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这个名字,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和中国人民革命的杰出代表,大约在本世纪30年代末出现在日本,它是随着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一书的发表而在日本出现的。1937年《西行漫记》在英国伦敦一出版,很快就秘密传入日本,当年11月,日本的《中央评论》就把它作了部分介绍,一些关心中国革命的日本人为河上肇等看到斯诺书中所描  相似文献   

2.
《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帕克斯·斯诺的力作。美国著名记者自修德曾评价说:“《西行漫记》是经典性报告文学的样本,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西行漫记》一书的封面,是一位英姿焕发的红军小号手.迎着朝阳,吹奏着前进的号角。他是谁?为什么斯诺偏偏选中了他?图片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他与《西行漫记》一书又有着怎样的关系?……这些谜团一直到60年后才被解开。  相似文献   

3.
人们一直以为埃德加·斯诺所著《西行漫记》是第一本向世界介绍红军长征的书,殊不知,早在1936年底,伦敦出版的《神灵之手》就已介绍了红军长征,作者是一名瑞士籍英国传教士。  相似文献   

4.
1936年,一位富有才华的年轻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为寻求东方魅力走到了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河之滨的一小块红色根据地,在那里他采访了东方巨人毛泽东,并考察了这块根据地的整个情况。一年以后,斯诺根据采访写成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美国等地出版,轰动了西方世界。它旋即被译成中文本(当时书名为《西行漫记》)在上海出版,又轰动了中国。斯诺的书以优美酣畅的文笔向世人第一次全面展现了红星照耀下的另一种中国  相似文献   

5.
李安葆 《党史纵横》2008,(12):61-61
人们都知道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写的《西行漫记》是外国人记述红军长征的最早专著,但人们对英国传教士勃沙特写的长征专著《神灵之手》却知之甚少。其实,1936年出版的《神灵之手》要比《西行漫记》还早出版一年。  相似文献   

6.
正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辗转万里来到陕北。他以个人经历为线索,用具体丰富的事实材料,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斗争、中国红军及其英勇奋战的业绩、中国红色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中国领袖人物及其各自的经历作了全面综合报道,写成了《西行漫记》一书。自1937年英文本问世、1938年中译本出版至今,在全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西行漫记》刻画了  相似文献   

7.
《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帕克斯·斯诺的力作。美国著名记者白修德曾评价说:"《西行漫记》是经典性报告文学的样本,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西行漫记》一书的封面,是一位英姿焕发的红  相似文献   

8.
徐忠友 《世纪桥》2012,(24):54-56
在新中国成立前,第一部向海内外(特别是西方)广大读者真实介绍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人的书,是著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采写的《西行漫记》。该书不仅发行面广,而且影响很大。国内有一批进步青年读了这本书,由此十分向往延安的自由民主。23岁的华君武当时正在上海的一家银行里做小职员,他以前曾听到过或从报刊上看到过不少诬蔑共产党的谣言,后来在看了《西行漫记》才恍然大悟。  相似文献   

9.
1936年6月,美国著名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作为第一个西方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冲破重重封锁由北平出发,经西安,进入红色区域——陕甘宁边区,进行了为期4个多月的新闻采访.他不仅采访了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等红军高级将领,同时也采访了许许多多的红军战士、农民、工人和知识分子.一年后,斯诺把在红区的采访通讯编著成《红星照耀中国》一书.1938年,该书中译本用了《西行漫记》这个书名.《西行漫记》的封面是一位英姿勃发的红军号兵正迎着朝阳,吹奏前进的号角.从此,《西行漫记》流传到哪里,红军战士的军号就“吹”到哪里,《西行漫记》经久不衰,红军战士  相似文献   

