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与政府干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各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优势及不可自救的功能缺陷,因此存在着“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现象。市场失灵为政府干预经济活动、弥补市场不足提供了基本依据;政府失灵又决定了政府干预必须积极、适度、有效,从而在保证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实现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二元机制的“凸性组合”。  相似文献   

2.
政府与市场是经济社会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制度安排。对此,人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并取得了极为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有关政府与市场理论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政府与市场理论和西方经济学中的政府与市场理论。深入梳理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的政府与市场理论,对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创新和实现中国经济的科学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资本-劳动"的二元对立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重要理论成果,而马克思严格定义的雇佣劳动概念是这一理论模型的逻辑基础.学术界对雇佣劳动概念的历史性质和理论建构性质的忽视是导致对马克思经济学产生诸多误解与质疑的主要原因.在现代科技劳动日益普遍化和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构建新型的资本-劳动关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必然要求.现实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是一个"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的、由掌握精神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为首的崭新的人类发展阶段.因此,马克思"资本-劳动"二元对立理论应该在历史发展运动中加以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学说史的视域下,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发展作历史的考察,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认识的变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和复杂的演化。政府和市场关系认识上的分歧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对这一认识深化的结果。政府和市场关系理论认识上的变化,也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不同时期实践的理论反映。在这个过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同,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不同。因此,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政府和市场关系,而总是在变化中不断提示着我们,在对待政府和市场关系问题上,必须遵循历史、理论和现实的统一,使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5.
周世竹 《求实》2004,(8):43-45
协调经济合理性与道德要求之间的关系是经济伦理研究的核心问题 ,它暗示着现代人类经济生活与道德生活之间的内在博弈 ,以及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的深刻悖论。本文将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的利己动机作为既定的前提 ,分析市场经济中经济人“利己动机”与道德人“成德基础”的现实 ,探讨经济主体利己动机的道德正当性限度  相似文献   

6.
政府与市场博弈下的网络文化产业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历来争论不休。政府与市场的博弈关系使得市场既排斥政府介入又需要政府规范,政府既干预市场又需要放活市场,并建立起政府与市场博弈的和谐平衡。由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定位于安全的公共网络文化产品的提供者,网络经济的宏观调控者,网络文化产业外部性的消除者和网络文化市场秩序的维护者,从而实现网络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与市场优势的互补,并最终落脚于提升网络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如何有效地向社会提供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是当前建设服务型政府所面临的现实困境.运用市场化机制向社会提供基础设施,可以提高基础设施供给效率,缓解政府财政支出压力,改善政府职能,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本文通过分析浙江省高速公路市场化供给机制,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视角,探讨在发挥市场机制积极作用的同时,如何优化政府与市场在基础设施供给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历来争论不休.政府与市场的博弈关系使得市场既排斥政府介入又需要政府规范,政府既干预市场又需要放活市场,并建立起政府与市场博弈的和谐平衡.由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定位于安全的公共网络文化产品的提供者,网络经济的宏观调控者,网络文化产业外部性的消除者和网络文化市场秩序的维护者,从而实现网络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与市场优势的互补,并最终落脚于提升网络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干预的“二重性”矛盾日益突显。一方面,中国的市场是在政府作用下“造成”的,政府干预与市场发展是不可分割的融合体;另一方面,市场机制的深化发展又要求政府减少干预,政府与市场之间又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冲突。其中,市场发展不成熟,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现实作用缺乏市场经济经验以及社会资源有限性是主要原因。从大局上来看,中国政府干预的路径方向应建立在两个认识与协调的基础上,即认识到政府干预的“二重性”矛盾将长期存在,认识到中国的市场经济不能通过模仿自由市场化与全面私有化来实现;同时协调政府与市场以及政府与第三部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资源配置主体地位的变化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大理论突破。市场化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取向,从市场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的定位是市场体制本质属性的回归,也是改革最终的归宿。我国市场化改革的过程就是政府退出的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就是在政府退出的理论准备和实践探索中建立起来的。然而,在市场化推进的过程中,政府主导的资源配置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深度干预成为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最大障碍。因此,政府退出是从资源配置主导地位的退出,是为市场发挥作用释放空间的退出。政府退出的核心是放权,政府退出的依据是政府与市场明确的职责边界,政府退出的过程是渐进的平滑过渡,政府退出的制度目标是规制利益主体行为,政府退出的内在逻辑是打造有为政府。  相似文献   

