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只有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才能更好地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更好地起到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目前,政府职能的转变与否直接成为贯彻落实《条例》和整个企业改革进程中的难点和主要矛盾,政企职责不分成为主要和制度性障碍。因此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与否也就直  相似文献   

2.
关于建立多种企业领导体制模式的设想张蔚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是实行政企分开。现在人们常说政企很难分开。为什么呢?一是领导改革的人改到自己头上了,手里掌握的权力有“含金量”,有些人不愿放弃,不愿分开。二是政府中坚持党和国家利益的领导同志,怕政企分开国...  相似文献   

3.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是深化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条件,也是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重点和关键。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分析了政企难以分开的症结,提出了政企应从体制上分开的主张,并针对这一主张和有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方向 ,这在理论界和政府部门早已形成共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在于实现政企分开 ,建立起新型的政企关系。但在目前 ,存在着来自于政府方面的很大障碍。因此 ,迫切需要政府自身加紧改革 ,并且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 ,创建现代政府制度。目前政企分开的障碍 ,既有来自政府方面的 ,也有来自企业方面的。然而 ,从所存在障碍的主要方面来看 ,还是来自政府自身。要真正实行政企分开 ,政府体制就非改革不可。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政府制度是新型政企关系的两翼 ,依靠这样两个现代制度 ,以政企分开为主…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明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首要特征。然而 ,近几年来 ,有些人试图否认这个问题 ,认为国有企业的产权本来就是明晰的 ,用不着在这个问题上多下功夫 ;也有人试图回避这一点 ,认为它并不重要 ,只要减轻企业的各种负担 ,抓好管理就行了。我认为 ,这些看法和做法都是片面的。理论和实践都证明 ,如果企业的产权不明晰 ,权责就很难明确 ,政企也很难分开 ,管理科学也就要大打折扣。国有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在产权明晰方面有许多事情要做。本文主要对现有国…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行政性垄断行业存在政企不分、市场进入门槛过高、价格管理体系扭曲、收入分配机制畸形、监管体制残缺不全和激励约束机制乏力等弊端。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行政性垄断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我国行政性垄断行业管理体制创新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政企职责分开;放松市场准入管制,建立公平竞争机制;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多元资本结构;改革价格形成机制,健全收益分配制度;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建立现代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当前特别重要的是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这是我们总结多年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验教训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在《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公司制的核心。要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因此,下一步国企改革的微观着力点,就是尽快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本文将在简要分析国企构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当前完善国企公司  相似文献   

8.
自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已经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要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就政企分离再次提出了明确要求。若要真正实现政企分离,必先实现政资分离,归根到底仍是一个国有企业产权范围问题。国有经济的产权边界划分及归属问题,是一个很值得探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同时指出国有企业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实行民主评议企业领导人和厂务公开”。把“厂务公开”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写进了决议,这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实行厂务公开对于建立现  相似文献   

10.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和方向.那么,如何建立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文章认为对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应实行代管代营.因为代管代营是建立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实现形式,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改组,要从延边的实际出发。须知,我们把企业过去的“工厂制”改组为“公司制”,这是企业制度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对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确保企业改革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延边国有企业“公司制”改组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必须抓住关键环节才能获得突破性进展。一是建立高能有效的控制体系与代理制度 ;二是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融合创新 ;三是促进政企之间的密切协作与其职能的同步归位。  相似文献   

13.
关于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进一步认清当前的形势,统一认识,走出误区,扎扎实实地把中央精神落到实处。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一)政企脱钩规范了行政管理行为,强化了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但无法替代企业内在机制改革的作用。政企分开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这几年国家很多改革措施都致力于实现这一目标。1998年底,中央决定,将各行业主管部门与直属企业脱钩,今年初又成立了中央企业工委,这表明了中央对政企分开的决心,也表明这一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应该说,政企脱钩,有利于…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后,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有了良好开端,但是步伐不够快,公司制改革很不规范,治理效率低。面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加快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的任务更加艰巨、时间更加紧迫,必须抓紧抓好。一、公司制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最佳形式。现代企业制度主要是针对我国的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建立,企业改革不断深化。“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已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条重要法则。今年是国有企业逐步完成从计划经济的经营管理模式向市场经济经营管理模式根本性转变的关键一年。在实行体制转轨中,企业制度、经营管理都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劳动用工制度、分配制度等等不断向改革的深层次发展,计划经济时期那种一岗定  相似文献   

16.
进行党政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经济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条件。这次机构改革和以往不同,就是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逐步向这个目标前进。 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按照政企职责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这次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十五大指出,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状况明显好转。全国都在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铁路被称为计划经济的堡垒,是我国唯一的“政企合一”的产业部门,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改革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石油集团国际化经营必须实行属地化。在实行属地化的过程中,应将战略性决策和具体经营决策分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努力实现海外上市,实现资金属地化,提升品牌;要改革人事管理制度;保持技术优势,减少依赖程度;要建立适合当地的企业文化;实行人才属地化。  相似文献   

19.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是探索国有制有效实现形式的重要方面 ,亦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从总体上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竞争力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也是今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大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 ,提出了新的改革思路和举措 ,使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最终需要通过政资分开 ,政企分离 ,建立和健全国有资产管理、营运、监督机制来完成  相似文献   

20.
搞活国有企业的关键中国石化金陵石油化工公司总经理吴瑞林一、重塑政企关系判断企业的改革是否到位,一条重要的标志,就是看它是不是从政府的控制束缚中解放出来,处于完全独立的地位。换言之,就是有没有改变“父子”关系,建立新型的政企关系。为了弄清应该建立什么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