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9 毫秒
1.
东至县的范某因单位调整后未被安排职务,其妻子和女儿便怒火中烧,继而雇凶杀人。日前,这起雇凶杀人案迅速告破,涉案的5名犯罪嫌疑人皆被捉拿归案。5月18日晚,东至县龙泉镇下坂道班班长邵某的妻子正欲关  相似文献   

2.
孙素成 《检察风云》2008,(23):50-51
天长市颇具影响的富翁林先生不幸患病去世,年近花甲的他身后留下逾亿元的遗产.那一天,按照当地习俗,正在举办一场体面,隆重的葬礼.突然,一个30多岁自称是死者妻子的妇女,领着一个四五岁的女孩,呼天喊地地闯进灵堂……在林先生的葬礼上突然出现了两个妻子,这一切究竟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韩干荣 《中外法学》1992,(3):69-72,80
<正> 前不久,我们对江苏盐城市1990至1991年8月发生的105起凶杀案进行了全面调查,重点对因民间纠纷引发的凶杀案件(民转凶,下同)的发生规律、预防措施进行了分析和初步探讨。一、民转凶案件发生的一般规律民转凶是凶杀案件的主要类型之一,共61起。这类案件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深入剖析民转凶,是进一步分析凶杀案的内在要求。 (一) 民转凶的基本类型 61起民转凶中,因婚姻、家庭纠纷引发的38件,占62.3%,居首位。 1.因婚姻纠纷引发的19件。属婚外恋、第三者插足引发的11件;属重婚和离婚纠纷引发的4件;属夫妻感情不和、性格不合、受虐待、一方患病等因素导致对婚姻不满而引发的4件。  相似文献   

4.
胡寅  田露 《法医学杂志》2005,21(4):297-297
1资料1.1资料来源本文34例他勒致死凶杀案例由上海市刑科所2001~2002年的306例凶杀死亡检案中选取。1.2资料统计1.2.1死者性别、年龄34例他勒死者中,男性5例,女性29例,男女比例为1:5.8。死者年龄男性最小12岁,最大54岁;女性最小15岁,最大56岁。1.2.2死者被害原因34例勒死凶杀案例中,以奸情杀人最多,为15例,占44%,谋财害命的10例,占29%,家庭纠纷2例,占6%;其他7例。1.2.3死者被害方式及附加手段尸体上留有勒索物的17例,勒索物为绳索类的11例,勒索物为随身衣物的6例。勒索物打结的11例,结扣在项部的7例,结扣在颈前的4例。勒颈并附带其他伤害手…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们对某区所辖五个县、市发生的亲杀案作了一次调查分析。该区1985至1986年间共发生凶杀×起,其中属于夫妻间、兄弟间、父母子女间,以及其他亲属间的凶杀案有×起,占全部凶杀案的58.14%。亲杀案比重之大,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引起亲杀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 1.追求腐化生活,杀害合法配偶。近年来,一些人追求资产阶级“性自由”、“性解放”的腐朽生活方式,乱搞两性关系,长期与人通奸,造成夫妻感情破裂,家庭关系解体。如女工聂××,将与他人搞两性  相似文献   

6.
陈兵 《法律与生活》2014,(20):46-47
正夫妻起争执,妻子选择出轨报复丈夫,丈夫选择杀人表达对妻子的爱。在一场感情游戏中,他们都迷失了方向。树林中惊现男尸2014年6月,在江苏省泰州市的一片小树林里,一名遇害男青年的尸体被人发现。死者身上没有身份证、手机、银行卡。死者是谁?是怎么来到这片小树林的?又是如何遇害的?这些疑问成为警方需要迅速破解的谜题。  相似文献   

7.
DNA检验技术在刑事案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凶杀案凶杀或盗窃案现场,有价值的物证常常是被害人或罪犯留下的血迹,通过DNA检验结果计算出现场血迹在种族人群中的偶合机率,如果达到(10-9~10-15),就可科学准确的表现是否可同一认定。即使是混合血迹(或混合精斑)也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例1,1999年5月30日凌晨,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发生了一起8名女青年被杀的特大凶杀案。从现场提取80余处血迹与8名受害人血液样本,同时进行检验。经多个STR位点检验得出:第1,现场血迹与8名死者血样的检验结果进行比对,使每一处血斑均确定是何人所留,从而明确案…  相似文献   

8.
2000年3月16日人民公安报第三版头条刊载了:再铸“莫干剑”———浙江德清县十年无凶杀积案记实,报道了十年来在民警的努力下,取得了凶杀案全面侦破的佳绩,通过2000年的继续努力,又实现了十一年无凶杀积案的辉煌成绩。通过科技强警获取警力与效率,在杀人案的物证采集与利用方面我们的技术工作是行之有效的。凶杀案的勘察与检验应全面、认真、仔细、规范,并且在宏观上微观上面面俱到,充分认识到采集关于凶杀案的各种物证为侦察破案与诉讼提供依据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性工作,在采集物证时按照先固定后提取再处理或送检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柔桑 《检察风云》2010,(3):44-46
岁末年初,美国《时代》周刊例行公布了年度十大新闻,和“经济危机”这些全球大事排在一起的还有“血腥的墨西哥毒品战争”。在墨西哥总统费利佩·卡尔德龙2006年宣布对墨西哥的贩毒集团宣战以来,已有1.4万多人因各类凶杀事件被杀。流血事件在2008年进一步升级。一些边境地区城市不断发生凶杀事件,2009年前9个月就发生了1800起凶杀案。《时代》周刊还毫不客气地指出,  相似文献   

