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问:我参加一个征文活动,征文举办单位给我来了一封信,声称“我们已将这次征文活动中的优秀作品编辑成书,并已由某出版社出版。您的文章已被选中”,要求我必须认购20本书,多者不限。让我通过邮局汇款300元(含书费及邮费)。请问,出版社的行为合法吗? 答: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人有权以编辑方式使用自己的作品,有权许可他人以编辑方式使用作品,并由此获得报酬。编辑他人作品,不论该作品是否发表,都应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征文举办单位将你的文章编辑成书出版,如果事先没有征得你的同意,便侵犯了你的著作权,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如果举办单位事先已征得你的同意,你有权获得报酬,并且他们不得侵犯你的  相似文献   

2.
律师信箱     
邮箱被盗怎么办?老师:您好!我经常给杂志社发送电子邮件的邮箱被别人盗取了,我知道他是谁,也曾向他索要,但他却不承认,我不知道通过正当的手段能否要回我邮箱的密码。还有,他若以我的名义进行恶意传播时,我是否要负法律责任?读者:徐龙顺徐龙顺:你好!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涉及到网络的法律问题越来越多。具体到你信中所说的情况,首先要有证据证明是谁盗用了你的邮箱,光是自己知道是不够的,你必须举出证据来证明。如果对方不承认,在实践中就很难操作了。这时你还可以向邮箱的提供方——网站索要密码,如果你的邮箱是付费的,可能很容易要回,因为…  相似文献   

3.
正你是否曾经埋头钻研一个什么问题,忽略了时间的流逝?你是否曾经全情投入到一件事情之中,忘记了自己?你是否凭借勤学苦练获得的技能,毫不费力甚至挥洒自如地完成过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如果你没经历过这些,就算你财务自由、各种享受都体验过,你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幸福。这些高级经历的体验,叫做"心流"。"心流",是过去三十年最引人入胜的心理  相似文献   

4.
生命科学研究应重视参与者的知情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蕾 《人权》2005,(5):52-53
在世界各国对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越来越重视的今天,中国却似乎正在成为世界上又一个新药试验场。究竟有多少西方发达国家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队伍在中国进行了多少猎取人类遗传基因和药物临床试验的项目,谁也说不清。有人认为,中国成为国际基因研究基地和新药试验场没有什么不好。参与这些研究的,有全球知名的科学家,有世界一流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有财力雄厚的跨国制药公司。与这样的强势资源携手,难道不是一直渴望走向世界的中国科研工作者获得国际认可的捷径?问题是,在这样的国际合作中,谁获利?谁受益?我们的付出与我们的收益是否都…  相似文献   

5.
拿出你自己的特色一天,一个年轻人走进某国际函授学校丹佛分校的办公室,他想要得到一个销售员的工作。总经理约翰盯着这个有些瘦弱的年轻人,谈了一些问题,突然话锋一转,问:“你有什么办法把打字机推销给农场主?”年轻人不假思索地回答:“对不起,先生,我没有办法把打字机推销给农场主,因为他们根本就不需要。”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回答,让约翰先生几乎跳了起来,他说:“小伙子,祝贺你,你通过了。谁会愿意去买一件自己根本不需要的东西呢?去工作吧,小伙子,你会工作得很好的,因为你知道谁需要什么,谁不需要什么……”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的著名…  相似文献   

6.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使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成为可能与现实。本文从收益成本角度来衡量不同情况下的保险人、投保人采用昂贵的基因检测技术获取个人的基因信息的行为选择,并利用博弈分析双方的利益分配。得出信息优势一方都可能利用其信息优势获利或采取不利于对方的行动,侵占对方利益的结论。因此,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会打破保险市场的原有均衡,在基因技术成熟应用以前,各国有必要对保险公司的行为予以约束,采取相应的立法措施对基因检测技术的使用和应用加以限制,保护相关人的合法利益,维护保险人存在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使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成为可能与现实。本文从收益成本角度来衡量不同情况下的保险人、投保人采用昂贵的基因检测技术获取个人的基因信息的行为选择,并利用博弈分析双方的利益分配。得出信息优势一方都可能利用其信息优势获利或采取不利于对方的行动,侵占对方利益的结论。因此,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会打破保险市场的原有均衡,在基因技术成熟应用以前,各国有必要对保险公司的行为予以约束,采取相应的立法措施对基因检测技术的使用和应用加以限制,保护相关人的合法利益,维护保险人存在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青年研究》2003,(10):50-52
一旦与公司签约,必须一切从头开始。初入一家公司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要了解你的岗位是什么?有哪些职责?谁是你的上司?谁是你的合作伙伴?公司也要多方面了解你,最关键的是要知道到底你能否胜任这份工作。●确认你的工作内容●面试期间对工作性质的了解是十分笼统的,上岗后需要做进一步地确认。此外,还要确认业绩考核的指标有哪些?如何评价你的工作?请老板讲解一下他的评分标准,要怎样才算好的员工?你的指标不要太复杂,锁定三到七项就够了。要认识到,不是每个老板都口齿清晰,能言善道。你到底该做些什么?到时用什么标准来给你打分数?他们可能也…  相似文献   

