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即一个和尚挑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同时,也有“十根筷子折不断”和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故事。我们能否从这两个相互矛盾的故事中,找到一种统一的思路和方法,用以解决经济效率低,以及下岗分流和再就业问题呢? “人多误事或坏事”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表明人多往往误事或坏事。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趣味概念     
◎和尚与创新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这样解释几种创新的含义:时事报机制创新:三个和尚挑水吃,为保证公平,实行接力赛,每人挑一段,谁也闲不着。这叫“机制创新”。管理创新:老和尚引进竞争机制,立下庙规:三个小和尚都去挑水,谁挑得多,晚上吃饭加道菜,相反,就只能吃白饭。因时事报告69此,三个和尚挑水效率很高。这叫“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天天要挑水,三个和尚嫌太累,于是想出一个办法,把山上竹子砍下来,掏空后连成管子,把泉水引过来。这叫“技术创新”。厉教授认为,三种创新在实践中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综合运用,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3.
生活滋味     
林玉椿 《传承》2008,(3):52-52
山庙里住着一位大师和他的两位弟子。其中,大弟子是个非常喜欢抱怨的人。这天晚上,大师亲自下厨,精心炒了几个菜。然后,师徒三人围坐在一起吃饭。饭一开桌,大弟子又开始滔滔不绝地抱怨起来,先是抱怨下山的道路崎岖难行,然后抱怨由于天旱要走很远的路去挑水,接着抱怨化缘时常遭别人白眼,再就是抱怨庙里的香火比不得其他大庙的香火旺盛……  相似文献   

4.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扛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跟“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是我国民间两条相映成趣的谚语。同样是三个人组成的集体,由于组合方式不同,因而产生的整体效应也大有径庭。三个和尚各念一本经,结合得十分蹩脚,整体效应发挥不了,落得大家都没  相似文献   

5.
“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这说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就是说众多的部分组织得合理,相互作用,就能激发出正的整体效应。而“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所反映就是整体小于部分之和。也就是说若部分组织的不合理,相互拆台、抵耗,就会产生负的整体效应。仅仅认识部分不可能真正认识整体,单单从整体来把握对象而不深入到部分也不可能全面地认识整体,必须将两者统一起来。系统论就是这样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它认为系统是普遍存在和变化发展的,并把研究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来对待,从复杂事物的整体上,从…  相似文献   

6.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做到从整体上把握事物。而整体离不汗局部,整体是由局部组成的。如果局部处理得好,整体功能就会大于局部功能之和;反之,整体功能就会小于局部功能之和。“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就是这个道理。局部也离木开整体,局部离开了整体就失去了作为局部的意义,就如同“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作为手的意义”。为了适应当今山界问际竞争的要求,迎接ZI世纪的挑战,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要切实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素质教…  相似文献   

7.
心如容器     
彭翔 《传承》2008,(9):55-55
一小和尚整天抱怨这抱怨那的,对生活感到痛苦厌烦,师傅看在眼里,有一天早上就叫小和尚去买一些盐回来。当小和尚很不情愿地把盐买回来之后,师傅让他把盐倒进钵里边加水喝下去,然后问他味道如何。小和尚喝了一口,立即吐了出来,说:"师傅,很苦!"师傅笑而不答,带小和尚来到湖边。然后再让小和尚把盐撒进湖里,对小和尚说:"你现在喝点湖水。"小和尚莫名其  相似文献   

8.
<正> 这些年,我们对和尚似乎太不公平了,许多不相干的事,居然都会跟小僧老衲们扯对上号,使其蒙受委屈。你看“做天和尚撞天钟”——懒与混的代名词。明明是自己懒,却拉上和尚来替代。“三个和尚没水吃”——吃“大锅饭”的形象化。明明是自己吃“大锅饭”却不敢正视,就把和尚推出去作为“挡箭牌”。“拆庙减和尚”——机构改革的设想。明明是自己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但不去触动,借和尚来“纸上谈兵”,空喊一通。  相似文献   

9.
重游九华山     
鲍锋 《今日海南》2013,(3):20-20
九华山距我的家乡80公里。我刚刚.懂事时就知道“门前有个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和尚,和尚每天在讲故事……”1970年代上山下乡时,九华山成为来回的必经之地。虽不信佛,但每次上山一定人乡随俗,烧一柱香拜一次佛,然后完成最重要的节目——口气爬上九华山顶峰天台。风吹来了,好凉爽!  相似文献   

10.
2021年来了,2020年终于要过去了.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全国人民一起面对,一起度过,我很感慨!作为《小康》的读者,我也看到了《小康》在杂志和新媒体上的发声,既有时效性,也有深度.希望在新的一年,能看到《小康》出品更多好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中有一个叫觉远的和尚,从未练过武功,因触犯寺规日日挑水受罚,读经修心,长期的负重登山及大量的博览藏经,竟使其在不知不觉中修炼成了上乘内功。当少林寺遭遇强敌挑  相似文献   

