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湖北省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作为走向现代化的必经阶段,带来发展的同时也会给资源和环境造成压力,怎样使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探索出一条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发展道路为很多人所关注。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北省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耦合协调度判断湖北省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湖北省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990-1999年为不协调时期,耦合协调度为负值,2000-2009年为基本协调时期,协调度为正值。2.2009年湖北省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在空间分布上明显存在地区性差异,经济较发达地区的耦合协调度较高,中间水平和低水平地区耦合协调度较低。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我国股票市场的建立,虚拟经济发展迅速,进入21世纪后虚拟经济规模进一步膨胀。本文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1998年至2009年样本区间内,各时期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动态协调度及静态协调度进行测算,结果显示2006年以前整体系统基本处于弱度协调至中度协调状况,2007年开始呈现弱度失调趋势,整体动态协调趋势仍向好。依据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对不同时期两系统协调状况的原因进行探析,并提出促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耦合度与协调发展度模型、障碍度诊断模型,评价2009~2018年湖北省16个市州的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耦合协调度,综合诊断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障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湖北省16个市州的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较低;耦合协调度较低,长期处于中度失调状态,但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16个市州呈现三层耦合协调等级;障碍因子包括经济城镇化发展不足、社会城镇化受阻、财政平衡能力弱、大量人口外迁.对应可采取完善政策制度、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平衡财政收支、积极应对人口流动等措施,以期为推动实现湖北省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高度耦合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区域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是关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从协同的角度,采用熵权法,通过建立我国区域间社会事业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物理学中耦合度的概念对协调度进行描述,对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内的有代表性省份之间的社会事业发展协调度和协同度进行测算,发现2001—2010年间这三大区域内的-协调度和协同度均呈上升趋势,且西部地区内部的协调值最高,中部地区其次,东部地区最低;对于协同度则中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其次,东部地区最低。  相似文献   

5.
商品市场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因此评价城乡商品市场协调度不能孤立地将绝对差距作为唯一评判标准,而应综合考虑其发育程度是否与生产力水平、消费力水平和人口总规模相适应。利用熵权AHP方法,构建城乡商品市场协调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该体系应用于我国城乡商品市场协调度的评价。结果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商品市场绝对差距持续扩大的状况与我国城乡生产力水平、消费水平和人口规模差距的持续扩大是相适应的,我国城乡商品市场相对协调度总体上处于0.85的较高水平。促进城乡商品市场进一步协调发展,要消除城乡贸易壁垒和提升农村生产力水平。  相似文献   

6.
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我国2000年和2008年社会保障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状况,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省份,其社会保障水平也相对较高;第二,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分布格局基本相似,从东部往西部呈现逐渐降低的梯度分布,区域间发展极不平衡,而且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第三,从耦合协调度来看,整体而言出现了上升趋势,协调度不断优化,协调度所属等级分布从"金字塔"状转变为"橄榄球"状;在协调度的空间分布上,东部地区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但协调度的空间差异在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7.
欠发达地区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和级甘德霞动态观察,人口与经济是社会发展相互强力影响与制约的两大变量因素。经济发展需要一定数量的人口,但人口超量又是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二者必须动态协调才能民富国强。尤其是在经济体制变革的现阶段,人口变动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成渝城市群发展已上升到国家宏观战略层面,该文从城市群城镇化空间结构的角度,针对反映城镇化水平的人口、土地、经济子系统,采用熵值法进行综合评价,构建协调发展模型,分析成渝城市群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优化城镇化发展的对策。研究认为,成渝城市群受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水平的不同影响,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发展的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城市群协调发展度普遍偏低,土地利用系统处于低水平发展;成渝城市群应以内涵发展为主、消除人口城乡迁移阻碍,控制农地过度非农化,巩固和提升中国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协调健康发展,加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共同构成了联系紧密、内涵丰富且具有协调特征的复杂巨系统,二者协调发展水平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首先,基于综合评价模型对生态保护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时空分析,然后借助耦合协调模型探索生态保护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规律,最后提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质量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发展趋势,空间格局为下游地区优于中上游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升明显,空间格局为下游地区高于中上游地区;生态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度经历缓慢增长和快速上升两个发展阶段,空间格局为下游地区高于中上游地区。针对研究结果,提出抓紧编制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建立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委员会、强化生态经济和谐发展监督机制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区域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对协调度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能源—经济—环境“3E”协调度的基本内涵进行了解析,指出“3E”协调度是定量描述特定地区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能源生产、消费与经济发展、经济结构以及环境承载力、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耦合关系,反映的是区域经济社会运行的质量指标,其大小、状态、分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稳态表征”,是能否实现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决定性因素。文章应用协调度评价模型对我国不同区域能源—经济—环境“3E”协调度进行了评价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12.
13.
20世纪90年代初启动的高校合并,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战略举措,在促进高校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为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高校合并并非简单地1 1=2,在伴随着巨型大学蜂拥而起的同时,高校合并中所出现的速度太快、摊子太大、管理太难、学科融合太慢等弊端也日益显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如何在高校合并中趋利避害,实现高校合并1 1>2的组织教学和育人的多级优化,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这是今后高校合并和合并后高校发展必须正视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面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的现实要求,要保持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要实现快速发展,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没有金融的带动,就没有高新技术的持续开发和产业化。要继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必须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进一步创新体制、制度和机制。该文通过分析中国目前科技创新与金融融合存在的问题,从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金融机构科技投资、政策性科技与金融结合等角度,提出有利于科技创新型的金融支持体系和服务平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英美警察学者多年来采用参与者的直接观察、问卷调查、访谈、对数据和卷宗进行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围绕警察职业特点,对警察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一些普遍的心理和行为方式、以及这些心理和行为方式所产生的原因加以分析,试图找出更为科学的警察培训及管理方法,其研究成果深化了人们对警察职业和警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丰富了警察科学的内容,影响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16.
17.
朱瑛  郭三保 《理论月刊》2004,22(6):38-39
随着科技置换军事并与经济耦合,科技的政治功能日益显现,世界已逐步由“军事政治”进入“科技政治”时代,“科技政治”已成为我们时代重要的政治特征。这告诫我们:必须发展科技以提高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8.
延伸与扩展:乡镇民主的启动与突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主跟随利益走.中国的改革是从微观开始的.整个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主要是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分户经营,建立健全家庭经营制度.家庭成为利益主体,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和人身自由支配权.  相似文献   

19.
《大医精诚》论述了优秀的医生不仅要有高超的技术,还要具备高尚的医德。它主要从对待病人、对待同行、对待自己三个方面论述了医德的“精”和“诚”。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要注重言传身教。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坚持“精”、“诚”、“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农村文化是实现农村生产发展、政治民主、社会和谐和农民自身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但是当今农村文化在传统与现代、城市与农村之间面临着困境,出现了传统文化弱化、城市文化在农村嫁接和农村文化操作层面的不完善等问题,改变这一现状,重构农村文化,需要加强农民的主体性,客观对待传统和现代文化,从操作层面上去努力构建现代农村的田园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