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监护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现实中监护人不履行或无法履行监护职责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未成年人处于无人监护或监护不力的窘境,甚至出现监护人侵犯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现象,在这些情形下,监护权的转移就很有必要。本文从我国监护权转移立法的现状出发,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以期达到使我国的监护权转移制度更加完善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救助的路径     
沉睡的撤销监护权制度 除了有效制止施暴者,反家暴的另一个重要纬度是及时救助受害者.尤其是对于遭受严重家暴的未成年人,更需外界伸出援手. 在欧美等许多国家,家长若有虐待、体罚、疏于照顾儿童等情节,都可能被剥夺监护权.在我国,1986年的民法通则已经规定,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的, "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监护人的资格."其后,1991年出台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有类似规定.  相似文献   

3.
于未成年人而言,父母理应是其在物质上的保障者,灵魂深处的知心者与引导者,理应珍惜并切实履行其监护权。但现实却不尽如人意。近年来,部分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法律意识淡薄,视法理与情理为儿戏,并对其子女施加种种令人发指之举,着实使得撤销监护权成为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新修订的《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是对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现象向着低龄化、社会性发展趋势的有效遏制。本文从我国于一五年实施的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法案的适用出发,简要介绍其适用对象、适用条件等,深度分析现阶段我国实施该制度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监护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它关系着对未成年人和处于特殊情况下的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障问题,从而也关系到家庭的稳定及社会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加上传统立法思想的禁锢,我国现行关于未成年人的监护权的规定存在诸多不足。从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概述入手,进而对现行未成年人监护制度进行检讨,并进一步分析不足的原因,最后提出现行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矫正措施。  相似文献   

5.
依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鉴于未成年人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特点.决定了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特别是民事权益的保护完全其监护人能否基于未成年人的利益依法行使其监护权.因此对监护人的选任和指定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依法得到维护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未成年网民数目的不断增加,未成年人网络监护已成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末端治理的重要措施。虽然现行法律并未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网络监护问题,但在法律上设立未成年人网络监护权是十分必要的。未成年人网络监护权是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重要内容。未成年人网络监护职责包括为被监护人提供健康的网络环境的义务、对未成年人网络活动实施监控的义务以及接受网络技能培训的义务。  相似文献   

7.
监护是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即未成年人和患有精神病的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的一种法律制度。监护人的职责包括: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在被监护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时,代理其进行诉讼。 人民法院受理的监护案件主要是指有监护权的一方对有关组织指定监护不服、擅自取消另一方的  相似文献   

8.
监护制度是基于保护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而设立的,但由于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自身没有行为能力或行为能力受到限制,所以他们权利能否行使和得到维护完全取决于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和完善的监护法律制度。本文以父母虐待未成年子女为切入点,阐述了我国监护制度存在的不足及完善监护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由于法律没有明确界定未成年学生在校期间的学校监护职责,所以造成了司法实践中未成年学生损害赔偿的确责困难.为此,笔者本着符合我国民法立法精神和便于司法实践的指导思想,试就未成年学生的监护责任作一尝试性的探讨,以求达到监护确权明确,赔偿责任清楚之目的.监护权的转移监护,是为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而设置的一种法律制度.监护制度的内容一般包括监护的设立、监护人的责任、监护权的消灭等.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  相似文献   

10.
【裁判要旨】监护权是基于特定的身份关系而产生的权利,为未成年子女的父母所固有。他人受夫妻一方委托对未成年人行使监护权而与夫妻另一方固有的监护权产生冲突时,监护权应由夫妻另一方行使。夫妻一方没有条件履行日常的监护职责时,监护权可由夫妻另一方直接行使。  相似文献   

11.
李琳 《法制与社会》2011,(19):136-137
未成年人民事诉讼中的监护缺位是对未成年人民事诉讼活动中监护人不履行或怠于履行监护职责的一种概括。监护人的这种缺位,直接影响到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和实现,对未成年人民事诉讼中的司法保护提出了挑战。按照诉讼的进程,未成年人民事诉讼中的监护缺位可分为诉前监护缺位和诉中监护缺位。  相似文献   

