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先后在江苏、浙江、四川等8省(区)从临床患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鸡群中采集法氏囊病料,分离到32个野毒株,经SDS-PAGE鉴定,其中17株病毒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应用交叉中和试验,将分离毒株分为5个亚型,用IBDVⅠ型标准变异株高免血清作中和试验鉴定,其中5个分离毒株有较高中和价,初步定为IBDVⅠ型变异株。将其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连续传代致弱,与标准Ⅰ型弱毒株联合制成多价弱毒疫苗,免疫试验表明多价弱毒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免疫组攻毒100%保护,对照组攻毒死亡率为92%  相似文献   

2.
用IBD-ELISA快速诊断盒对IBDV阳性法氏囊囊毒及IBD阳性血清,IBDV阴性法氏囊及IBD阴性血清和IB,ILT,ESD-76,REO,ND,MD等6种鸡传染病的抗原及阳性血清检测,只有IBDV阳性法氏囊囊毒及阳性血清呈阳性反应,证明快速诊断盒对IBDV法氏囊囊毒抗原及其抗体的检测是特异的,与其它6种传染病的抗原和抗体无交叉反应。与AGP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检测IBDV阳性法氏囊囊毒时,快速诊断盒的敏感性比AGP的敏感性高32倍;检测IBD阳性血清及蛋黄抗体液时,前者的敏感性比后者高2~10倍。快速诊断盒的保存期可达24个月以上。通过在12个省(市、区)有关单位试用,证明IBD-ELISA快速诊断盒具有快速、简便、特异、灵敏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鸡传染性腔上囊病(IBD)在我国各地呈普遍流行趋势,对养禽业造成严重损失,IBD免疫失败的原因,被认为是与超强毒株或变异株的出现有关。新疆也不例外,该病不仅在个体户养鸡场发病严重,而且在许多大中型鸡场也常有发生,连从未发生过IBD的克拉玛依市...  相似文献   

4.
从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阳性麻雀体内分离到了一株病毒,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试验和DIG-标记IBDVcDNA探针斑点杂交试验证明该病毒为IBDV。病毒可适应于鸡胚和鸡胚成纤维细胞,产生细胞病变效应(CPE)。病毒血清型鉴定为Ⅰ型,病毒代谢抑制试验证明其基因组为RNA,病毒核酸的电泳图谱呈两条特征带。病毒对乙醚不敏感,pH2.0不能灭活病毒,pH12可使病毒失去感染性,56℃作用3小时病毒仍有活性,70℃1小时可灭活病毒。以上结果表明从麻雀体内分离到的IBDV理化性质比较稳定,与目前鸡场流行的IBDV极为相似,可能与鸡IBDV同源,提示麻雀可能在IBD流行病学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传染性腔上囊病(IBD)是危害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严重危害养鸡业的疫病之一。尽管IBD已有疫苗预防,但由于IBDV血清亚型和超强毒的出现以及疫苗运输管理不当、漏免等因素,IBD时有发生,造成很大损失。而目前应用的抗血清只在感染早期具有...  相似文献   

6.
将纯化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组织毒免疫的BALB/c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用ELISA、病毒中和试验检测分泌抗体,获得了6株稳定分泌抗IBDV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命名为NIB-1,NIB-2,NIB-3,NIB-4,NIB-5,NIB-6;6株McAb均具ELISA特性和免疫沉淀特性,亚类鉴定表明,前4株属于IgG_(2a),后2株属于IgG_1。杂交瘤细胞冻存6个月后复苏,均能稳定分泌特异性McAb。  相似文献   

