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随着和谐法治观念的深入人心,刑事政策对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深刻影响越来越凸显,《中华人民国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及其对寻衅滋事罪所做的修改,正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充分体现。寻衅滋事罪在刑事政策的指引下经历了归属流氓罪、独立构罪及《草案》修订的发展阶段,体现了厉而不严、严而不厉到宽严相济的发展轨迹。刑法修正案草案明确了寻衅滋事罪处罚中的差别性,这不仅是寻衅滋事罪自身规范的趋于理性,也体现了刑事政策是刑事立法的灵魂。  相似文献   

2.
“刑事政策”应当是什么?——刑事政策概念解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刑事政策概念提出以来,关于刑事政策的定义五花八门、七说不一.或者分为狭义、广义说,或者试图在五花八门的刑事政策定义中提取"最大公约数",总之,是在抽离历史与文化因素、忽视价值取向的前提下对刑事政策一词做纯粹的语义分析和诠释.从根本上说,上述方法是有所偏误的,它没能切重刑事政策定义之争的本质和要害.本文认为,必须结合刑事政策概念提出、演化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以及关于刑事政策的价值取向去厘清刑事政策的本义.本文的核心观点是刑事政策的定义问题,与其说是一个理论问题、学术问题,不如说是一个实践问题、价值取向问题更为准确;刑事政策的定义之辩,本质上不是语词或表达技巧之辩,也不是一个已然的刑事政策究为何物之辩,而是我们应当坚持怎样的刑事政策观念之辩;狭义刑事政策与广义刑事政策之分,在理论和实践上是无价值的;应当坚持科学的刑事政策观,这种科学的刑事政策观,与古典派的强调刑罚运用技巧和策略的刑事政策观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3.
刑事政策与刑事立法关系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伟明 《法学论坛》2003,18(3):37-41
正确认识刑事政策与刑事立法的关系对刑事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正确认识政策与法的关系是其前提。对二者关系的分析需要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进行。静态考察是为了认识政策与法的区别。动态考察是为了认识二者的联系。刑事政策对刑事立法的动态影响表现在对刑事立法需要的影响 ,对刑事立法内容的影响 ,对刑事立法解释的影响。刑事立法对刑事政策的动态影响表现为 :刑事立法本身的局限性 ,决定了刑事政策存在的价值 ;刑事立法具有规范性和稳定性 ,促使某些刑事政策向立法转化 ;刑事立法具有的国家意志性 ,可以抵制不符合立法基本原则的不适当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4.
宽严相济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基本刑事司法政策。2005、2006年两次全国检察长会议都把正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作为会议的重要任务。刚刚结束的全国检察长会议又把这一任务做为2007年做好各项检察工作应突出抓好的两件大事之一,体现了检察机关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把握政策的能力和水平。去年,赤峰市两级院在全面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同时,积极探索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做了一些具体工作,为服务赤峰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把我们对这一政策的基本理解和落实情况向大家做简要汇报。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事政策的抉择及其合理性论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刑事政策内容模糊,缺乏可操作性和长效机制,在理论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刑法学理论和犯罪学理论的深刻变化、世界各国刑事政策的发展趋势、我国防控犯罪的实际需要,决定了我国应当实行两极化刑事政策:对少数严重犯罪和累犯实行严厉的刑事政策,而对绝大多数轻罪实行宽松的刑事政策。我国现行的刑事法律距离两极化刑事政策的要求相差甚远,只有将两极化刑事政策系统化、刑事法制化,才能建立我国科学、稳定、有效的刑事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界定了刑事政策的概念,提出了一家之言:刑事政策就是国家社会以人道主义为宗旨对已然犯罪人战略的、宏观的和战术的、微观的被动处置措施。然后对国外及国内有代表性的关于刑事政策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观点进行了评述,从个人对刑事政策学的认识角度出发分析了其中的缺陷与不足,从而在此基础上论证了刑事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应当包括的内容,即刑事政策的基本观念、实然刑事政策和应然刑事政策。这一观点可将刑事政策学与刑法学、犯罪学、刑事诉讼法学、监狱法学及刑事侦查学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7.
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定位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马克昌 《中国法学》2007,(4):117-122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的继承和发展。刑事政策根据其指导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刑事立法政策、刑事司法政策、刑事执行政策。宽严相济对司法领域而言,可以说是刑事司法政策;但它也指导刑事立法、刑事执行,因而也是刑事立法政策、刑事执行政策。刑事政策根据其所处层次的不同,可分为基本刑事政策和具体刑事政策。宽严相济是基本刑事政策,"严打"、"少杀、慎杀"等是具体刑事政策,后者都是前者的组成部分。说宽严相济是刑事司法政策,并不否定宽严相济是基本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8.
严励 《北方法学》2011,5(3):83-99
刑事政策的横向结构是指刑事政策体系内各分系统之间的关系。刑事政策的分系统是指刑事惩罚政策和社会预防政策。刑事惩罚政策是指国家机关运用刑事法律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一切手段、方法和措施,包括刑事立法政策、刑事司法政策和刑事执行政策。刑事立法政策是指在刑事立法中的策略、方针和原则,是刑事立法的灵魂。刑事司法政策是指导刑事司法实践的具体指导思想和策略原则。刑事执行政策是指导刑事执行实践的具体指导思想和策略原则。当代刑事惩罚政策已经出现了犯罪化与非犯罪化和轻刑化、非监禁化和行刑社会化以及两极化的发展趋势。社会预防政策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对犯罪的控制和预防产生影响的具体措施、策略和方法。社会预防政策可以分为宏观预防政策与微观预防政策。在社会转型期,社会预防政策也应进行合理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论刑事政策对刑法理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刑事政策定义的不同解读入手,通过对欧陆刑法学说史的研究以及对欧陆刑法学行为价值学说的辩证分析,正确阐释了刑事政策对刑法理论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作者认为,现代欧陆刑法学说史证明了刑事政策思想决定刑法理论的走向,而不同国家坚持的不同刑事政策立场决定了一个国家主流刑法理论的选择。同时,刑法理论对刑事政策的制定和推行具有重要影响力或反制作用,我国刑事政策从偏离罪刑法定原则的"严打"刑事政策向"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理性回归与转变,正好验证了"刑法是刑事政策不可逾越的藩篱"。  相似文献   

