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居民区入室盗窃案件发案较为突出,严重侵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和利益,给居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工作秩序带来影响,已成为当前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的一大隐患。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打击这类犯罪,本文试从武昌区2001年以来发生的居民区入室盗窃案件情况出发,对当前入室盗窃犯罪活动的主要特点、此类案件是否可防以及如何开展针对性的防范工作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系列入室盗窃犯罪距离个体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列入室盗窃犯罪距离是研究系列侵财犯罪的空间特征的重要途径,系列入室盗窃犯罪距离与入室盗窃行为人的犯罪前科、犯罪持续时间、使用的交通工具以及选择目标有关,而与犯罪行为人的年龄、犯罪次序、次数、团伙犯罪、盗窃财物价值大小等因素无关或没有显著相关关系,这是一个具有地域特征的犯罪空间行为模式。基于系列入室盗窃犯罪距离的规律性,为打击系列侵财犯罪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入室盗窃犯罪在刑事犯罪案件中占有较大比例,其犯罪团伙流窜作案、技术性强、涉案金额较大,是公安机关打击的重点和难点。要有效防范、打击入室盗窃犯罪,必须加强治安防范、基层基础工作、专案侦查和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4.
基于B市H区入室盗窃案件发案及勘查现状,统计相关数据分析现场勘查对打击入室盗窃犯罪起到的正相关作用,并基于H区入室盗窃案件个案侦查难点分析犯罪人反侦查意识增强、侦查客观环境复杂和侦查工作进展不畅三方面原因。梳理入室盗窃系列案件侦查创新机制理论,结合实践案例提出以现场勘查为切入点的规模化侦查打击机制和源头打击工作站机制。通过细致全面勘查、精准灵活提痕,扩大区域串并、提升系列精度,深度挖掘数据、多维探索切入,协调综合指挥、适选打击机制四个方面完善侦查创新机制,并以此扩大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城市入室盗窃犯罪是困扰社会治安的重要问题,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显露更加明显,利用传统的警务策略与防控方法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所以需要借鉴与学习国外的一些前沿实证分析与理论研究。基于国内二线城市X市Y区的"入室盗窃"报警数据,以犯罪时间分析为切入点,可挖掘入室盗窃犯罪的时点、日期、月份、工作日与周末日的分布规律。根据对犯罪时间的分析,可提出一些针对入室盗窃犯罪的对策探讨建议,包括更新警务工作策略,学习运用实证分析,借鉴情境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6.
黑社会犯罪是“世界三大犯罪灾难之一” ,严重威胁世界各国国家安全和法治秩序。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已经成为危害社会治安稳定的毒瘤 ,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十分强烈 ,预防和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探讨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类型及现状 ,并对其犯罪特点作出具体分析 ,理当有助于我们制定预防和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7.
针对城市入室盗窃主体团伙化、职业化、智能化特征以及作案流窜性、地缘性、系列性特点,结合超大城市特质,通过公安科技专门预防、牢固基础阵地、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引导居民自我防范等途径,进行系统地预防治理入室盗窃犯罪。  相似文献   

8.
在预防入室盗窃犯罪的诸方法中,德国"从了解犯罪人入手"的实证研究、英国的情景预防非常有特色.这些特色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制定犯罪预防措施时,要拓宽获取参考信息的渠道,而不仅仅是依赖"110"的统计数据;应在辖区设立预防犯罪的专职民警,指导公众预防入室盗窃犯罪;情景预防的理念应当运用到日常的防范措施中;应当建立预防犯罪的决策机构.  相似文献   

9.
犯罪预防控制是指参与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各种力量、各种手段、各种举措以犯罪防控为共同目标而有机联系、协调运作的体系。目前,青海省正处于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和对敌斗争复杂的特殊时期,不稳定、不安全和不确定的因素日益增多。由于职能部门执法理念还存在偏差,打击、预防和综合治理等措施衔接不紧,制约了和谐青海的构建。应切实转变执法观念,预防、打击、矫治并重;建立完备的犯罪防控与综合治理机制;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将犯罪防控纳入城镇总体发展规划之中;提高居民防控城镇犯罪的素质;狠抓犯罪高发区域和高发性犯罪的预防控制;加强对各类犯罪的调查研究,准确把握犯罪新动向,在构建和谐青海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涉众型经济犯罪是近年来较为突出的经济犯罪,具有广泛性、后果严重等特征。该类犯罪的生成机制主要源于我国社会转型期的诸多社会不和谐因素.如金融体制不够健全、社会资源分配不公、打击不到位、犯罪成本较低以及参与群众法制观念淡薄,盲从、投机心理严重等。对此,预防和应对涉众型经济犯罪需从构建和谐社会出发,消除社会冲突,发现、解决社会矛盾,不仅在金融政策上要“疏”、“堵”双管齐下,还要利用典型案例,做好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宣传和心理预防工作.加强预防和控制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情报信息工作,建立健全严格的事件倒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增强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力度,加大犯罪成本,把打击、防控涉众型经济犯罪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结合起来.构筑有效的涉众型经济犯罪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智能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犯罪风险。近年来"工具利用型"人工智能犯罪时有发生。该类新型犯罪以人工智能为技术工具,存在着入门易、效率高、应用场景多等特点。为有效预防、打击、控制"工具利用型"人工智能犯罪,政府职能部门应当采取相关对策措施,引导人工智能行业自律发展,并以新技术应对新犯罪,做到"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12.
近来,以3·01昆明火车站暴恐案为典型的暴力恐怖袭击活动在全国各地不断上演,给我国的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需要公安机关采取科学果断的措施进行打击。作为指导公安机关应对突发事件的警务理论,应急警务不仅重视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处置,还应强调突发事件发生以前的预防工作和突发事件发生以后的善后处理工作。本文以应急警务为导向,提出了建立应对暴力恐怖袭击犯罪的应急预警机制、应急对策机制、社会面治安防控机制和善后处理机制等对策,以期为公安机关预防、打击、控制暴力恐怖袭击犯罪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抢劫、抢夺犯罪极大地影响到社会治安形势,使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迅速下降。分析当前抢劫、抢夺犯罪的特点及其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和打击对策,才能有效遏制抢劫、抢夺犯罪活动的高发势头。  相似文献   

