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证在手,吃喝不愁;啥事不干,年入10万。为提升行业技术水平,规范行业管理,政府根据各类各等级职业资质证书人数对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对项目工程招投标、建设及监理审计等环节实行“门槛准入”。这项严格的市场监管制度却在实际中走样。调查发现,当前一些行业“证书挂靠”普遍,中介公司资质转租“生意”红火,已成公开的秘密,许多行业形成“有资质的不干活,干活的没资质”的不良风气。  相似文献   

2.
小米 《时代风采》2007,(2):14-17
朱灿,36岁,重庆市“怪难吃餐饮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荣获“全国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这个下岗工人用短短几年时间创造了一个财富神话,加盟“怪难吃”休闲小吃的全国连锁店突破1500家,获纯利800万元。朱灿的故事再一次告诉我们,生意就是创意,爱拼才会赢。  相似文献   

3.
绿叶 《农村青年》2013,(5):21-24
八甸岳父意外在车站走失,他抛下生意,和妻子驾车行程三万公里,到处寻找亲人。旅途中,只要见到流浪老人,他都会收留,并千方百计帮老人寻找亲人。如今,岳父仍杏无音信,他却先后收留了98名流浪老人,帮助35人找到了家,因为生意暂停,并负债十多万元,他被人讥讽为“疯子”、“傻子”,而他不以为然,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天下流浪老人都活得有尊严——  相似文献   

4.
2014年1月16日(农历癸巳年腊月十六),山东省郓城县双桥乡郭庄大年集上锣鼓喧天、热闹非凡,该地第九届“孤寡老人节”正在这里如期举办。十里八乡的孤寡老人聚集于此,不仅观看了精彩的文艺演出,美美地吃了一顿免费午餐,临走还免费领取了猪肉、鲤鱼、香油、衣服和棉被等礼品,高高兴兴地度过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特殊节日。  相似文献   

5.
汪连天 《工友》2010,(2):58-59
概括起来说,礼品礼仪需要特别注意的有两大问题。 1、赠送礼品需要具备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1)礼品最好具有纪念性。赠送礼品不一定要很贵重,但一定要有纪念意义,所谓礼轻情义重。有纪念意义的礼品,容易让受礼者经常地“睹物思人”,这就达到了送礼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农村青年》2008,(9):58-59
近年来,安福县一大批农民靠回收旧酒瓶、废纸壳、旧自行车,建沼气池等“废物堆中淘金”的办法,逐步走上了富裕路,全县涌现出一批靠回收利用废旧物资致富的专业村。浒坑镇瓦楼村农民人均耕地不足0.8亩,但是不甘贫困落后、头脑灵活的瓦楼村人很快找到了一条致富的好门路——收破烂。2005年,村民徐怀忠在浒坑钨矿家属区,看见钨矿家属楼下丢弃了不少空酒瓶和废旧生锈的烂自行车,便以低价收购了一车拉回家后卖到了宜春一家酒厂和废铁回收站,  相似文献   

7.
《农村青年》2008,(9):58-58
今年40岁的袁德银原来生活在山区农村,来鹤壁前在几个地方打过工。后来,听说在城里开面条铺生意不错,他就带着妻子和孩子来了。“开个面条铺,关键是质量和信誉。”当谈起开面条铺的致富经,袁德银说,面粉一般最好选用质量、口感较好的本地面,这样的面条有筋、韧、滑、爽、香的特点,面条要足斤足两,面铺环境一定要干净整洁。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留心处处皆商机”,这话确实不假,在现实生活中,看望老人、探视患病住院的亲友是每个人都要碰到的事情。老年人大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饮食上多有忌讳。住院病人因病因、用药等因素,饮食上医生也多有要求,所以在探望老人和病人时,很多人都颇费心思,买什么样的礼品去看望好呢?不少人都因为没这方面的经验,好心办坏事,  相似文献   

9.
自从有了商品交易之后.买卖双方之间就成了一对矛盾体.买家是卖家的衣食父母.同时,卖家又会想着法子从买家口袋里掏钱.时不时.还会忽悠一下“上帝”。要想生意做长久下去.唯有诚信经营。真正做到心中有顾客。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人之道也。”子日:“人而无信,不可知其也。”可以说.诚信是立人之本、交友之基、经商之魂。作为生意人,就要诚实不欺.所以许多企业常把“诚信经营.信誉第一”作为企业的经营宗旨。著名徽商胡雪岩在杭州胡庆余堂药店中.挂了一块“戒欺”的牌匾。他在跋文中写道:“凡贸易均著得欺字”.“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至欺余以欺世人。”  相似文献   

10.
临军 《农村青年》2013,(5):31-34
在上海市杨浦区翔殷路,有一个外墙被刷成红色,很醒目的迷你烧烤店,店里面只有两张小桌子,平时看不见油烟和顾客,但店主人却告诉记者一个惊人的销售数字。有时一天能做四五万元的生意,最高的一次卖了12.8万,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网络户外烧烤第一店”。如今小伙子年收入超百万,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梁春晓,对他这种颇有创意的创业模式非常欣赏。这位有着淘宝“全球十佳网商”头衔的80后小老板,是如何创造这一奇迹的?  相似文献   