10.
再过三天,就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12周年的纪念日。在这个时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王波大校的新书《毛泽东的艰难决策》之二--中共中央发起解放战争的决策过程,并再版了他的旧作《毛泽东的艰难决策》之一--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决策过程;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宣传部又为这套书的出版和发行,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举行出版座谈会,以这种形式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2周年,我认为是很有意义的。在此,我对这套书的出版和再版,以及出版座谈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应邀前来出席座谈会的领导、嘉宾,特别是革命老前辈们的家属表示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11.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从北平一路辗转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写下了著名的《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一书。  相似文献   

12.
新书点击     
《毛泽东自传》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建国以来首次出版!毛泽东口述并亲笔修改的生平事迹的忠实纪录!比《西行漫记》还早一年出版!本书还收录原稿的影印本,十  相似文献   

13.
再过三天,就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12周年的纪念日.在这个时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王波大校的新书《毛泽东的艰难决策》之二--中共中央发起解放战争的决策过程,并再版了他的旧作《毛泽东的艰难决策》之一--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决策过程;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宣传部又为这套书的出版和发行,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举行出版座谈会,以这种形式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2周年,我认为是很有意义的.在此,我对这套书的出版和再版,以及出版座谈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应邀前来出席座谈会的领导、嘉宾,特别是革命老前辈们的家属表示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14.
慕安 《党史文汇》2010,(6):44-47
共产党是无神论者,但在一个特殊的年月里,却有一位基督教牧师、入党后仍以牧师身份掩护革命活动的共产党员,他就是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所说的“王牧师”,此人真名叫董健吾。  相似文献   

15.
张苹 《党员特刊》2003,(6):45-47
共产党员是无神论者,但在中国共产党人队伍中,却有一位基督教牧师,他以牧师职业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他就是美国著名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所说的“那位第一个将我引入中国‘红区’的‘神秘的王牧师’”,他叫董健吾。  相似文献   

16.
侯健美 《党史文苑》2007,(12):35-40
几乎无人不知,有个著名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写了一本有名的书——《西行漫记》。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埃德加·斯诺其实从未到过延安。他到的是保安,距延安尚有几小时的车程。  相似文献   

17.
<正>7月31日上午,由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主办,福建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福建教育出版社承办的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活动之《燃烧的红飘带——福建人与长征》出版座谈会在福建教育出版社大梦书屋(西湖店)举行。省委原副书记、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原会长、党史顾问何少川同志对编撰出版《燃烧的红飘带》一书  相似文献   

18.
1905年,斯诺出生在美国堪萨斯城。1928年来到上海,此后有门年未曾离开中国。他曾任上海《密勒氏评论报》助理编辑,后兼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的特约通讯员。1930年曾到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台湾等地采访,后任燕京大学新闻系教授。1936年他揣着宋庆龄的介绍信,冒着生命危险访问了陕甘宁边区,1937年7月完成《西行漫记》,10月由伦敦戈兰茨公司首次出版。这是有关中国共产党情况的最早最详尽的报道,从而打破了国民党的长年封锁。1941年因对“皖南事变”作了如实报导,被国民党反动派打击、被迫离开中国。1942年至1943年间…  相似文献   

19.
1937年10月,第一个向全世界报道中国工农红军英勇长征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出版了那部震憾世界的《西行漫记》,让世界了解中国,让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中国拥有一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充满着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慨的红军队伍。《西行漫记》一书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许多国家的畅销书。斯诺的成功与他所具备的优良品质是息息相关的,应该说是他的超凡的职业修养成就了他,是我们新闻记者学习的楷模。1928年,斯诺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受聘于国外新闻机构驻中国的采访编辑部门。为了采集新闻,他游历了中国的东北和西北,遍…  相似文献   

20.
前几天整理藏书时,偶然翻出了埃德加&#183;斯诺的《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我漫不经心地翻了起来。这本书我原来是读过的,但十几年的工夫,竟然全部淡忘了。我为《西行漫记》遭到冷落而遗憾,更为斯诺所颂扬的红军传统的丢失而气愤。我特意在笔记本上抄录下这么两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