12.
由于父母监护缺位,导致我国留守儿童监护现状存在着严重问题。要切实保障留守儿童权益不受侵害,必须剖析未成年人的监护制度之缺陷,区分亲权与监护、明确监护人的权利与义务及监护能力标准;通过立法的形式建立有效的监督监护制度和农村留守儿童社区委托监护机构。  相似文献   

13.
未成年人监护制度是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一项核心制度,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缺陷日益显露,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分析我国现行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存在的缺陷,本文建议平衡监护人权利与义务,赋予监护人取得报酬权,增设遗嘱监护方式,设置专门的监护机构,建立专门的监护监督机构。  相似文献   

14.
一名男子因工死亡,留下了一笔赔偿款和年幼的女儿。婆媳相约,将其中的12万元留给幼女,作为幼女的今后生活和学习的费用。那么,这12万元应当谁由来监护、管理和使用呢?彼此心存顾虑的婆媳为争夺12万元的监护权,闹起纷争,并将官司打到法院。2006年8月23日,江苏省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这起因未成年人的财产监护权引发的案件作出了终审判决:由婆媳二人共同行使财产监护权,相互监督。该案的判决,从司法层面告诉人们,监护人对未成年监护权的行使,应当受到监督。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新建 《河北法学》2005,23(7):106-108
未成年人监护制度是监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而且还关系到社会秩序的稳定。目前,我国监护制度中还存在着监护机构设置不合理、监护人的选任缺乏一定的标准、监护人的职责及权利不明、监护的种类不全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针对上述不足,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现代法学》2017,(5):44-53
未成年人意定监护是指在未成年人不处于父母照护权之下时,由未成年人的父母双方或一方通过委托或者以遗嘱方式为其设立监护人,并将对未成年人的照顾与保护委托给监护人代理行使的制度。它是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的具体体现。未成年人意定监护具有自身的特征,它体现的是作为法定监护人父母的意思与意愿,意定监护人履行的是类似于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与保护的义务与责任,保护的是未成年子女的人身权和财产权。作为法定监护的补充,我国相关立法规定了委托监护和遗嘱指定监护两种意定监护形式,但从立法本身及其适用效果来看,我国的意定监护还存在着立法体系不统一、内容不够完善和监护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因此,建议由民法典来统一规定意定监护,明确规定意定监护的适用条件、意定监护人选任资格、意定监护人的职责与权利等内容,并建立健全意定监护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是社会的未采,其合法权益是社会保护的对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分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家庭保护是对未成年人保护的主要渠道和途径,这一保护途径主要是通过监护人制度完成的。我国对未成年人监护人制度的规定主要集中在民事法律部分,我国现行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存在监护人义务规定不详细、监护人渎职的法律责任难以追究等问题,上述问题应通过完善立法、加强对监护人制度的监管来解决。  相似文献   

18.
抢劫犯于双戈杀害的银行营业员朱亚娣之子王晨(二岁),其父先于其母病亡,为王晨的抚养和监护权问题,王家与朱家意见不一,互不相让,无法达成协议. 《民法通则》第16条第3款规定:“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按照这一条款的规定,监护权发生争议,先由有关单位或组织在近亲属中指定监护人,当事人对指定监护不服,  相似文献   

19.
【裁判要旨】父母均实施了严重损害未成年子女身心健康行为或者怠于履行监护职责、严重危害未成年子女身心健康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个人或组织的申请,对父母的侵害行为是否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是否符合撤销监护人资格的法定条件进行审查,在作出同时撤销父母对其子女的监护人资格后,应按照维护未成年子女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另行指定监护人,以妥善维护受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刘春  蒋宁君 《法制与社会》2011,(31):231-232
未成年人是社会的未来,其合法权益是社会保护的对象。监护人是法律为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而设定的法律角色,我国监护人制度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实践中监护人通过积极或消极的行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对监护人上述渎职行为,我国现行法律中对其规定了民事、行政、刑事法律责任。在法律对监护人渎职的行政、刑事法律责任规定中,仍存在规定不明确、责任不适当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