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学中关于人力资本理论表明,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有正相关作用。但通过运用教育人年限法模型对河北省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潜力远远大于物质资本,同时经济增长中物质资本的投入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源”,由此可见,河北省的经济增长仍属于粗放型的增长,即依靠大量物力与财力的投入来拉动经济发展。因此,河北经济在现在基础上要进一步发展,必须要加大现有教育投入力度,促进人力资本增量的提高,同时还要创新吸引人才机制,促进人才资本量的递增。  相似文献   

2.
苏炜  高彦彦 《唯实》2010,(6):56-61
政府的区域政策对于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关键作用。江苏省从2001年开始进行的大规模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有力地促进了苏中和苏北地区的经济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政策驱动的苏南产业向苏中和苏北产业转移的背景下,低劳动成本优势、FDI力度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增长效应被强化,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却被弱化。因此,未来江苏省政策调整应注重产业转移的质量,从而增强人力资本对苏中和苏北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索洛模型和Cobb-Douglas函数对山东省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山东省的经济增长基本上还是投入推动型的,即物质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构成了山东省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而余值所代表的技术进步贡献率则较低。由此,加大科技投入,走科技推动型发展道路是今后山东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通过广泛参与当地经济活动,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外商直接投资)能够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产生深远的影响.FDI可以通过对东道固知识的共享与反馈促进知识的增长,并通过人力资本效应促进当地人力资本的积累,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保障.FDI进入带来的资本挤入挤出效应能够影响东道国的资金供给和配置,并能通过对R&D投入的间接作用影响经济长期增长的可持续性,同时FDI的大量流入也给东道国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利因素,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  相似文献   

5.
本文构建兵团经济增长的总量生产函数,借助索洛增速方程衡量投入要素对兵团总体经济的贡献,具体测算了资本的投入、劳动投入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即技术进步的程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当前经济增长更多的是依赖于要素的投入,与技术进步相匹配的人力资本还很缺乏,技术进步对兵团经济发展的贡献还很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和内生增长理论的已有研究,提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并尝试对相应理论及实证研究提供检验。文章通过构建1987-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差分GMM(广义矩估计)方法,对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及空间异质性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探究区域差异、经济集聚、外贸依存及人力资本等因素对近30年来经济增长的实际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增长与工业经济集聚程度有着相关关系;生产要素的供应、人力资本的提供以及FDI等对于经济增长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空间集聚是导致区域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对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来说,人力资本、FDI等经济要素的投入和集聚会带来相较于中、东部地区更大的边际效应。这也表明,加大对西部地区发展的投入和政策倾斜,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2005—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空间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对碳排放、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空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进一步对回归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变量的空间关系表现为经济增长促进碳排放和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而抑制碳排放,碳排放抑制经济增长。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技术进步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而区域的经济发展驱动力量各异。经济增长的碳排放效应远大于技术进步的二氧化碳抑制效应,区域的能源利用效率相差较大。相比R&D资金投入,企业的R&D人力资本投入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更强。因此,我们提出提高创新能力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以畅通生产要素流动,落实碳排放制度和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以实现碳排放目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减小碳排放强度,维持经济合理增长以推动技术进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求实》2013,(Z2):163-165
<正>一、人力资本增长极与经济增长极的异同1.人力资本增长极与经济增长极的共同点。经济增长极和人力资本增长极的最终目的都是促进经济增长,通过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经济增长极是产业的聚集,必须要有一定规模的基础生产设施,适宜的经济发展环境,需要与产业部门发生联系,需要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通过对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聚集相当规模的资本、技术和人才。人力资本增长极主要关注的就是人力资本,通过对大量人才的吸引,聚集各层次的人力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山西省人力资本开发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着诸如劳动者素质偏低、人力资本配置不合理、投入不足、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现阶段要使山西人力资本开发在推动和谐山西建设过程中较好地发挥作用,必须进一步优化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利用,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推动人才资源管理机制创新,促进山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冯鹏志 《新视野》2002,(1):27-29
知识经济的出现和扩展,依赖于知识创新活动的高涨、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其产业化的全球化扩张。然而,是什么因素促成了知识创新活动的制度化高涨以及高新技术的巨大发展,以至于收益报酬递增效应出现、长期的经济增长得以实现呢?在笔者看来,人力资本的塑造、获取与再生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人力资本的形成及其运用上的扩张,构成了推动知识创新群集涌现直至知识经济兴起的重要变量。人力资本的概念及其理论发展所谓人力资本,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教育和培训投资形成的无形的知识技能。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企业所…  相似文献   