10.
刑事政策评估是指刑事政策评估机构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标准,运用特定的方法,对刑事政策目标实现的程度和范围、刑事政策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刑事政策对社会的影响程度等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判断刑事政策的效果的活动过程.我国对刑事政策评估的研究不够重视,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借鉴社会指标体系理论,建立刑事政策评估指标体系对于刑事政策评估研究而言是有益的尝试.建立刑事政策评估体系的步骤包括刑事政策运行过程分析阶段、确定指标阶段、确定指标权重阶段、试用检验阶段.  相似文献   

11.
刑事政策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语境探究、历史沿革等角度切入,主张将刑事政策的概念分化为元刑事政策、基本刑事政策与具体刑事政策三个层面,进而展开其逻辑体系.以此为基础,作者对刑事政策与刑事法律关系理论进行了反思与重构,并对我国现行刑事政策体系的利弊得失作了宏观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中国刑事政策源远流长,因时因地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刑事政策,而各个刑事政策的执行方式也大相径庭,而其直接后果则是刑事政策执行的失败与成功。学界历来不缺对刑事政策本身的研究,但对刑事政策的执行方式却鲜有论述,本文分析了现存刑事政策执行方式的不足,提出了刑事政策执行在理论上存在的三种可能方式,并认为综合式执行方式是中国目前刑事政策执行方式的首选。  相似文献   

13.
卢勤忠  吴云 《法学杂志》2008,29(2):58-61
我国对有关商业贿赂刑事政策研究的严重不足,影响了我国刑事政策在商业贿赂领域应有作用的充分发挥。本文从我国商业贿赂刑事政策的有关问题及评价,商业贿赂刑事政策的价值取向等方面分析,力求从刑事政策理论层面上对我国的反商业贿赂行为有所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释了刑事政策的涵义及特征,分析了现阶段实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背景和原因,对刑事检察工作中如何适用这一政策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研究刑事政策就必然要研究其功能。理论上对刑事政策功能的认识并不统一,因而有必要予以澄清,并对其进行科学界定。刑事政策具有导向功能、调配功能和符号功能。刑事政策功能要有内部合理的结构和良好的外部社会环境,并遵循刑事政策的运行规律,这样才能发挥刑事政策的最佳功能,实现刑事政策的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刑法体系与刑事政策的割裂被称之为"李斯特鸿沟",发展刑事政策在刑法实践中的运用是应然之道,其中要注意刑事政策运用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平衡。本土语境下,刑事政策对刑法的介入主要体现在定罪、量刑、刑法解释等方面,实践中出现了刑事政策与罪刑法定原则、刑事政策与民意的冲突。如何对刑事政策在刑法中的运用进行规范和制约,在实现目标的同时,维护罪刑法定,维护法治与人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作为一种有效的刑事政策正越来越被我国刑事司法实践所重视。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厚的思想文化渊源,其被确立为我国刑事政策中的一种,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本文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思想渊源和历史演变为视角,以期对该政策有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刑事政策对提高刑事立法质量和刑事司法效能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对刑事政策进行科学研究是犯罪控制这一社会系统工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种研究,既应包括应用研究,例如对某项现行刑事政策进行背景分析和功效评价从而提出修改建议甚至设计新的刑事政策,等等;还应包括基础研究,例如对刑事政策的基本范畴诸如刑事政策概念、刑事政策结构与功能等问题,以及对刑事政策的基本过程诸如刑事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等,进行理论探讨。这两种研究,目前在我国均属待垦领地。本文拟就刑事政策的一、二个基本范畴发点议论以为引玉之劳。  相似文献   

19.
刑事政策与犯罪构成关系密切。从渊源上考察,是近代刑事政策催生出科学、公正认定犯罪需要的犯罪构成,故刑事政策对犯罪构成具有先决性,这也使得在内容上刑事政策要求犯罪构成应具有人权保障的功能和机制。从二者演进发展历程看,即使在近代刑事政策产生之前,古代朴素刑事政策即已对认定犯罪产生影响。自启蒙思想始,科学主义刑事政策、人文主义刑事政策、人道主义刑事政策都对犯罪构成的体系及内容产生过深刻影响,犯罪构成成为刑事政策在规范刑法中的延伸。作为舶来品的我国的犯罪构成从产生到现在都与我国的刑事政策相脱节,其应对当今刑事政策之人道和法治原则、宽严相济之内容等进行应有的回应。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学界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关注和推崇、党和政府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肯定和推广、实务界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高调贯彻,"宽严相济"几乎成了法律界的流行语。然而,如果我们从中国法律传统的角度,审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司法现状;以构建成熟法治国为目标,反思该刑事政策的司法运作。就不难发现,由于司法传统的浸染,宽严相济的政策性适用已不适当地挤占了立法空间。法治话语下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必须坚持法律是基础、政策是导向的定位原则。刑事法律也应当根据刑事政策之需要,及时进行立法、修改、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