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实行市场经济制度的国家大多把充分就业作为本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我国十届人大六次会议于2003年12月修改后实施的《人民银行法》仍然强调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未有将充分就业列入货币政策目标之内。  相似文献   

2.
货币政策是国家的主要宏观经济政策。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保持货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九五”期间乃至下世纪前10年,要实现在稳定币值基础上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目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固然要起主要作用,但稳定币值,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是多种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货币政策的作用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必须加强与财政、收入、产业和国际收支等政策协调配合,才能充分发挥货币政策作用,争取宏观经济调控的最佳效果。1.货…  相似文献   

3.
储蓄率高、投资率高、消费率低是当前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突出问题。“两高一低”的宏观经济形势与社会收入差距过大有很高的相关性。要扭转“两高一低”形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必须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方向,由倚重财政货币政策,转为财政货币政策与收入政策并重;同时,财政货币政策也应从刺激投资向控制投资、扩大消费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4.
名词与问答     
货币政策反周期调节:指货币政策“逆经济风向行事”,当经济增长过快尤其是高于潜在经济增长率、通胀压力加大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或者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紧缩货币供给与信贷,可以给过热的经济降温,抑制过高的通胀率。反之,当经济增长率下滑,或者有衰退风险之时,实行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总量,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实际上一直在进行反经济周期调节的操作。2008年7月份之后,爆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变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中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就是保经济增长。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当年9月中旬,货币政策就出现了方向性的转变,将原来从紧的货币政策转变成不断下调利率、下调存款准备金比率并放弃对商业银行扩贷规模控制的宽松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日益金融化的今天,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已成为经济金融理论界和实务工作者倍加关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货币政策的运用明显增强,货币供给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为确保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快速发展,有越要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特别是M2)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外汇储备变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汇储备是货币供给的重要渠道,因而贸易余额和资本流动通过影响外汇储备会对货币供给产生冲击;同时,外汇储备占款可以对货币供应产生成倍的放大作用。由于货币供应是货币政策取向的风向标,因此外汇储备的变动内在作用于货币政策。而外汇储备变动主要通过货币供应量、货币供给内生性、货币供给结构等渠道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为防止外汇储备变动对货币政策的过度冲击,应改革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完善公开市场业务,以提高货币政策实施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7.
1994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头戏”之一就是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从北京复兴门那座元宝式的中国人民银行大楼里传出的信息证实:1994年中央银行对货币和信贷资金的管理转为主要控制货币总量和对金融机构营运状况的监管,在货币总量的调控中,逐步引入国际上通用的公开市场业务的方式。权威人士称,公开市场业务是我国中央银行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方式的重大改革,也是市场经济中协调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度的不断提高 ,不均衡货币替代呈加强之势。虽然目前我国的货币替代规模并不严重 ,但也给制定货币政策带来一定的难度 ,对宏观经济调控带来负面影响。为此 ,我国应加大反货币替代的政策实施。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货币政策的变化 近年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实行了“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什么要实行这一政策呢?一方面,中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内需不足和通货紧缩的趋势需要央行降息和增加货币供应;另一方面,中国金融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风险又需要央行的货币供应保持适度增长。 近年来,中国信贷政策也有很大变化。其主要变化之一是为扩大消费而积极发展消费信贷业务。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许多消费信贷政策如汽车贷款、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说:“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货币银行学对金融市场的运营、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以及货币政策等运作做了深刻的分析。深入研究和把握这些基本理论及其内在联系和运行规律,对于解决我国经济生活中的诸多经济和金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金融市场的运营  相似文献   

11.
货币主义的影响:经济理论与政策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今天的宏观经济学中,货币主义已不再是一个热门话题。当今主流宏观经济学模型中,甚至都不包括“货币量”;在大多数工业化国家,其货币政策所遵循的政策规则也不出现“货币”。然而,如果就此认为货币主义对当今宏观经济学、对货币政策实践已没有什么影响的话,则可能低估了货币主义思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怀友  曾涛 《理论导刊》2005,(12):10-13
对金融业实施有效的监管,是我国顺利发展国民经济,稳定社会经济、金融秩序,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确保国家金融货币政策与法律制度贯彻执行的迫切需要,也是能否抵御金融风险的关键,是关乎我国金融经济安全的重中之重。在当前情况下,我国必须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力度,不断进行监管体制创新,从目前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向“混业经营、统一监管”的监管体制转变。  相似文献   

13.
企业资金紧张已成为政府、金融、财政、企业以及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一个焦点。它不仅在调控从紧期间而且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都困扰着我国经济的运行。应该说,当前经济运行中货币总量并不是太少,在许多领域还相对较宽松,企业资金的“松”“紧”,主要表现在结构上的不均衡,企业不只是缺资金,而最缺的是用活资金的运行机制,如果这一问题解决不好,再多资金也会被陷紧。  相似文献   

14.
在通过货币政策手段稳定货币供求的同时,加快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改善货币政策的操作环境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1、“货币供应量”流派 该派认为,宏观经济调控应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心手段,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主要因为:(1)通过货币供应量可以切实控制社会资金的有效需求,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2)货币供应量与产出、物价之间仍然具有很大的相关性,而且可以通过利率、再贷款、公开市场操作对其加以调节;  相似文献   

16.
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年以来,为了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政府多年来一直实施着"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诚然,"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对维护我国的经济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无论从理论上还是现实角度上来看,其运行的效果远未尽如人意。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影响我国货币政策难以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在发展农村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过程中,人们之间的经济来往没有货币是不行的.因为要同货币打交道,人和人的关系,通过物的交换,表面上变成了人与货币的关系,使货币显得非常有“权威”,似乎经济来往就是为了“钱”.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对每个商品生产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党政论坛》2011,(4):8-8
调整货币政策,收窄涨价之源“货币超发是推动物价上涨的最根本因素。”中央政策研究室秘书长赵涛说,当前物价上涨,反映了“适度宽松”货币供应量造成的流动性过剩滞后影响已显现。缓解通胀压力,要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逐步把货币供应量增速回落到合理水平;同时要控制新增贷款规模。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的40多年间,我国的货币政策发生过多次波动。特别是自1984年人民银行独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随着国民经济货币化程度的提高和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政策体系中地位的增强、货币供应量的扩张—→紧缩—→再扩张—→,再紧缩的周期性波动也明显出现了短期化和频繁化的倾向,近六年来,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基本上是以二、三  相似文献   

20.
莫斯科专电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和塔吉克斯坦于9月7日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建立新型卢布区实际措施的协定”。这一协定的签订是独联体国家走向经济合作途中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上述国家为建立“经济联盟”而作出的新努力。该协定规定,上述6国将在本国用俄罗斯1993年之后发行的新卢布作为合法的支付手段,从而建立起“共同的货币体系”和“新型卢布区”。协定还指出,建立新型卢布区的必要条件是协调各签约国的经济政策,统一各国的海关、税收、预算、银行和货币等法律方面的基本原则,实行一致的贷款利率,保证各国商品、投资和劳力的自由流通。为确保各国现行货币与卢布的稳定关系以免出现混乱,协定同时规定,作为建立新型卢布区的第一步,必须保证各国现行货币的正常流通和稳定,保持各国现行货币对新卢布的稳定兑换率,“以利于各国的正常交流,加深经济的一体化”。文件还说,在前苏联和俄罗斯国家银行19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