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在2022年12月1日正式施行,我国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治理有了新的法律依据。通过大量案例的分析,提出可通过“供给-需求”模型重新认识电信网络犯罪的犯罪模式和犯罪要素。根据该模型,通过宏观上控制供给与需求,微观上阻断信息与资金,对综合治理犯罪具有积极意义。该模型视域下,提出在供给侧挤压犯罪空间、控制犯罪主体、堵截网络账户和洗钱渠道;在需求侧通过被害群体的削减、涉诈信息的反制、资金支持的干预和资金转移的预警,从两个维度阐释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2.
2022年以来,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隐蔽性强、打击难度大、追赃挽损难等问题,陕西省旬阳市公安局深入开展“无诈村(社区)、单位、乡镇”创建活动,全面构建“党政主导、部门主责、公安主打、群众主体”的“四维一体”全民反诈新体系,坚持“打、防、管、控、宣”并举,健全完善预警劝阻机制,坚决压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案和损失,形成全警反诈、全民反诈、全域治诈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为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突出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公安部也专门召开会议部署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构建"全警反诈、全社会反诈"的整体格局,已成为当前打击防范工作的重中之重。主要研究依托智慧社区建设开展社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首先分析了电信网络诈骗被害人的人口特征,然后介绍了智慧社区建设中部署的前端感知设备和采集汇集的人员数据,最后利用智慧社区感知设备和数据在小区进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  相似文献   

4.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颁布与实施为以互联网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设置了风险防控这一犯罪预防性责任。犯罪风险防控责任来源于互联网平台在网络治理领域所承担的主体责任,并以风险防控作为责任的价值目标。根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条文规定,犯罪风险防控责任由信息核检义务、特定行为禁止义务、合理注意义务以及侦查协助义务四项基本义务构成。犯罪风险防控责任需通过确立政府监督者地位、提高义务履行标准、限定责任承载范围以及完善既有评价机制的方式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治理领域予以落实。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诈骗手法层出不穷。要从源头上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宣传防范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从公安机关反诈宣防工作的现状和特点出发,深入总结反诈宣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围绕事前、事中、事后等阶段宣传防范的重点和难点,努力探索大数据背景下反诈宣防工作行之有效的路径,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谯冉  杨璐绮 《公安研究》2024,(3):96-105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支付方式的不断变化,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和财产安全的形式也已悄然出现变化,电信网络诈骗成为了最主要的问题之一。目前,治理校园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维护校园安全、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校园电信网络诈骗的治理工作中存在治理主体力量失衡、联动性不强、主动性不够、治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才使得电信网络诈骗得以在校园里持续蔓延。为遏制校园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发,应构建治理主体多元、治理方式多样、治理体系完善的协同治理模式,以提升在校学生防诈反诈意识,降低校园电信网络诈骗发案率,保护好学生们的“钱袋子”,为平安校园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7.
姜海源  王翔  杨磊 《公安教育》2023,(11):30-33
<正>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发案多、涉及广、群众反映强烈,是政府面临的严峻考验,而诈骗窝点大多集中在境外,“侦查取证难、追赃挽损少”的问题一时难以解决。如何持续精准宣防是各级政府面临的时代命题。公安机关作为打击治理电信诈骗的主力军,理应承担重要的宣传职责,但仅靠公安机关一家往往难以为继,唯有联动全社会资源组建“同盟军”,才能共同防范抵御电信网络诈骗。2021年4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牵头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全民反诈”格局初现。  相似文献   

8.
“我是反诈主播,请问您是什么主播?”“我是娱乐搞笑的,哥,我没犯啥事……”这是河北秦皇岛反电信诈骗民警正在直播连麦,宣传由公安部刑事侦查局组织开发的“国家反诈中心”App。  相似文献   

9.
2月9日,江西省启动全民反电诈集中宣传活动。2月18日,新春佳节后上班第一天,江西省共青城市公安局和邮政局联合启用7枚邮戳,助力"春风"行动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活动。今年年初,江西省委宣传部、省公安厅联合下发的《全民反电诈集中宣传"春风"行动方案》,全省各级宣传部门、公安机关和各成员单位秉承"打防并重、以防为要、宣传先行"的理念,通力协作、主动作为,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  相似文献   

10.
高校电信网络诈骗打击防范困境破解——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电信网络诈骗具有手段多样手法隐蔽、分工明确组织严密、损失巨大危害严重等特点。近年来,高校频频发生电信诈骗主要源于个人信息泄露严重保管不当、高校防范宣传效果不佳、学生警惕防范意识不强等因素,而高校电信网络诈骗打击防范的瓶颈主要体现为案件侦办警力缺任务重、联动机制协同弱成效低、追赃抓捕难度大成本高。应强化校园诈骗防控网络,深化高校反诈队伍建设,优化防范打击合成战力,对高校电信网络诈骗进行严厉打击和全面防范。  相似文献   