9.
微博摘登     
《台声》2015,(24)
<正>1回首岁初,许下的诺言兑现了吗?树下的目标又是否实现?现在,距2015年结束只剩最后半个月,对昨天说再见,向明天道你好。梦想尚未实现,远方尚未抵达,便不要停止奋力奔跑的脚步!——韩饭桶新浪微博2你的脸上云淡风轻,谁也不知道你的牙咬得有多紧。你走路带着风,谁也不知道你膝盖上仍有曾摔伤的淤青。你笑得没心没肺,没人知道你哭起来只能无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银行工作人员 ,前不久 ,有几名自称是海关缉私警察的人来到银行说他们正在办理一起走私案件 ,要求我们扣划某企业的存款。由于当时只知道海关有权扣划单位和个人的存款 ,而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 ,公安机关不能扣划单位和个人的存款 ,于是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后来才知道 ,这几个人是冒充的。在暗自庆幸之余 ,我们想问一下编辑同志 ,如果真是海关缉私警察 ,他们有权扣划单位或个人的存款吗 ?小孟小孟读者 :1999年1月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走私犯罪侦查局正式成立 ,缉私警察作为一个新的警种 ,在中国的海…  相似文献   

11.
亲爱的读者,您每天看天气预报节目吗?你可曾知道,是谁预测出第二天的阴睛冷暖?这些能看透老天爷“心思”的人又是什么样的人?走近“管天人”,你会发现他们并不是什么能“未卜先知”,具有什么特异功能的神人。他们是一群普普通通。但有着丰富学识的气象工作者。凭着他们对气象知识的深入了解和对天气预报的丰富经验,以及对工作的高度责任心,守候着广阔的天空,管天测地。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董立清就是他们中的杰出的一员。  相似文献   

12.
《政策》2000,(1)
边吉同志: 我在一所中专学校的党务部门工作多年。因为入党政审,每年都要给本校历届毕业生和教职工及其子女、亲属中的一些人,写出几十份证明材料。近两年,我在接待来人、来函调查获取政审材料时,发现有些单位不按组织原则和程序办事,诸如由当事人或当事人的亲戚直接找组织写政审材料等情况。 请问,政审是否有统一的政策规定? 湖北黄冈工业学校党办 周谋启  相似文献   

13.
香港青年在你的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你知道香港青年的生活充满着什么样的色彩?倘若把这些问题摆在急切希望了解外部世界的我国青年面前,或许他们会在各自的心目中作出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答案";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扶梯"咬"人事件频频发生。悲剧发生之后,受害者常常因为诉讼而再次陷入困境。因为他们搞不懂究竟谁有权索赔、应当向谁索赔、索赔的项目有哪些。谁是原告?【案例】2015年5月13日,李奶奶带着6岁的孙子前往一家超市购物,乘电梯上3楼时,因电梯突然出现故障,孙子的手被卡住。后经消防队员施救脱险。人虽被救出且未造成严重后果,但却花去1200余元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5.
你的过去,他知道多少?他是否知道你所有的情史和癖好?他眼中的你,和实际的你,是否完全一致?你对一见钟情的他和盘托出自己,以为能被深入了解是一种幸运,实际上,你告诉他的也许太多了。  相似文献   

16.
【案情背景】被保险人泡温泉时猝死,其家属第一时间通知保险公司,且提供了被保险人生前的全部病史,证明其不存在潜在疾病。保险公司却以猝死死因为疾病,不属于意外事故,拒绝赔付。然而根据医学解释,猝死既可能因为疾病,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对此,保险公司并不能予以证明。这种情况下,法院应如何认定双方责任?猝死是否属于保险公司的免责范围?  相似文献   

17.
舒颖 《中国人大》2020,(2):22-23
近年来,备案审查成为民主法治建设的焦点之一。或许你知道"备案审查是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的重要制度安排",也许你了解提出审查建议的路径和程序,并能用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但是,你是否知道备案审查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你是否知道曾经隐藏幕后的备案审查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你是否知道备案审查工作的最新动向?本期专题策划,带你走近备案审查,看制度变迁、品工作成效、察最新动向。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我是一建筑公司的职工 ,我单位与保险公司签订了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我是被保险人之一。在保险期内 ,我骑车时不慎跌伤 ,为此休病假。休假期间 ,单位继续为我发了工资 ,并继续享受劳保医疗待遇。保险公司按协议支付给我单位保险赔偿金1000元。我多次到单位催要 ,单位负责人说 :这是单位投的团体保险 ,虽然是因你个人受伤才支付的赔偿金 ,但你病假期间已享受了单位的工资、福利、医疗等待遇 ,所以 ,这笔赔偿金应归单位所有。请问 :单位的这种做法是否合法 ?郑军郑军读者 :我们认为 ,为本单位职工投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是…  相似文献   

19.
正春节过后,由于许多人都必须在相对集中的时间里回单位上班,新一轮"返工潮"自然在所难免。鉴于机票、车票、船票一票难求,很多人不得不选择拼车。但因为拼车出现的意外事故时有发生,由此导致的赔偿纠纷也就无法避免。那么,究竟应当由谁担责呢?以下来自2013年的同期案例,或许会对你有所启示。有偿拼车,保险公司不能借口非法营运拒绝理赔【案例】2013年2月13日,韩小红搭乘在同一家公司上班的同乡刘艳萍的小车回单位上班。按照此前的约定,韩小红必须分  相似文献   

20.
随着法治进程的加快 ,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知情权”是否被侵犯 ,这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知情权”有多种 ,有消费者对商品的“知情权” ,有患者对病情的“知情权” ,公民对政府具体行政行为的“知情权”等。从理论上说 ,政府的一切行为都要公开 (除该保密的外 )。从纳税人角度说 ,纳税人花钱养着的政府 ,当然有权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公民有权监督国家 ,这是公民的宪法权利 ,“知情权”便源于这种对国家的“监督权”。因为知情是基础 ,是前提 ,不知情谈何监督 ?从经济学角度说 ,政府行政行为也是一种公共资源 ,透明度高可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