12.
据说有一位美国企业家对我们的评价是:纯粹从个人而言,华人对财富几乎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创造能力。所以,世界级的富翁中,华人富翁不乏其人。但是从企业而言,华人对组织的运作缺乏足够的热情与能力,所以世界级企业里就鲜有华人办的企业。 外国企业家对我们的这番评价说白了就是中国人凭个人聪明和勤奋发财的本事大,依靠组织运作整个企业而发财的本事小。这个评价是“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一群中国人是条虫”的变种,是“一个和尚挑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翻版,是骂我们不会合作。  相似文献   

13.
《西游记》第八十四回,写唐僧师徒四人到了灭法国边境.观音菩萨变成了一个老太太,牵着个小孩子来见他们,并告知:“前方的灭法国国王因前世里结下冤仇.今世里造孽。两年前许下一个大愿,要杀死一万个和尚。这两年陆陆续续杀了9996个无名和尚,只等四个有名的和尚,凑成一万,好做圆满哩。”后来的电视剧《西游记》改编非常成功,变成了国王在梦中看到和尚诽谤了他,梦醒了发誓要杀一万个和尚。暂不提和尚为何得罪了国王,只来分析观音菩萨的话。  相似文献   

14.
耿晓星 《人民公安》2007,(21):60-60
那是在我17岁时发生的事情。一个涨大水的夏天,据说是我们那里50年难遇的大洪水。午后,我坐在院子里正捧着一本卢梭的《爱弥儿》看得入神,邻居伙伴小川约我一起去北河堤看水,我还没来得及放下书,就被他拉了出去。  相似文献   

15.
职责     
昨天晚上,北京的天气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坐在树荫下一动不动,也会周身上下蒙一层细汗。天渐渐暗了,太阳下山了,可是空气中浮动的热浪仍是一阵紧似一阵。这时,客人要走了,可是崭新的铃羊牌轿车却被一辆“小面”挤在了里面。“哪儿有这么停车的?堵在人家后面,人家怎么走?”男主人抱怨着。“不如踢它一脚,这车安着防盗器呢。”可是防盗警报尖鸣了很久,它的主人依旧没有出现。“要不只能叫保安了。”女主人灵机一动,想到了小区保安。“叫他有什么用?”男主人不以为然。“叫他们来把车抬开呀,上次我就看见他们几个保安把一辆车抬…  相似文献   

16.
一位小和尚,每天早上负责清扫寺庙院子里的落叶。在冷飕飕的清晨起床扫落叶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之际,每一次起风时,树叶总随风飞舞落下.这让小和尚头痛不已。他一直想找个好办法让自己轻松些。后来有个和尚跟他说:“你在明天打扫之前先用力摇树,把落叶统统摇下来,后天就可以不用辛苦地扫落叶了。”  相似文献   

17.
云鹤 《中国保安》2008,(5):42-42
案例:周明是一家写字楼的保安员,从小为人正直。与他一起值班的余友良却是一个喜欢贪小便宜的人。两个人在一起经常会因为对一件事情不同的理解而争执起来。不久前,周明发现余友良一到晚上就找不到人,而且直到快睡觉的时候才回来,周明便问他去做什么了。余友良告诉周明,他去打电话。周明和余友良有写字楼里许多办公室外间的钥匙,这样便于保安员巡逻,到了晚上,余友良便借助这个机会,用这  相似文献   

18.
我和卯林哥     
卯林哥是一个有梦想的人,可是他却空有一番梦想,没能飞起来. 他是我二伯伯家的儿子,上有三个哥哥和四个姐姐,行幺,与我同岁.所以与我一起摔着抱腰、吹着箫笛长大. 虽然他比我晚一年上学,但我们一起赶上了那个不负责任、超了生就躲计划生育去的老师,与全班大部分同学一起还没上完一年级就辍学了.由于家里的活儿有7个哥姐和父母们做,卯林哥便有了更多的时间玩耍.大约就在我上三四年级的时候吧,一次他来找我,要在我家竹林里砍棵小竹子做箫,我惊讶:你会做箫吗?  相似文献   

19.
五祖寺现任方丈——昌明法师,祖籍湖北枝江市瑶华乡柏杨冲,生于1917年,俗姓曹,名志秀。少年时期,一次,因随生病的伯母去附近的寺庙里进香,他结识了庙里的一个小和尚,从此,与寺庙结下了不解之缘。1935年7月,18岁的昌明步入佛门。 1941年秋,昌明法师在湖南学习期间,积极响应抗日救国的号召,首次参加了太虚法师组建的抗日僧伽救护队,奔赴衡阳前线,救护抗日将士。一次,在抢救一名四川籍排长时,一颗炮弹在  相似文献   

20.
放下     
有一个老和尚带着徒弟去化缘,路过一座桥,桥上只能走一个人。当他们走到桥中间时,发现对面走来一个少妇,这时,老和尚已无路可退,便抱起少妇将她送回桥的那一头。之后,老和尚继续上路化缘。又走了一程,小和尚突然问老和尚“:师傅,出家人不是男女授受不亲么?你为什么还抱那个女人呢?”师傅听了大笑起来:你是说那个少妇么,我早已放下了,你怎么还没放下呢?”放下@不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