11.
电信网络诈骗具有通过信息网络非接触犯罪、运用现代科技高智能犯罪、借助黑灰产业有组织犯罪、跨越境内境外无国界犯罪等特点,现行的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打击治理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难以有效应对,在专案侦查、专门防范、专项治理、专业力量等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为此,以实战化职能体系为基础,以“四专两合力”为重点,调整责任模式,统筹类案打防,通过建强国家反诈中心、调整侦查工作职责分工、改革警情案件情况通报方式、完善绩效认定标准、改变涉案“两卡”治理方式、优化预警劝阻、止付冻结、资金返还、技术反制模式和创新社会面宣传防范方式等改革举措,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多发态势,是目前公安机关有效应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张哲  刘丽娜  王超 《人民公安》2023,(22):30-32
8月的一天,在越南胡志明市一家不起眼的宾馆里,河北省冀中公安局刑警支队反诈中心负责人周澍正死死盯着眼前的电脑。就在5分钟前,一个重要的电信网络诈骗(以下简称“电诈”)犯罪嫌疑人进入民警视线。此前的7月,周澍被公安部抽调赴越南参与工作。“现实往往比影片更残酷,困难肯定非常多,但我们有信心完成好这次任务!”周澍坚定地说。  相似文献   

13.
电信网络诈骗是传统诈骗行为与现代网络技术结合异化形成的新型犯罪,呈现相关衍生犯罪持续攀升、作案方式精准化、智能化等诸多独特属性,反映传统社会风险通过网络迁移传播并强化,与此相对应的传统“组织化调控”与“偏重司法威慑”的治理模式效能有限,治理方式亟待转型重构。基于数据化的实证研究方法,以检察办案实践切入,对当前电信诈骗犯罪的侦查取证难度升级、衍生“黑灰产”链条交错、多元协同尚不充分、追赃挽损实效甚微、犯罪预防穿透性不强等方面的现实困境进行解构,提出应充分考虑电诈犯罪的发展态势与特性,通过全方位精准打击、立体化治理衍生网络“黑灰产”、多元协同治理、系统化推进追赃挽损和精准化开展宣传预防等路径,以期构建生态共治模式,遏制电诈犯罪高发态势,推动基层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一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正在全国广泛兴起,把学习宣传贯彻《讲话》精神的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把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更好地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是我们宣传思想战线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完成这一光荣的政治任务,我认为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15.
田毅 《两岸关系》2008,(10):68-70
随着社会的进步,电信业务的普及和发展,人人早已手持一机,电信的发展给生活带来了诸多的方便,但同时,也给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近年来,台湾发生的诈骗案件层出不穷,令台湾警政单位大感头痛。台湾警政署因而设立“反诈专线”,教导民众防诈初见成效,破获率由不至4成提升至5成多。  相似文献   

16.
孙向齐  杨柳 《人民论坛》2014,(9):124-126
我国在运用《反不正当竞争法》规范网络竞争行为时,往往会出现适用主体狭窄、内容涵盖不全、部门监管不力和责任义务不明确等问题。文章立足于《反不正当竞争法》在网络市场中的应用,结合典型案例,从适用主体、涵盖内容、管理部门和明确责任义务四方面,分析《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局限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人民公安》2012,(8):44-44
目。前,电信诈骗案件以其发案率高、涉案金额大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公安机关采取发放、张贴《警方提示》、开展防电信诈骗讲座、发短信提示等宣传形式开展防电信诈骗宣传活动.取得了实效。江苏省昆山市周市镇派出所根据辖区实际,发挥整体合力,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会同周市镇文艺宣传队自编、自导、自演电信诈骗宣传文艺节目《谨防骗子来诈骗》,用说、唱通俗易懂的形式,  相似文献   

18.
叶慧  俞涛 《今日浙江》2021,(9):50-51
近年来,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网络违法犯罪持续高发,已成为上升最快、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突出犯罪之一.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坚决遏制此类犯罪多发高发态势. 为守住百姓的"钱袋子",浙江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牵头、公安主导、部门协同、全民参与"的全社会反诈格局,强化法治思维,坚持打防结合,注重源头治理,依托数字技术,对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开展全链条重拳打击.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数量日益增多,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的防治具有很大增益,但也存在其局限性。目前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的防治,侦查机关应当在结合其特点与新形势背景的基础上,通过精准防控予以预防,通过部门合作与区域合作实现对电信网络诈骗的全方位查处。  相似文献   

20.
AI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不断提升社会发展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风险隐患。尤其当AI技术被不法分子运用于电信网络诈骗时,由于其具有门槛更低、迷惑性更大、犯罪效率更高等特点,给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带来极大挑战。目前,AI电信网络诈骗治理面临相关法律法规滞后、行业监管不严、宣传防范有所欠缺、打击难度不断增大等问题。可以从整体性治理的视角切入,通过完善立法、打防并举、加强宣传、技术赋能等途径,提高AI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的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