7.
以鸡传染性腔上囊病(IBD)和新城疫(ND)为模型研究自拟中药免疫增强剂(简称补益方1、补益方2)对IBD弱毒苗和油乳剂灭活苗、ND油乳剂灭活苗的免疫增强效果;用间接ELISA法测定鸡血清IBDV抗体效价,以微量血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测定血清ND血细胞凝集抑制(HI)抗体效价。结果表明,补益方1与IBD弱毒苗和油乳剂灭活苗配合使用,血清IBDV抗体P/N值在测定期内(4~39d)都高于免疫对照组;补益方1和补益方2对ND油乳剂灭活苗均有一定的免疫增强效果,其中补益方2的免疫增强效果(平均为1.020)明显优于补益方1(平均为0.410),从而认为补益方2与IBD疫苗、ND疫苗配合使用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可以提高机体体液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8.
应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单克隆抗体(IBDV-McAb)致敏的聚苯乙稀胶乳,建立了检测IBDV抗原和抗体的胶乳凝集(LPA)和胶乳凝集抑制(LPAI)试验。LPA可检测出6mg/L的IBDV蛋白。比较了LPA、直接萤光抗体试验(DFA)和琼脂扩散沉淀试验(AGP)三种方法检测IBDV抗原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相关性,明确了LPA和DFA的检出率高于AGP,LPA和DFA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86%。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腔上囊病(IBD)是幼龄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威胁养鸡业发展的主要传染病之一。IBD抗体测定最初采用琼脂扩散试验(AGD),后来用中和试验(SN)。近年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作为一种敏感、定量的诊断方法用于鸡群IBD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用鸡传染性法氏党病病毒(IBDV)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地高辛(DIG)标记的cDNA探针组织印迹杂交试验,从某鸡场爆发新城疫(ND)的病鸡脾及法氏囊组织中检测到了IBDV,证明该ND病鸡存在IBDV的亚临床鸡鸡感染。进而分析了该疫情的爆发原因,并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亚临床型感染和免疫程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油乳剂组织灭活苗的试制和应用朱启群(江苏省启东市畜牧兽医站226200启东市于80年代初发生鸡传染性腔上囊病(IBD),10多年虽然引进了多种IBD疫苗进行免疫预防,但效果不一,免疫失败现象时有发生。为了更有效地控制IBD的流行,作者...  相似文献   

12.
用建立的斑点免疫金银染色(DotIGSS)法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抗原,确定兔抗IBV血清工作浓度为1∶400,SPA胶体金探针的工作浓度为1∶80,该法对纯化IBV抗原的最低检出量为0.4314ng/点。用DotIGSS与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同时检测15只人工感染IBV鸡的气管、肺、肾病料,IBV阳性检出率均为100%;对32份疑似IBV感染鸡病料检测,IB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4.5%和31.0%,阳性符合率为93.3%(P>0.05)。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腔上囊病(IBD)主要危害3~6周龄雏鸡,该病的组织学病变主要表现在腔上囊、脾、哈德氏腺和盲肠扁桃体。鸡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感染雏鸡后,不同脏器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和病毒分布是不同的。本试验以IBD各病变组织制备灭活疫苗的免疫力对比、分...  相似文献   

14.
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单克隆抗体夹心阻断ELISA对麻雀、鸭、鹅进行了IBDV血清学调查,麻雀的阳性率为7.4%(4/54),鸭的阳性率为95.5%(363/380),鹅的阳性率为9.4%(11/117)。表明IBDV传播已非常广泛,提示麻雀、鸭、鹅特别是鸭在IBDV生态和传播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用纯化的抗鸡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抗体免疫家兔,将所获效价较高(1∶16)的兔源抗IBDV独特型抗体分别与福氏完全和福氏不完全佐剂按1∶1比例乳化制备成抗IBDV独特型抗体疫苗。用该疫苗免疫迪卡公雏鸡和SPF鸡,经用IBDV强毒株以点眼和滴鼻方式攻击,试验组的保护率分别为98/98,100/100,49/49,大群免疫接种的应答率为100%。  相似文献   

16.
建立检测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抗原的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其抗体感作时间Ⅰ抗以50~60min,Ⅱ抗以30~40min最佳。该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可检测出人工感染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Aust-T,HN9301,TJ9301,BJ9301毒株后的抗原;对自然发病病例检测结果,阳性符合率高于Dot-ELISA和气管环中和试验法  相似文献   

17.
我国规模化肉牛场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流行状况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山东、河南和河北省的6个规模化肉牛场随机采肉牛血清89份,直肠粪拭子165份,分别用微量细胞中和试验和双抗体夹心ELISA试剂盒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的抗体和抗原。诊断结果:BVDMD中和抗体阳性率为46.2%~65.0%;BVDMD病毒抗原阳性检出率为5.1%~77.2%。从而证实我国中原地区肉牛群中存在有BVDMD。  相似文献   

18.
感染IBDV的雏鸡在接种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后血液中免疫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变化李晓明(甘肃农业大学兰州730070)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主要侵害雏鸡免疫系统,引起免疫抑制,使其对多种疫苗的应答能力降低。但有关IB-DV感染鸡群在接种传染性支气...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腔上囊病(IBD)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鸡的腔上囊是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攻击的主要靶器官。由于腔上囊受损伤后影响B细胞的形成,产生免疫抑制,使机体对多种疾病的抵抗力下降,极易感染其它疾病。本试验旨在观察鸡感染IBDV强毒...  相似文献   

20.
用鸡新城疫(ND)LaSotaF4株和传染性法氏囊病(IBD)TAD弱毒株研制成功鸡ND-IBD二联弱毒疫苗。通过不同途径、不同剂量、安全性、保存期以及和单苗的对比试验、区域扩大试验,证明二联苗安全、可靠,免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