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动物旋毛虫病流行病学中,由于绵羊的食物特性和饲养方式与猪不同,故不像猪那样感染,传播旋毛虫病原而对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威胁,但一些地区曾有因食用涮羊肉而爆发人旋毛虫病的报道。因此,有关学者曾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为了解西北地区放牧绵羊感染旋毛虫的状况,我们用猪源旋毛虫肌幼虫对绵羊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并在此基础上,用ELISA检测了内蒙、青海、宁夏和甘肃4省区部分地区放牧羊血清旋毛虫抗体。  相似文献   

2.
试验采用兔抗猪IgG 荧光抗体(IgGFA),对弓形体虫体涂片进行IFA染色,检查了人工接种弓形体猪、现场自然感染弓形体猪和屠宰猪的血清样品共444头份。在这些样品中,检出弓形体阳性血清样品的抗体滴度在1:16~1:1024之间。 本文叙述了兔抗猪IgGFA的制备和弓形体IFA染色的操作方法,并对试验检出弓形体抗体的滴度结果和IFA诊断猪弓形体病的实用价值,做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诊断实验感染猪旋毛虫病的方法建立之后,在改进抗原制备方法,完善操作程序,提高检测效果的同时,对人工感染的101头猪血清及采自旋毛虫流行区和非流行区的3012头屠宰猪血清进行了血清抗体检测,并对流行区991份血清相对应的猪膈肌肉样进行了压片检查和消化对比试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国产BAS试剂,首次建立了检测实验猪旋毛虫病的亲合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染色法。本法与常规间接免疫过氧化物酶(IIP)染色法相比,敏感性强、特异性高、稳定可靠,其血清滴度比IIP法高2.24倍;与IIP法相比,可提前检出抗旋毛虫抗体;该法有助于低抗体水平旋毛虫病猪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根据1982年商业部下达的任务,中南五省猪旋毛虫病研究协作组进行了猪旋毛虫病生前诊断方法的研究。南阳肉联厂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法,并与虫体检查方法(镜检法、消化法)对照检测,表明ElISA间接法检测猪旋毛虫病具有微量、特异、灵敏、快速等优点,是当前诊断猪旋毛虫病的一  相似文献   

6.
用重组杆状病毒表达的猪生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N蛋白作为抗原,建立了诊断猪生殖和呼吸综合征(PRRS)的I-ELISA,与IDEXX公司试剂盒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97.3%,与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的符合率为100%.用该方法检测国内猪血清85份,阳性率为18.8%;能检出PRRS疫苗免疫猪6 d的血清抗体;与猪瘟、伪狂犬病、猪巴氏杆菌病、猪霉形体病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7.
为给旋毛虫病的诊断及疫苗研制提供备选抗原,对本实验室获得的旋毛虫Ts-Sp-7基因(GenBank登录号EU263332.1)进行PCR扩增,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进行表达纯化,Western-blot分析。制备多克隆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分析。通过PCR扩增出1 372 bp的Ts-Sp-7基因。SDS-PAGE结果显示,该蛋白大小为46 ku左右,与理论分子质量一致。Western-blot结果显示,该目的蛋白与10 000条/头感染剂量不同感染时间的猪阳性血清均呈现特异性条带。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350 000。Ts-Sp-7多克隆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鉴定结果显示,Ts-Sp-7蛋白在旋毛虫肌幼虫期存在于虫体表面。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内外对猪旋毛虫病的血清学诊断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缺少快速、简便、灵敏的诊断方法。为此我们开展了羧化聚苯乙烯胶乳凝集试诊断猪旋毛虫病的研究。以羧化聚苯乙烯胶乳作免疫载体,制备了化学交联的旋毛虫抗原胶乳诊断试剂,同时建立了诊断猪旋毛虫病的胶乳凝集试验法,并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我们继7种抗蠕虫药物对实验感染大白鼠旋毛虫肌幼虫杀虫效力试验后,用筛选出的丙硫咪唑、丙氧咪唑、氧硫咪唑、甲苯咪唑等四种抗旋毛虫作用较好的药物,前后四批用43头猪,以不同给药方法,进行了对实验感染猪旋毛虫肌幼虫的杀虫效力试验,同时观察了几种药物的毒性反应。 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动物和人工感染 试验猪系从甘肃临洮县集市购买的长白和苏白杂种猪,体重5~10公斤,公母兼有。经一段时间饲养观察后,用采自疫区的旋毛虫病猪肉经大白鼠传  相似文献   

10.
用猪肾传代细胞系PK 15增殖猪圆环病毒 2型 (PCV 2 )毒株制备抗原 ,建立了检测PCV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IFA)。应用该方法对 64份临床送检血清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 ,3 8份血清呈现PCV抗体阳性 (5 9% )。IFA方法的建立为临床上进行PCV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另一种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1.
旋毛虫病是一种世界性的人畜共患寄生线虫病,对人畜健康和公共卫生影响极大。本病在轻度感染时往往无明显临床症状,即是在严重感染情况下,也常被误诊。多年来应用的一些诊断方法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弊病。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应用血清学方法诊断本病,取得了较大进展。其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应用代谢抗原和纯化抗原,在排除假阳性及提高检出率方面获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间接血凝试验也是一种快速灵敏的检测技术,为提高其检出率,我们进行了微量间接血球凝集试验,检测实验感染70头猪旋毛虫病的初步探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据国内文献报道,居民因吃涮羊肉曾发生多起人患旋毛虫病的病例。有关绵羊人工感染旋毛虫的试验已有报道(窦兰清,1989)。近些年来,在我国南方等大中城市,居民中吃涮山羊肉及烤山羊肉串的人数也日益增多,是否存在旋毛虫感染的潜在因素?山羊能否感患旋毛虫?迄今尚未见有关报道。作者用传代鼠保种的猪源旋毛虫肌幼虫进行了感染山羊的实验研究,以期对我国旋毛虫病流行地区开展山羊旋毛虫的调查及检验等工作,提供参考。 (一)材料和方法 1.虫源与试验动物:旋毛虫取自河北省旋毛  相似文献   

