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仲春 《政法论丛》2009,(3):54-60
我国《反垄断法》于2008年8月1日开始实施,该法确立了建立在效果原则基础上的反垄断法域外适用制度。效果原则确立了国家管辖权行使的法律前提,但容易带来法律冲突。我国应不断完善反垄断执法程序,将效果原则与合理原则配合使用,积极和其他国家与地区开展反垄断执法合作,并不断深化反垄断法域外适用制度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
消费者反垄断民事诉讼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经13年的反复斟酌,《反垄断法》终于在2007年8月30日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我国第一部旨在打击市场垄断行为的法律诞生,无疑是令人欣慰的。然而,“徒法不足以自行”,除了“有法可依”之外,“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无疑是保证法律正确实施、保持良好法律秩序的重要方面。因此,我们应当在实践中强化反垄断执法、司法工作,努力弥补反垄断立法的先天不足。  相似文献   

3.
吕斌 《法人》2014,(9):39-40
正《反垄断法》实施短短六年,不足与瑕疵在所难免,外界应该看到该法对于市场的积极意义与日俱增,而反垄断执法的独立性、公正与透明,尚需时日近期,中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密集采取反垄断行动,引发了各界关注,由于8月1日恰逢《反垄断法》实施六周年,很多人将此轮反垄断与《反垄断法》六年节点联系起来,认为是中国反垄断立法与执法进一步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刘达 《行政与法》2010,(2):26-29
市场经济的核心在于维护一个公平有效的竞争机制。而反垄断法因其在保护、促进竞争和维护市场秩序方面起着基础和统领作用.被誉为“经济宪法”。徒法不足以自行,光有一部精良先进的法律条文是不够的,还得通过法的实施.方能实现法的效果。在法律实施机构之间划分执法权.是法律实施体制中其他制度运行的前提,对于法律的有效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执法权划分角度探讨反垄断法实施体制中执法主体的设置,以及执法机构与行业监管机构在反垄断监管领域内的关系,通过比较国外的法律规定及实践,并对我国实施不久的《反垄断法》进行评述.综合分析中国现有反垄断执法主体执法权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完善我国现有反垄断执法主体体制的建议一  相似文献   

5.
文综 《法治与社会》2008,(10):14-15
《反垄断法》出台,垄断行业面临断奶 8月11日,酝酿了近14年的《反垄断法》将正式实施,“利用市场支配地位”或者“滥用行政权力”来限制竞争的行为将从此被视为违法。  相似文献   

6.
我国已于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反垄断法》),然而,对于没有反垄断立法和执法经验的我们来说不可能一蹴而就,《反垄断法》尚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反垄断执法机构的不确定性更是反垄断执法的难点和重点,未来反垄断执法机构的构建就成为我国《反垄断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背景下中国竞争法体系完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袁 《法治研究》2016,(4):150-160
《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对的主要是“强肉弱食”,而《反垄断法》反对的主要是“弱肉强食”,该标准有助于厘清《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反垄断法》各自的规制对象。滥用相对优势地位制度具有巨大的价值,但其本质上是一种“弱肉强食”的行为,不宜引入《反不正当竞争法》,而应当在《反垄断法》中予以规定。在竞争法体系下,《反垄断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应当在执法体制、法律责任等方面实现协调。  相似文献   

8.
8月30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以150票赞成、2票弃权表决通过了《反垄断法》,并将于明年8月1日正式实施。从1994年被列入人大立法议程算起,《反垄断法》的立法经过了13个春秋;而从1987年8月当时的国务院法制局成立《反垄断法》起草小组算起,这部法律的立法整整经过了20年。  相似文献   

9.
《法治与社会》2008,(10):11-11
《反垄断法》已于8月1日正式生效。当日,北京四家防伪企业将国家质检总局诉至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国家质检总局在推广“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的过程中,违反了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属行政违法,涉嫌行政垄断。该案成为反垄断法实施后第一件提起诉讼的案件。  相似文献   

