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孙瑞灼 《江淮法治》2009,(18):17-17
“交通肇事后报警并在现场等候处理的行为,不能认定为自首;而对于交通肇事逃逸后向有关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的,可以认定自首。”8月27日,浙江省高院出台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若干意见》中关于交通肇事处理意见一经媒体报道,立即引来各方关注,特别是《意见》中“交通肇事后报警不能认定自首”的规定更是引起了广大网民的热议与质疑。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在办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过程中,对于机动车驾驶员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后能够立即停车,迅速报警,保护现场,积极抢救受伤人员,并如实供述罪行的行为,应当依法认定为具有自首情节,可以从轻、减轻处罚。文中指出这是维护被告人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公正司法,正确适用法律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奚旭初 《政府法制》2009,(22):13-13
8月底,浙江省高院出台规定"交通肇事后报警并在现场等候处理的行为,不能认定为自首",此举引发争议。9月7日,北京市延庆县 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交通肇事案中,对报警并在现场等候处理的行为仍认定为自首。  相似文献   

4.
理论界对交通肇事后报警并接受处理行为是否构成自首问题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构成自首,理由是肇事后自动报警并接受处理,按照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符合自动投案的标准,如果再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就完全具备了自首的两个法定条件,应当认定为自首。另一种观点认为不构成自首,理由是交通肇事后车辆驾驶人报警并接受处理是履行行政法规定的  相似文献   

5.
8月底,浙江省高院出台规定"交通肇事后报警并在现场等候处理的行为,不能认定为自首",此举引发争议.9月7日,北京市延庆县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交通肇事案中,对报警并在现场等候处理的行为仍认定为自首.  相似文献   

6.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处理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处理由遭受物质损失的人或人民检察院提起的,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引起的物质损失的赔偿而进行的诉讼活动。近几年来,随着各种车辆的日益增多,交通肇事犯罪案件不断发生,相应地,交通肇事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也逐渐增多。本文通过对本院交通肇事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审理情况的调查,分析交通肇事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特点,并对审判实务中的有关法律适用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作为过失犯罪的交通肇事罪与故意犯罪同样存在自首;履行《道路交通安全法》所规定的义务并非是《刑法》交通肇事罪所规定的义务;交通肇事后报警认定为自首不属于重复评价;肇事后报警不算自首但逃逸后投案算自首有违形式逻辑规则;浙江高院擅自规定交通肇事报警非自首,在释法权限上有所不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交通肇事犯罪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酒后驾车、交通肇事后逃逸等恶性交通肇事案件频发,人民群众对此反响强烈,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今年8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若干意见》,规定交通肇事后报警接受处理的行为不认定为自首,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并形成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为了统一执法尺度,于今年9月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黎景全、孙伟铭两起社会关注的酒后驾车肇事刑事案件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交通肇事刑事犯罪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为此,本期特选登了酒后驾车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情形和死刑适用——以黎景全、孙伟铭醉酒驾车案为视角和论交通肇事后报警接受处理行为不构成自首——兼论行政前置义务型过失犯罪的自首问题两篇论文,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交通肇事刑事案件中的热点话题及司法对策,以期对读者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利用网络捏造、散布杭州"5·7"交通肇事案出庭被告人胡斌是"替身"谣言的湖北省鄂州市无业人员熊忠俊,日前被鄂州市公安机关依法作出行政拘留处罚。7月20日杭州"5·7"交通肇事案一审判决的消息报道后,  相似文献   

10.
邓忠 《行政与法》2012,(10):121-125
交通肇事案件是否存在自首问题,历来都是理论界及实务界的一大争议焦点。各地判决不一,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同案不同判"现象。本文认为,交通肇事后报警并留在现场等候处理的行为完全符合自动投案的时间、方式及目的性要求。将交通肇事后报警并留住现场等候处理的行为认定为自动投案,是自首制度的应有之义,符合自首的立法初衷和本质特征。其行为虽也是行政法规定的义务,但并不因此否定自首的成立,将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评价为刑法上的义务,不违反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符合自首条件的,应当认定为自首。  相似文献   

11.
12.
The associative argument for political obligation has taken an important place in the debate on political obligation. Proponents of this view argue that an obligation to obey the government arises out of ties of affiliation among individuals who share the same citizenship. According to them,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mpatriots constitute basic reasons for action in the same way in which relationships between family members or friends do. As critics point out, this account of the normative force of relationships has counterintuitive implications: if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ople sharing the same citizenship make up basic reasons for action, then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ople sharing other attributes, for example, relationships between racists or sexists form basic reasons for action too. In this essay, I pursue a modified version of the associative approach that is not vulnerable to this objection.  相似文献   

13.
王家林 《法学杂志》2005,26(5):52-53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剑文同志近几年对税法学提出了一些新理论,比如税收债务说、税法要私法化、国家同纳税人的关系是平等的等等。在前不久“税收宣传月”期间,他从维护纳税人权益的角度,在《中国税务报》上又两次宣传新理念(见《中国税务报》2005年4月6日和4月22日第5版)。他说:“纵览我国宪法,有关税收的条款只有一条,即第5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而这唯一的一条强调的只是纳税人的义务,而没有体现纳税人的权利。”进而提出只有把税收理解为债,树立国家同纳税人的关系是平等的观念,才能真正解决纳…  相似文献   

14.
It has been 40 years since the seminal papers on pharmacy's status as a profession sparked debate about the pharmacist's role in health care, yet the questions they raised are just as poignant today as they were then. Questions about whether pharmacists are the experts when it comes to drug therapy information can be answered practically by assessing the perception of pharmacists' obligations to patients as being dependent on or independent of physicians' responsibilities. Both option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pharmacy's status as a profession, the value that pharmacists can add to health care, and a pharmacist's right to deny a patient emergency contraception.  相似文献   

15.
高岚君 《河北法学》2004,22(2):75-78
国际法的实施一直以来都是国际社会中的难题,而且,只要"国际"社会存在,这个问题可能会一直存在下去。对于解决这个问题,人类没有任何外界因素可以依赖。把义务先定论引入国际法律秩序中来,要求各国家在国际实践中自我克制、履行国际义务,则是一个切实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6.
王群仿 《行政与法》2010,(3):110-114
本文基于消费者义务而展开论述,先对非理性消费行为的表现形式从三个角度作了界定,然后分析其成因和社会危害并论证了建构消费者义务规范体系的必要性。最后,从受教育义务和消费者特定信息的提供义务、守法义务和遵守约定义务、依法行使权利的义务、不得为害的义务和诚实守信的义务以及尊重社会公序良俗的义务等角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19.
论收货人及其权利、义务和责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分析了收货人的含义及其与提单持有人等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阐述了收货人在海上货物运输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在此基础上 ,对我国《海商法》关于收货人的规定提出了相应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发货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分析了发货人的含义及其特点 ,论述了发货人在海上货物运输法律关系中所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在此基础上 ,对今后我国《海商法》第四章修改中关于发货人的法律规定提出了相应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