23-24
政治参与亦称参与政治,是现代西方政治学率先提出的一个重要术语,它是政治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作为政治参与的主体,是不可忽视的性别因素之一。提高妇女参政水平,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是我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所以,了解女性的参政状况有着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乡村治理是乡村社会政治发展的一种新型政社权益关系结构状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目标和长远机制,而吸纳农村妇女参与政治则是实现乡村治理的必然要求。目前,虽然农村妇女政治参与意识较以往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却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机制制约和现实困难,如农村妇女政治参与权和平等话语权保障机制滞后、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民主和法制保障机制不健全等。为此,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全面改善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状况:一是构建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权益保障体系,二是培育乡村社会女性公民主体性政治文化,三是加强和改进乡村社会女性公民组织化机制,四是完善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动力保障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面临着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扩张、制度化政治参与弱化的困境。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普遍偏低,制度化政治参与的物质基础不实;二是新生代农民工参与渠道受限,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制度保障不力;三是新生代农民工政治文化相对落后,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文化内化不深;四是城市居民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排斥,制度化政治参与的社会认同感不强等。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政治参与行为极大促进了农村民主的进程。但是,在农民政治参与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农民政治参与的目的主要是维护经济利益、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大量存在、发展不平衡等。现阶段,制约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主体原因,即农民政治素质较低;二是制度原因,即没有形成健全的政治参与民主运行机制和程序;三是环境原因,即农村经济文化水平落后并缺乏良好的政治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4.
党的领导与公民政治参与关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党的领导活动与公民政治参与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一方面,公民政治参与为政党活动提供丰富 的政治资源,党的领导的实现需要公民积极参与政治。另一方面,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需要党的领导,扩 大公民政治参与渠道、支持公民积极参与政治,是政党的一项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5.
统一战线成员是我国最具广泛代表性的有序政治参与力量。要扩大统一战线成员的有序政治参与,就要积极培育适合统一战线成员政治参与的政治文化,拓展其参政议政的空间,创造良好的政治参与环境。  相似文献   

16.
民主政治和谐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推动力。文章分析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对社会政治稳定、民主诚信社会的有力推动,也指出了无序参与现象的危害,并提出了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的相应对策,这就是:实现政治参与法制化;建设理性的参与文化;发展社会中间组织,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7.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水平和效果的直接体现,基层人大代表选举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舞台。当前,我国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基层人大代表的确立制度存有缺陷、人大代表候选人与选民的沟通不畅、选民的实际参与度有限三个方面。完善基层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度,必须提高人大代表确立的竞争性,增强人大代表与选民的合意性。  相似文献   

18.
公民政治参与的内在根本动力是利益的追求。以厦门PX项目事件中的公民政治参与为例,从利益分析视角指出公民参与所呈现的特点,提出构建以人为本,政府与公民良性互动的政治参与模式,并指出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期我国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农民的政治参与不断增多,其中既有制度化的政治参与也有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目前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有扩大的趋势,对农村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从主客观两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重要举措,如何扩大当代大学生的有序政治参与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重大课题,针对大学生政治参与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如大学生公民参与的主体性条件欠缺、参与渠道比较狭窄、参与存在无序现象等,扩大当代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可以从国家、社会、学校三个层面入手:应加强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制度供给及政策引导;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大学生政治参与中的作用;通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不断优化大学生的主体性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