11.
当今,在财富增长的同时,人们的快乐幸福感却不但没有增长,有时甚至是下降的。"财富-快乐"悖论出现的原因在于:一是人们在追求财富的时候,违背了快乐原则,损失了其他影响快乐的因素,比如健康、婚姻、家庭以及人际关系、闲暇等因素。二是人们的心理预期太高,特别是随着贫富差距扩大与消费支出增大导致人们对财富渴求的增长。为了化解财富悖论,使人们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必须从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对生命和生活资源进行偷的配置。  相似文献   

12.
城乡统筹的新型城市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症结在于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让更多的农民变为市民享受城市优质的公共服务;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全面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质量。并进一步指出,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定位是城乡公共服务供给体制一体化,并且要通过制度创新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机制,即健全政府问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公共财政体制,深化城乡居民户籍制度改革和城乡土地使用管理制度改革,加快构建政府主导的基本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和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评估制度,建设适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3.
论制度变迁视野中的政府与市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庄垂生 《求实》2002,(1):28-31
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过渡归根到底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本文运用西方制度经济学派的制度与制度变迁理论 ,结合我国的历史与现实 ,探讨转轨时期我国政府与市场问题 ,主要从制度与组织两个维度及其交互作用来解释转轨政府与市场存在的问题 ,分析政府与市场关系模式选择及其演进的途径与方向。  相似文献   

14.
经济增长与幸福感之间不协调的现象称为"伊斯特林悖论"。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经济学难以摆脱用经济手段来破解"伊斯特林悖论"的模式。社会学对幸福感的研究在"伊斯特林悖论"提出之前就已经开始,特别是社会幸福感概念的提出,对幸福感研究来说是一个重大突破。幸福感的社会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人们的幸福感随着时间推移、条件改观、社会变迁而发生变化。社会学将幸福感视为一个社会的产物,侧重于从社会层面研究幸福感的生产机制。社会学视角使幸福感研究从"以经济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向,为化解"伊斯特林悖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把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索不断向前推进,从而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党探索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历程,厘清政府与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手段或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关系脉络,尤其是对二者关系不断变化产生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和经验总结,有利于为新时代推进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张秀英 《学习论坛》2005,21(5):69-71
作为“三农”问题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和基层政府债务,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打破二元社会结构,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化解农村和基层政府债务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劳动力市场结构:从"刚性"走向"渗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斌 《求实》2004,(1):24-26
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框架对劳动力市场结构有较强的解析力 ,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已经从“刚性块状”二元分割式结构过渡到“渗透性”二元分割结构。但是社会转型过程中 ,教育、收入、声望和权力等“自致因素”有“先赋”化倾向 ,同时传统的身份“刚性”作用继续存在 ,中国社会结构总体上仍然是二元分割状况 ,不过 ,中国劳动力市场结构已经从“刚性二元分割”过渡到了“渗透性二元分割”。  相似文献   

18.
赵学清 《学习论坛》2007,23(10):27-31
经济公平作为一个历史的范畴,只能联系一定的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机制来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实现经济公平和经济效率的统一,需要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和再分配来说明。在市场实施的初次分配中,市场公平和市场效率是统一的。但从社会角度来看,市场公平和市场效率又存在着重大缺陷,必须由政府在遵循市场规则的基础上弥补市场的缺陷,实现宏观层面上经济公平和经济效率的统一。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出发,实现经济公平和经济效率的统一,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9.
管理主义与宪政主义的永恒悖论、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持续摩擦、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持久张力、规范性与灵活性的现实冲突、政府主导与多元主体的阶段性矛盾是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实施过程中的内在困境。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必须从这些根源性困境入手,对我国未来政府绩效评估发展进行战略定位,以期实现政府绩效评估的良好初衷与理论期待。  相似文献   

20.
白雷  袁刚 《世纪桥》2010,(13):87-89
本文从有限政府和有效政府两个概念的起源出发,力图厘清二者对于政府构建的层次理念,指出有限政府理论与有效政府理论分属不同的价值层面,进而分析二者产生悖谬的原因,并阐明二者结合的理论合集及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