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10非警务警情困境是公安机关长期面临的“内耗”,近几年各地积极探索解决办法,但因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分流联动机制不完善、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成效不显著等原因,“精准警务”的实现举步维艰。本文结合H市非警务警情分流现状及处置实例,剖析当下非警务警情现实困境,探寻联动对接机制新举措,为构建纵向联动、横向对接的非警务诉求处理新格局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2.
非警务警情占用大量警务资源,影响公安本职工作的正常开展。为减轻公安干警压力和有效利用警务资源,需要对接处警全过程,即前端宣传、过程部门对接、社会联勤联动进行措施分流,依法打击恶意扰乱110的违法行为,让110从非警务警情中解放出来,真正做到服务于人民。  相似文献   

3.
正青政办[2017]96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为加快建立职责明晰、优势互补、规范高效、方便群众的公共服务平台联动体系,确保突发警情快速及时有效处置、非警务求助受理渠道畅通,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规范非警务报警与公共服务平台分流对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非警务报警与公共服务平台分流对接工作的重要意义公安110报警服务台是极为重要的公共安全  相似文献   

4.
<正>为进一步加强我省12345热线与110平台高效对接联动,完善非警情警务诉求分流工作,提升协同服务效能,近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与110报警服务台高效对接联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一、《方案》出台的背景近年来,12345与110职责边界不清晰、联动机制不健全、数据共享不充分、信息化支撑不到位等问题,12345与110对接联动工作效率不高,非警务警情占用警力资源情况仍较为普遍。2022年4月28日,  相似文献   

5.
毛建东 《政策》2005,(5):56-58
1989年7月,经过组织上的严格挑选和考核,我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公安排爆民警。排爆工作十分危险,每一次参与处置危爆警情,无异于与“死神”亲密接触,与“死神”紧张搏斗。但从事公安排爆工作,是我今生无悔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翁里 《公安学刊》2009,(5):35-38,66
“警情常量”是包含110、治安、刑侦、户籍(含流动人口信息)、出入境、派出所及公安队伍建设等警情在内的一系列常态化数据体系。基于全国警情联动机制的构建。北京市、杭州市、郑州市等地公安机关近几年先后开展了“警情常量指导警务工作”的改革实践,结果表明,分析运用“警情常量”对提高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精确度,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十分奏效。比较“警情常量”与“破窗理论”。“警情常量”实际上可以说是发展了的“破窗理论”,加之构建“警情监测预警平台”实乃警务创新之举。以及“警情常量”在防控违法犯罪中的深度运用前景广阔,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区分局3年来运用“警情常量”的警务创新工作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群体性事件处置中“慎用警力”原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必须讲究政策、讲究策略、讲究方法,坚持“三个慎用”原则。其中,“慎用警力”原则主要适用于非警务活动。非警务活动是公安部的通知通告中出现的非正式用语。当前,我国一些地方公安机关非警务活动所占时间比例已经超越了正常的警务工作时间。应当严禁公安机关违反规定从事非警务活动。进一步规范各类非警务活动。非警务活动的形成渊源有两个:服务型警务和地方政府利益。“镇用警力”原则的具体表现为合理用警、规范用警。  相似文献   

8.
<正>晋政办发[2015]113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为深入推进"平安山西"建设,建立完善社会联动服务工作机制,及时处置群众通过110报警服务台求助的非警务事项,不断提升各级  相似文献   

9.
《人民公安》2015,(6):19
在公安机关的日常工作中,非警务警情所占比例非常大。据天津市公安局统计,仅挪车求助警情就约占30%,在部分派出所占比超过50%。传统的挪车求助警情处置方法主要是现场根据车辆信息想方设法联系车主,过程往往几经周折,用警效能低、耗时长,警力和警务资源浪费严重。为进一步优化民生服务资源、减少非警务活动对警务资源的消耗,天津市公安局在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社会群众和基层民警意见基础上,协调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借助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10.
从服务群众报警求助着手,以110报警服务平台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台对接为基点,指出110报警服务台分流非警务事项存在的困境,详细讨论通过科技手段、流程再造、机制建设实现合理分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大量非警务警情涌入基层派出所,造成权责失衡、警力挤兑等执法困境。以往研究基于行政执法化的视角,将治理困境视为“执法失败”并思考公安机关的权责边界。运用“结构—治理—功能”的分析框架,将反应型警务置于城市社会结构及其治理需求的角度下进行思考,具有积极意义。非警务警情的大量出现与城市社会中存在的资源分散、权威缺失与矛盾极化等治理困境密不可分。虽然现行法律条文在非警务警情的处理上效果有限,但是反应型警务建立起的资源链接、权威重塑和矛盾控制等治理机制在城市社会中发挥了中介和兜底的治理功能。这两种治理功能在快速的城市化转型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意味着基层派出所能够妥善处理各类复杂矛盾维持社会的基本秩序。当然,要实现矛盾的有效处理还必须进一步明晰权责关系,推动多元共治。  相似文献   