10.
胡健 《政府法制》2008,(17):6-6
被寄予了厚望的《反垄断法》8月1日开始实施。《反垄断法》这部命运多舛的法律,从草案起草到三审通过,历经14载,见证了中国市场经济的艰难转型:发达国家的“旁敲侧击”,转型社会的政经生态,国资的固若金汤,外资的强势进人,民资的不安现状,垄断行业的分配失控,普通民众的维权希望,在这部法律的立法进程中更是一览无余。  相似文献   

11.
今年8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正式实施的日子。这部被称为市场经济宪法的出台,在中国整整走了14年。这部法律的出台将对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产生里程碑的意义。尤宪迅博士是位学者型的律师,他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反垄断法学。本文中,尤律师对反垄断法达到的目标、实施中的难点,以及可能发生的现象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2.
薄冰 《江淮法治》2008,(15):3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反垄断法》)已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今年8月1日起施行。作为成熟市场经济中竞争政策的核心部分,反垄断法是市场经济内在和本质的需要,是维护自由市场机制的基础性法律,以至有“经济宪法”之称。《反垄断法》的诞生堪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意味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关配套法规更加成熟,市场经济体制更趋完善。解读《反垄断法》,有8大亮点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王婷 《政府法制》2008,(17):7-7
8月1日,备受关注的《反垄断法》施行。行政垄断、经营者集中、外资并购及国企豁免是该法实施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反垄断法》就这四方面作出了原则性规定。  相似文献   

14.
黄建初 《中国法律》2007,(5):22-24,79-82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审议通过了《反垄断法》,《反垄断法》将于2008年8月1日起施行。垄断是指生产经营者单独或者与他人结合、合谋或者以其他形式,排斥、支配或者限制其他生产经营者.在一定的生产经营领域限制或者排除竞争的行为。《反垄断法》是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国家调整经营者垄断行为的实体法和程序法的总称,  相似文献   

15.
2012年6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下称“《反垄断解释》”)将正式实施.自2008年8月1日《反垄断法》正式实施至2011年底,全国地方法院共受理反垄断民事一审案件61件,审结53件,原告胜诉的“没有”. 来自法学界和舆论界的观点普遍认为,能出台《反垄断解释》是一大进步.不过,那些“涉嫌垄断”的企业是否会因该司法解释而有所收敛?  相似文献   

16.
周昀 《中国司法》2007,19(11):97-99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反垄断法》)已于2007年8月30日经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并将于2008年8月1日起施行。对我国反垄断法的目标价值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反垄断法》的各项制度,为反垄断执法、司法的顺利和正确地进行奠定理论基础。那么,我国反垄断法的目标价值是什么呢?要解答这个问题还得从价值的一般含义谈起。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认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事物的关系中产生的”①。在这种关系中,人是价值主体,外界事物则是价值客体,因此,价值可界定为客体能够…  相似文献   

17.
《法治与社会》2008,(10):12-13
中国《反垄断法》已于8月1日实施,届时对中国的经济影响力将远远超越国界。《反垄断法》实施之后。中国有望成为全球反垄断监管领域的第三股重要力量,同欧盟和美国分庭抗礼。这项法律赋予了中国监管部门审查国外收购的权力,前提是涉及交易的公司在中国开展了业务。除此之外,中国政府还会考虑交易对本国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美反垄断执法机构设置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0年,在美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部反垄断法——《谢尔曼法》,1903年美国设立司法部反托拉斯局,随着《克莱顿法》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法》的相继面世,美国又设立了联邦贸易委员会,两个反垄断执法机构运行了近百年,积累了丰富经验,并被各国广泛借鉴.我国《反垄断法》出台较晚,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设置存在较明显的漏洞和不足.本文通过对中美反垄断执法机制进行说明分析,阐述了美国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该法在借鉴国际经验和考虑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确立了垄断协议豁免制度。反垄断法的适用豁免制度是一项非常重要和特殊的制度。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制定该制度?该制度存在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我国《反垄断法》是如何规定以及如何实施和完善。本文将对上述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已于2007年8月30日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将于2008年8月1日起施行。这是一部确立市场竞争基本规则、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法律。为了便于广大干部群众准确把握反垄断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正确执行这部重要法律,现就社会普遍关注的几个问题,予以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