11.
张杰 《发展论坛》2001,(8):44-45
在推动现代经济增长和未来经济发展的诸因素中,人力资本存量的多寡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人力资本存量的获得来自于对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实践证明,人力资本积累或人力资源开发不仅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更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因此,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要大力开发西部地区丰富的人力资源,以此为支撑点推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演进,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从战略高度重视教育发展,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全面提高西部地区人口的综合素质   就西部人力资源状况来看,一个基本判断是人口基数大,劳动力素…  相似文献   

12.
李子联 《新视野》2011,(6):39-41
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首先,收入分配不平等不利于社会的人力资本积累;其次,在中国转型经济的背景下,收入分配不平等在对社会劳动投入带来正向"激励效应"的同时,也同样带来了负向的"抑制效应";最后,收入分配不平等使得创新资金投入在不断加大的同时,技术进步效率却在不断降低。因此,调整和优化收入格局,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首先,收入分配不平等不利于社会的人力资本积累;其次,在中国转型经济的背景下,收入分配不平等在对社会劳动投入带,来正向“激励效应”的同时,也同样带来了负向的“抑制效应”;最后,收入分配不平等使得创新资金投入在不断加大的同时,技术进步效率却在不断降低.因此,调整和优化收入格局,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即使是有效的宏观政策,最多也只是刺激经济增长的诱导因素,本身并不构成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从操作层面来看,政府在保增长、促发展的同时,应该加大研发投入,促进国内低成本的技术转移,提高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在配套条件支持下,打造内生经济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15.
赵雯 《唯实》2009,(3):55-58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践表明,影响经济发展的最主要障碍并不是自然资源,也不是物质资本条件,而是人力资本及其结构。人力资本是劳动力素质及其收益能力的价值表现。对于一个区域而言,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将会导致产出的增加,劳动力素质成为决定区域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由劳动力素质差异形成的人力资本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合理的人力资本结构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通过人力资本结构提升来促进区域经济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6.
《求实》2013,(Z2):166-168
<正>我国作为13亿人口的人力资源大国,人力资本方面却还是比较稀缺,加上每年大量高级人力资本流失到国外发达国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很不利。中国存在东西部发展极不平衡的问题,合理分布经济增长极和人力资本增长极,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一、落后地区教育投资选择教育对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落后地区其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经济落后地区与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没有处于同一个发展阶段,那么对教育的投入也应该存在一定的区别。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  相似文献   

17.
论人力资本产权的制度创新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乾 《探索》2002,(5):53-56
人力资本产权既具有经济效应,是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而且也具有制度效应,是现代经济发展中其他制度创新的条件和基础。尽快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将促进我国深化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劳动就业制度等各项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赵莉 《新视野》2002,(6):32-33
“人力资本”概念很早就出现了,但对这一理论的研究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逐渐成熟,当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舒尔茨、贝克尔和阿罗。他们三人研究的重点在于阐述人力资本的概念、形成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开创性地提出了与以往“劳动力概念”明显不同的“人力资本概念”,并分析了人力资本的形成方式,强调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突出作用,从而奠定了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以罗默和卢卡斯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提出以技术进步内生化为核心的新经济增长理论。罗默在1986年发表的《收益递增与经济增长》一…  相似文献   

19.
由于制度上的原因和所有者自身的有限理性,人力资本存在”异化”倾向和”异化弹性”,从而形成人力资本外逃。中国现在是金世界人力资本外逃最严重的国家,结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用发展的眼光分析我国的人力资本外逃问题。当前,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抑制人力资本外逃,为经济增长提供不竭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问题是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乃至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对我国学术界众多学者关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问题研究中的主要观点进行综述,无疑会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问题的深入研究及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