13.
为了建立快速检测猪旋毛虫病的血清学方法,分别用旋毛虫GAD、GLS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2种检测旋毛虫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对抗原包被条件、血清稀释度、封闭液的选择与封闭时间、酶标二抗的稀释度与孵育时间和TM B作用时间等条件进行了优化。旋毛虫GAD包被抗原间接ELISA方法和GLS包被抗原间接ELISA方法的阴阳性临界值分别为0.848和0.963;这2种间接ELISA方法批内和批间重复试验的最大变异系数均小于10%,且用这2种方法分别对猪蛔虫阳性血清、华支睾吸虫阳性血清和弓形虫阳性血清进行了检测,均无交叉反应,表明这2种方法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特异性。同时用这2种间接ELISA方法和旋毛虫抗体快速检测卡分别对感染旋毛虫不同数量、不同时间的小鼠血清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这2种间接ELISA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本研究中建立的这2种间接ELISA方法为旋毛虫病的早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在肉品检疫中,判断屠宰猪有无旋毛虫感染,主要采用肉眼与镜检相结合的检查方法,但对早期和轻度感染者的检出率低。自70年代以来,国外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LSA)检测旋毛虫感染的报道颇多。我们曾用间接免疫过氧化物酶试验(ind-irect immunoperoxidase assay,IIP)和E-LISA试验诊断人体旋毛虫病,获得了满意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我们亦应用SPA-ELISA诊断猪的旋毛虫感染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一)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内外兽医学者对旋毛虫的研究越来越感兴趣,在旋毛虫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对肌旋毛虫的病理形态学研究,也有了一定的突破。但人们对旋毛虫成虫(肠旋毛虫)的研究却很少,对于肠旋毛虫出现和消失的时间,尤其是雄虫消失的时间,国内外都还沿用很早以前的实验结果,尚未见有人提出过疑义。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查阅了国内外的有关资料,进行了猪肌旋毛虫人工感染小白鼠的试验,获得了一些与前人的结果不同的数据。  相似文献   

16.
用ABC—ELISA对弓形虫实验感染不同时期的猪血清特异性IgG进行了检测,并和常规ELISA予以比较。结果,实验感染后第1周的15份血清、第2周的13份血清和第3周的10份血清,用ABC—ELISA检出IgG的阳性率分别为46.67%、61.53%和100%,而常规ELISA检出IgG的阳性率分别为20%、61.53%和100%;ABC—ELISA检测IgG的平均滴度为1:3666,常规ELISA检测IgG的平均滴度为1:1333;前者比后者灵敏2.75倍。另外,还和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猪喘气病、猪布氏杆菌病和猪旋毛虫病的阳性血清进行了对照检测,结果均无交叉反应。证明:ABC—ELISA是检测弓形虫抗体的特异而又灵敏的方法。从而为弓形虫单克隆抗体的检测提供了良好手段。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首次将平板血凝试验(PIHA)用于诊断人体旋毛虫病。用本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时检测5505份人体血清,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5%及11.48%,二者阳性检出符合率为97.8%。应用平板血凝试验检测5份人体活检阳性血清,阳性率达100%。其与囊虫、孢子虫、蛔虫、钩虫及鞭虫阳性血清共75份试验末见交叉反应。试验证明,该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等特点,可单独或与ELISA联合用于人体旋毛虫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8.
应用旋毛虫混合排泄分泌蛋白(ES)和家兔IgG分别偶联铕(Eu)纳米颗粒(EuNPs)制备2个荧光探针,即EuNPs-ES探针和EuNPs-Rabbit IgG探针。将小鼠抗猪IgG与山羊抗家兔IgG分别包被于检测线与质控线上,制备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采用15头不同剂量人工感染旋毛虫猪的全血评估研制的试纸条性能。结果显示,用试纸条检测感染200、400、1 000、10 000条旋毛虫肌幼虫的猪全血样品时,结果均为阳性。而使用集样消化法消化对应的猪膈肌样本时,低剂量(200条)未全部检出。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中建立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方法相比于集样消化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且操作简便,仅需5~10 min即可出结果,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用于现场快速检测旋毛虫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七十年代酶标技术广泛用于人、畜寄生虫病诊断。1976年Ruitenbers等用旋毛虫幼虫制备的粗抗原,以酶标技术生前检测猪旋毛虫(人工感染)病,获得比荧光抗体技术测得更为满意的结果。本文用酶标间接法(ELISA)。以自己研制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rase、AKP)标记兔抗猪IgG,磷酸苯二钠为底物,对旋毛虫病猪和阴性猪进行检测,同时对抗原、抗体、pH、温度和时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旋毛虫病(Trichinellosis)是由旋毛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其宿主领域广泛,可感染包括人在内的100多种哺乳动物,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给牧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研究旋毛虫病的检测方法是防制本病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人畜旋毛虫病的检测方法有直接法(包括压片镜检法及人工胃液消化法),间接法(包括皮内试验及血清学方法)两方面。近年来,随着分子免疫学、免疫化学及免疫细胞化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使旋毛虫病的免疫学诊断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