14.
农村恶势力调查及其控制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流氓恶势力的滋生演化经历了萌发、生长和成熟三个阶段。农村中贫富差距的逐渐扩大 ,少数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法律意识淡薄 ,传统的宗族关系的消极影响 ,部分群众对流氓恶势力的屈服忍让以及执法机关对流氓恶势力的打击不力 ,这些因素是农村流氓恶势力存在的主要原因。预防和控制恶势力犯罪 ,必须建立统一高效的指挥系统、全方位的防控系统、强有力的打击系统和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15.
犯罪的肆虐严重地威胁着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控制犯罪既需要政府专门机关的尽职尽责,也需要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配合。预防和控制犯罪,尽管应当提倡、鼓励公民见义勇为,但是由于公民同政府相比较,无论是在防控的实际能力,还是在主观意愿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因此预防和控制犯罪的任务在实际工作中更主要地应当由政府来承担。政府不但要担负起预防和控制犯罪的主要职责,而且要为见义勇为者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6.
在新刑事诉讼法实施背景下,传统摸排的侦查方法将逐渐失去其存在的法制土壤。由于入室盗窃案件的因果关联少,侦查工作只能从犯罪现场做起,更突出了现场勘查的重要性。掌握入室盗窃案件的勘查技巧,提高现场勘查质量,全面获取犯罪信息,是迅速侦破入室盗窃案件的前提条件。针对入室盗窃案件的特点,对现场进出口、中心部位以及外围部位等进行重点勘查,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经验技巧进行分析和取证是此类案件侦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暴力犯罪作为一种传统的犯罪类型,一直是国家预防和打击的重点。新的社会条件下暴力犯罪表现出许多新特点。流动人口暴力犯罪占比较大;青少年暴力犯罪比例上升,低龄化趋势明显、暴力程度日趋严重;犯罪嫌疑人受教育程度低,大多无固定职业,经济状况较差;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为暴力犯罪的主要发案区域。为有效提升控制犯罪的能力,宏观上应当建立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微观上应从重点人群和重点区域出发,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流动人口、青少年和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犯罪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18.
天津市入室盗窃风险的差异在社区构建上具有机会性。正如日常活动或生活方式理论所预言的那样,目标吸引力和监护的指标与入室盗窃的风险息息相关。又如社会解构理论预言的那样,集体效应和公共控制的社区进程影响了入室盗窃的风险。同时,社区结构和中国城市犯罪之间的内在联系,需要那些在西方观察不到的因素来解释。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分处辖区居民区入室盗窃犯罪活动日益突出,并且呈大幅上升态势。据不完全统计,1996年入室盗窃案件发案83起,1997年上升到101起,1998年增加到133起,每年以20%—30%的比例递增。进入1999年以来,居民区入室盗窃案件有增无减,仅1~4月份就发案70余起,特别是今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的半个多月时间内,发案就高达38起,有时一天发案多达12起。由于居民区入室盗窃犯罪对职工群众的生命财产构成直接威胁,广大群众对此反映强烈,成为危害社会治安的一大热点问题。近年来,分处始终把打击居民区入室盗窃犯罪活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通过一系列严打斗争、集中统一行动和治安专项治理活动,共抓获42名居民区入  相似文献   

20.
“两卡”犯罪是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的根源之一,已经成为影响人民群众幸福感的最大毒瘤。2020年10月10日起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断卡”行动是打击“两卡”犯罪、遏制电信网络诈骗高发态势的重要举措。阵地控制作为最原始的刑侦三大基础措施之一,对打击“两卡”犯罪具有重要作用。“断卡”行动背景下,应厘清阵地控制的应用基础、应用范围、应用战法,充分利用阵地控制措施打击“两卡”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