10.
精神病患者与非精神病人凶杀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世民  李天保 《法医学杂志》1997,13(2):83-84,87
本文随机抽取1984-1995年徐州市鉴定过致人死亡的精神病患者47例,同期已判决的非精神病人凶杀案54例,就其凶杀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精神病患者凶杀案的被害对象多为配偶、至亲,突发犯意、病理性动机引发,方式奇特、手段凶残、过剩杀人、自我保护差等.而在杀人时间、地点及方式等与非精神病人凶杀案件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指甲为证     
阿碧 《检察风云》2012,(21):42-44
在不少影视剧里出现过的凶杀案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弱势的受害者会不由自主地挣扎,用手拼命抓向一切可能抓到的东西,包括现场的物体、凶手的衣物和肉体。这些被指甲抠下来的微量物质会残留在受害者的指尖,有时是在指甲盖上,更多的是在指甲缝中。法医们提取这些物质,可以为破案寻找到一些有用的线索,比如可能初步推断出原始的案发现场,也可能查找到凶杀嫌疑人。当然,死者的指甲本身也是很好的线索,可以用于判断死者的遗传特征、健康状况、年龄、性别、职业等情况。目前,指甲在法医学中已经成为一类非常重要的生物检材。随着法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进步,指甲在法医实践中的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今美国,每24分钟发生一起凶杀案,每10秒钟发生一起撬锁盗窃案,每7分钟发生一起强奸案.每年在10万人中就有1,050人受到暴力犯罪(凶杀、强奸、暴力袭击和抢劫)之害,其中遇害身亡的将近十分之一.  相似文献   

13.
继福建南平校园凶杀案之后,4月12日,在广西合浦某小学门前又发生了一起凶杀事件,2人死亡、5人受伤,其中包括多名小学生;4月28日,广东雷州凶杀案,一男子持刀砍伤16名师生;4月29日,江苏泰兴伤人事件,一男子在幼儿园内持刀砍伤32人;4月30日,山东潍坊校园血案,一男子在小学内用铁锤锤伤5人后自焚;  相似文献   

14.
书讯     
正《真凶并未走远》作者:万茵定价:28元出版:2014年7月本书通过还原山西小城居民的生活图景以及乡村底层政治的权力博弈,翔实地记录了一起凶杀案的3次侦查、5次审理、历时10余年无法结案的曲折历程。作者通过深入调查,试图向读者证明:被送上法庭的死者妻子等一系列被告人并非真凶,而真凶并未走远。  相似文献   

15.
画中有话     
唐朝贞观年间,古卫州城有一个板桥客店,店主名叫张迪。一天,张迪的妻子回娘家去了,天色将晚的时候,卫州城卫士杨真等3人投宿于店中。就在这天深夜,一起凶杀案悄悄发生了,有人偷偷取出杨真等人的刀,在半夜将店主张迪  相似文献   

16.
一名个体焊工,被工厂请去焊锅炉,不幸意外死亡。厂房居然状告死者妻子,要求法院判决厂方只能支付死者妻子费用10000元并由死者方承担诉讼费。死者方针锋相对,官司打了一年,结果终于出来了——  相似文献   

17.
一名个体焊工,被工厂请去焊锅炉,不幸意外死亡。厂方居然状告死者妻子,要求 法院判决厂方只能支付死者妻子费用1万元,并由死者方承担诉讼费。死者亲属针锋 相对。2004年,打了一年多的官司终于有了公正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因为拒绝搬迁,重庆市万州区"钉子户"崔英安、秦万兰夫妇的独子被人当街杀害.2009年11月3日,被指雇凶杀人的开发商董事长向世全被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 这起被告人被坊间称为"史上最牛开发商"的案件,成为当地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Zhang WL  Wang QH  Sun CH 《法医学杂志》2006,22(5):359-360
通过对上海地区中147例凶杀案尸检的分析,从案件情况、现场勘察及尸体检验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了此类案件的共同特点,以期为凶杀命案的检验、侦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妻子被害、岳母被伤,外籍华人丈夫疑点重重。被害人是中国公民,凶手作案地点在国外,嫌凶持好友护照作案后又逃回国内。然而,这起复杂的案件在上海警方的不懈努力下成功破获。女子国外毙命丈夫疑点重重2010年9月30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凶杀案让澳大利亚珀斯这一宁静平和的城市哗然。当晚,辽宁沈阳籍女子孙某和她的母亲康某倒在租住的房屋前,孙某身亡,康某因头部撞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