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姜婧 《友声》2023,(1):18-19
1月10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员会、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和人民网承办的“汉字缘”2022国际故事大会决赛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李希奎出席并致辞。李希奎表示,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精魂,中华文明最具生命力的载体。“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文明最深层的价值追求,承载着中华民族讲信义、重情义、崇正义、尚道义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基因。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昌盛的文明国家。文明国家是中华国家范式的本体性表达和精准性描绘。中华文明国家强调,中华国家乃是国家形态、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同构。国家形态是中华文明国家的政治外壳,它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提供遮风避雨的防护。中华民族是中华文明国家的结构性肉身,它是支撑中华国家和建构中华文明的主体。中华文明则是中华文明国家的精神底蕴,它为中华国家提供安身立命的价值体系,并定义中华民族。正是中华文明的浸润,中华文明国家才形成人民立场的伦理底蕴、刚健有为的精神品格、天人合一的生存理念与协和万邦的天下情怀。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中华民族在创造灿烂中华文明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其内容博大精深,不仅包含了哲学、社会科学、文艺、科技等方面的成就,而且蕴含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道德;不仅孕育了无数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艺家、科学家、教育家、军事家,而且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经典著作,这笔丰富的文化遗产是进行爱国王义教育的宝贵资源。这就明确告诉我们,要卓有成效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必须把继承和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而要继承和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就必须…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中华文明从远古一直延续发展到今天,“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率领神农氏时代的先民们在拓荒中华农耕文明、开创中华医药学等民生文化先河中所凝聚而成的炎帝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特征是开拓、  相似文献   

5.
书法、篆刻     
书法、篆刻高敬增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已有数千年悠久历史。它以毛笔、宣纸、墨汁为书写工具,以线条组合为表现手段,以汉字的涵义和书写者的思想感情、审美观点为表现内容。它是象征性与抽象性熔为一体的造型艺术。它深刻反映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精神、优良传统、伦...  相似文献   

6.
倪素香 《人民论坛》2023,(7):101-103
中华文明高度凝结和集中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是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思想宝库和精神动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以及深化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等,既是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创新路径。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传统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在生活和劳动中创造的伟大文明,是我国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正如美国当代社会学家希尔斯所言:“传统意味着很多东西。……决定性的标准是,它是人类行为、思想和想象的产物,并且被世代相传。”传统民间艺术深厚的文化内涵承载并滋养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神,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作为原动力推动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它所创造的精神价值远远超越了民间艺术本身。  相似文献   

8.
正汉字与语言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为什么把它作为国学第一大学问呢?原因有两个:第一,汉字产生本身就是中华文明起始的标志;第二,汉字又承载了中华文明。汉字到底是谁发明的呢?这里有个小故事。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统一中原后,他想要把过去以及现在正发生的事情记载下来,传给子孙后代,然后让人们按照他的这套模式继续做下去。他就把这件事交给了身边一个叫仓颉的人。按照今天的说法,仓颉是他手下的一个史官。黄帝时期距今大约5000多年。当时还没有文字,都是结绳记事,刻石记事。聪  相似文献   

9.
高有鹏 《人民论坛》2023,(9):107-109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其中的神话思想是特殊的文明结晶,其超越自然、超越社会现实,体现了独特的民族意志,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对文明的创新。如今,中国神话已成为当代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创作热点。全面理解和深入思索中华文明中的神话思想,汲取其中传承不息的文化因子,弘扬其追求正义向往美好等精神底蕴,推动其更好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0.
龙兴海 《求索》2007,(11):37-40
现代化作为蕴含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内涵的历史演变进程,其中包含着人的精神扬弃传统性、获得现代性的矛盾运动,这一矛盾运动在其直接现实性上表现为人的精神生活矛盾;处于当前中国现代化境遇中的人的精神生活矛盾,突出体现为信仰冲突、理想冲突、价值冲突和文化消费冲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与化解这些精神生活矛盾,是推进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现代中华文明的必然要求;旨在引导人们解决其精神生活矛盾的社会导向,从方法论的角度看,一是必须把握好导向的目的性维度;二是必须把握好导向的统摄度与整个点;三是必须把握好导向解释系统的科学性要求;四是必须把握好导向的层次性与梯度性。  相似文献   

1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国是举世闻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明史源远流长。中华文明之所以根深蒂固,历久而弥新,是与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返躬自省、不懈追求的理性精神中华民族在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思考、不断比较选择的现实生活实践中,铸造了具有自己鲜明特征的价值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2.
张琳璐 《友声》2014,(4):26-27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中国文字博物馆精心策划制作了《汉字》展,以中国文字发展史为主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生动全面地展示汉字的起源、发展、演变历程和当代汉字使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字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伟大精神,浓缩了汉字对推动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贡献。继2012年4月巡展预展在河南安阳开展后,2013年8月13日,《汉字》展首都首展暨国际巡展启动仪式在北京举办。作为全国友协推出的一项为期三年的大型对外文化交流项目,该展将陆续在加拿大、尼泊尔、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美国、斯里兰卡、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国巡展。《汉字》展于2014年7月15至25日在日本东京展出,本文作者随展赴日工作,此文为其所见所闻所感而作。  相似文献   

13.
“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自立主、自立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大庆精神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石油会战。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与优秀品质,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科学概括和理性体现,是当代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是增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新的精神源泉。当前,只有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经济,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同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是增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保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和全社会文明水平,是促进中华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汉字在韩国     
汉字是韩国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于地理交通的便利,与周边其他国家比较,韩国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历史最为悠久,中国文化正是以汉字为传播媒介输入到朝鲜半岛,汉字文化对韩国文化的影响尤为深广,并且成为韩国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早在东汉时期,朝鲜半岛就开始将汉字作为书写工具,记录中国文言文的汉字长期以来是朝鲜唯一的书写文字。至15世纪中叶,朝鲜半岛才出现拼音式的谚文。在其后的数百年间,汉字并没有因为谚文的出现在韩国消失,而是“韩汉文并记”,互为补充。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二战以后,汉字在朝鲜半岛被禁止使用了一段时间。韩国汉字回归热潮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特别是金大中任总统以来,打破了韩国数十年来对使用汉字的禁令,韩国政府在总统金大中授意下,宣布恢复汉字教育。措施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在公务文件、交通标志等领域,恢复使用已经消失多年的汉字和汉字标志;二、在中、小学推行“1800个常用汉字必修教育”。韩国教育部于2000年12月发表公告,公布了经过调整的1800个教学用基础汉字,从2001年度开始实行。汉字的恢复使用既有地缘关系和历史因素的作用,又有对现实发展的考虑。一方面是要避免在早期的文献研究方面出现断...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世界之最[编者按]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在创造灿烂中华文明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这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本刊从这一期开始,将陆续刊载这一方面的资料,供各地进...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品格、道德观念和价值准则的总和,是中华民族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发展过程的文化积淀。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其他任何学派所无法比拟的。研究儒学的价值观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我们建设先进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潘琦 《当代广西》2008,(18):40-41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把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项重要任务。新时期,要完成这三大重要任务,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形成统战的合力和统战功能优势,才能有效地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历史的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厚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优秀的文化传统,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珍贵的财富,是中华文明宝贵的遗产,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深刻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准确把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实现中国梦之间的关系,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如何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之间的关系?如何实现二者更好地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中华文明的起源、演进、特性与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念兹在兹,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