11.
徐劲 《农村青年》2008,(9):27-29
在山城重庆,经常能看见一些肩扛竹棒寻找生意的挑夫。他们大多身形弱小,衣衫破旧,以出卖体力为生,被当地人称为。棒棒”。本文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些身份低微、埋头出力的。棒棒”中间。尽管他们每天挣到的血汗钱有时还不够饭费和房租,但是,他们同样有一颗乐善好施、让人潸然下泪的爱心……  相似文献   

12.
我村外来人口较多,一部分新居民租用农户田地,做起收废品生意。他们搭建简陋棚屋,废品堆积如山,不仅埋下火灾等隐患,还严重影响环境,村民怨声载道。  相似文献   

13.
知道“爱情”的人越来越多,知道“艾青”的人越来越少;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知道“美金”的人越来越多,知道“巴金”的人越来越少;知道“关之琳”的人越来越多,知道“卞之琳”的人越来越少;知道“马克”的入越来越多,知道“马克·吐温”的人越来越少;知道“景岗山”的人越来越多,知道“井冈山”的人越来越少;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知道“保尔”的人越来越少;知道“谢霆锋”的人越来越多,知道“雷锋”的人越来越少;知道“招财进喜”的人越来越多,知道“王进喜”的人越来越少;知道“孔方兄”的人越来越多,知道“孔繁森”的人越来越少;知道“白粉”的人越来越多,知道“白求恩”的人越来越少;知道“张学友”的人越来越多,知道“张思德”的人越来越少;知道“英镑”的人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4.
《农村青年》2007,(10):60-60
烟台女子杨维萍,与丈夫离异后独自带着两个女儿,经营服装生意。日子过得好好的,突然改行搞起了海参养殖。  相似文献   

15.
唐洪 《农村青年》2007,(10):13-15
邵建波是南京一家私营企业的老板,曾经满腔热情地致力于社会慈善事业。每次到外地出差。他都要去福利院、敬老院捐款;跟别人谈生意时。他要对方先答应资助一个贫困学生。然后才肯继续谈下去;困难群众向他求助时,他首先要询问对方是不是有过诸如无偿献血等助人为乐的行为…… 几十年来。邵建波共捐款300余万元。其中捐给政府慈善机构100多万、助学391人、助残320人;他还资助2000多个下岗职工创业致富。为此。他被媒体称为“慈善狂人”。 让邵建波难以预料的是,他的事迹被媒体“曝光”以后。竟然招来一大批骗捐、索捐者,有人张口就要100万。2007年5月8日。十多个索捐者找他要钱不成。竟然一起跑到他的家中大吵大闹。导致他患病的母亲口吐鲜血。当场昏迷,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仍于5月23日撒手人寰……  相似文献   

16.
《工友》2014,(5):6-7
4月26日下午,位于山西省永济市鸡雀楼前的广场上,一男一女竟用纸箱摆起了临时“香案”,然后在大庭广众之下对着鹤雀楼倒头便拜,以求在退休前落实退休待遇。(4月29日人民网)点评:正所谓“不想当司令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若人人都想“更上一层楼”,可就没那么简单了。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就那么多“萝卜坑”,注定了不是每个“萝卜”都能找到自己满意的位置,尤其是在基层单位,有“质量”的“萝卜坑”更少,以至于不少人临近退休时,都还是一名普通科员。也许是害怕退休后“待遇”更低,也许是出于“面子”思想考虑,无论如何也得在退休前“使点劲”官升一级,可比起后来者又没有任何竞争优势可言,只能不顾“男儿膝下有黄金”而使出这一招“烧香求官”。  相似文献   

17.
崔鹤同 《工友》2012,(8):45-45
新年伊始,琪就被提拔为总经理助理,着实令人刮目相看。这与去年公司成交的一笔生意有关。去年9月,公司得知一个阿联酋外商要来上海采购一批西服,并且从内部消息获知,这位外商要来考察好几家公司,然后再确定最后的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18.
春节过后,沿海地区一些企业遭遇“招工难”,立即引发了一阵不小的恐慌。媒体争相预言这次“民工荒”将会来得如何猛烈,学者们则在激辩“刘易斯拐点”是否已经到来。就在大家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之际,大批过完年的农民工打起背包又踏上打工之路,  相似文献   

19.
信息超市     
《工友》2006,(12):44-45
黄冈市总工会为下岗女工“送礼”2006年10月28日,黄冈市总工会联合体育路社区举行“关爱职工,尊重劳动”送“福”下岗女工活动。30名靠自己辛勤劳动生活的擦鞋女工,纷纷领到市总工会送来的“六个一礼品”:一张客人坐的休闲椅、一张擦鞋工坐的皮马扎、一个擦鞋用的工具箱、一件蓝色的擦鞋围裙、一把艳丽的遮阳伞、一顶太阳帽。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龙福清亲自将“礼品”交给女工,还亲自为擦鞋工擦鞋,让现场所有人感动不已。(王阳海徐波)  相似文献   

20.
大河 《农村青年》2007,(7):9-12
吴婷被“上帝”长时间羞辱却“不准回嘴”,最终吞服安眠药自杀。这件事发生在安徽省芜湖市。 吴婷之所以自杀,除去不堪“上帝”羞辱之外,还因为她被认为“耐辱能力差”,并且“不懂服务行业规矩”,那就是“顾客永远是对的”。 吴婷虽然被救活了,但是神情恍惚,不能正常工作。导致这场悲剧的原因,究竟是吴婷“不明事理”,还是被尊为“上帝”的个别顾客滥施淫威,抑或是一些商家招摇的所谓“行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