12.
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区分局“警情常量指导主动警务”工作受到了有关领导的肯定,引起了有关专家学者的关注。今年9月5日.本刊编辑部和拱墅区分局邀请省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在杭州联合举行“警情常量指导主动警务”专家论证会,对“警情常量指导主动警务”工作进行了评审论证。拱墅区分局杨军局长介绍了近3年来该分局“警情常量指导主动警务”工作的主要做法及其所取得的成效,与会专家学者对拱墅区分局“警情常量指导主动警务”工作开展评审论证,并从法学、社会学、犯罪学、统计学、公安管理学、公安情报学等学科和专业的视角,对加强和改进“警情常量指导主动警务”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当今伤害类警情频发,基层公安民警在警情中现场伤员处置中所遇难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民警处警成功率的“瓶颈”。本文通过梳理新时期伤害类警情典型案例,归纳出民警处置案中伤员的具体问题,提出伤害类警情中现场伤员处置的流程方法,并就如何提升民警处置能力提出对策。为快速、高效地完成伤害类警情中现场伤员的处置,提高基层民警有效控制警情现场的能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公安教育》2010,(11):78-79
在信息化建设中,山东省公安机关近期提出了“统一与特色相结合、建设与应用相结合、技术与业务相结合、条块点面相结合、共享与保密相结合”的“五结合”工作理念。信息化应用的突破实现了全省公安业务领域信息化应用的全覆盖。截至目前,试点城市利用警综平台录人110警情710万余条,办理案件4.1万余起。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试点运行的“紧急报警与社会求助分流”囿于体制和人员等多方面原因,分流单位“联而不动”、应急处置“运转不灵”等现象时有发生,实际效果与社会期望有很大差距。公安机关与其他联动单位的配合、工作人员的积极能动对整个分流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用“精细化管理’’和‘‘愿景管理”等多种手段来应对社会求助分流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合理分流群众的求助诉求,减轻公安机关压力,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6.
杨冬 《公安研究》2023,(3):85-94
公安情报指挥体系改革是当前公安警务运行机制改革的“重头戏”,是实现公安警务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驱动器”,对于推动新时代公安工作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四川公安近年来的改革实践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公安情报指挥体系改革在基层落地层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就加快推进新一轮改革建设发展的方向与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从机构、平台、110基础、机制、队伍等五个维度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整体防控、精确指导、精确打击”的战略决策,是首都公安机关在警务机制改革方面开展的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实现“警力跟着警情走,领导跟着警力走”是贯彻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精确指导公安警务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有效实现“警力跟着警情走,领导跟着警力走”,对推动首都公安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与警情“八杆子打不着”的骚扰电话、无关电话让110不堪重负。110“有求必应”,却疲于应付,影响了真正的接处警 专家研究指出,在生死攸关之时,拿起电话打110,如果响三声接不通或无人接听,报警者就会放下。毫不夸张地说,110线路是否通畅,直接关系到报警人的身家性命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从对群体性事件处置到接处警中对手持器具暴力犯罪嫌疑人的处置,从防护为主到主动进攻、控制等,防暴盾牌在警务实战中均被广泛运用。防暴盾牌通过被专家学者、实战教官的不断探索和研究,其功能、技战术运用等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和提升。然而,在实践中,频发的暴力警情给一线民警的现场处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与挑战。对这些暴力警情,出警的民警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置,不仅会危及民警自身及周围群众的生  相似文献   

20.
陈宏萍  刘斌 《今日浙江》2011,(22):52-52
杭州市上城区从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110接处警工作人手,由市公安局上城分局牵头建设“平安上城110社会联动机制”,初步形成了以平安110社会联动中心为枢纽,34家区级职能部门紧密联动,高效运作的工作格局,及时有效处置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急、难、险、灾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