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建新 《传承》2011,(3):13-15
网民参与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是问责制度之外的一种渠道和形式,网络问责机制的发展和完善对我们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从五个大的方面探讨了如何建立健全网民参与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体制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网民参与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法律法规,二是加强执法机关的队伍建设,三是加强对网民问责的教育引导,四是构建网民参与党政干部问责的平台,五是拓展网民问责渠道、建立网络举报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董建新 《传承》2010,(36):110-111
网民参与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通过从网民的视角、政府的视角和党政领导干部的视角,论述了网民参与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认识这一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 《暂行规定》的颁布实施,是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完善领导干部行为规范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增强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问责官员复出机制的构建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科学有效的问责官员复出机制,对于建设责任政府和维护公众利益具有重大意义。问责官员复出机制具有静态结构、动态过程、生态环境、心态系统四个维度。目前,我国问责官员复出的规则体系不完善,官员问责与官员复出的程序断裂,问责官员复出的体制性弊端凸显,复出的内在调控力薄弱。建立统一的复出规则体系,构建责任分类管理机制,加强官员问责与官员复出的动态管理,完善复出中的异体参与机制,以及形成法律制度之外的柔性伦理建构和内在驱动机制,是防止问责官员非正常复出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释了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度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度的主要内容以及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度在实施中需要认真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人民日报》报道,新公布的《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之“第二章”“第五条”明确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一)决策严重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  相似文献   

7.
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这是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完善领导干部行为规范的重要举措。但结合近年来的问责案例,  相似文献   

8.
王先义 《岭南学刊》2011,(2):41-44,59
党政领导干部行政问责是一项新的制度。台州市路桥区实施重点工作责任承诺及问责追究制度的实践探索,既激发了干部工作动力,推进了重点工作的有效落实,也加强了干部日常管理,为组织用人提供了客观依据。但在实践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需要从理念文化、责任体系、实施主体、操作程序、绩效评估以及复出机制等方面进一步的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由权力问责到制度问责;由事故问责到行为问责;由“运动式”问责到经常性问责 14年问责探索,一朝落到纸面。7月1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再次发出中央加强反腐倡廉、整顿吏治的强烈信号。  相似文献   

10.
邓凡 《湖湘论坛》2012,(1):38-40,66
建立行政问责制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当前的试点中存在着范围不广、层次不深的问题,导致行政问责流于形式,目的难以实现,迫切需要进一步推进,突破点在于强化干部的责任意识、提高公众参与问责的积极性、畅通问责渠道、完善问责程序、加快问责立法等。  相似文献   

11.
《民主与法制》2010,(4):62-62
据新华网报道,2009年,全国各地区各部门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有关规定.对7036名领导干部进行了问责。在过去的一年里.从中央到各地问责办法的纷纷出台,到一批批官员被问责下马,在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副主任杨小军教授看来.这表明,党和国家在廉政建设以及公务员作风建设上,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标志着对领导干部问责步入正轨,成为常态。对于问责,领导干部担心害怕不行,感叹无奈不行,就得谨慎施为,尽心尽责,与其被动问责,不如主动自问,抓住先机,主动施为,于人于己于社会都大有好处。  相似文献   

13.
《前进》2015,(9)
<正>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是指党政领导干部在公共管理活动中,由于行为失当导致不良后果而应承担相应法律、政治或道义责任的制度体系。对党政领导干部决策失误问责,既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也是加强对权力运行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的重要途径。一、构建党政领导干部决策失误问责的意义。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的发展彰显了我国政治文明的进  相似文献   

14.
党风廉政建设是我党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抓好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则是这项工程的重中之重。为积极探索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途径,完善自我监督、党内监督和公开监督的工作机制,我们于2000年建立了党政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情况报告和公布制度(简称“廉情公布”)。经过3年实践,这项制度逐步得到完善并收到了良好效果,已经成为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施有效监督的重要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党风廉政建  相似文献   

15.
宁党办[2010]23号2010年3月26日各市、县(区)党委(工委)和人民政府,区直各部委办厅局,各人民团体、直属事业单位,各大型企业:《宁夏回族自治区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试行)》已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宁夏回族自治区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试行)  相似文献   

16.
网络问责,开辟了行政问责的网络视域,拓展了网络时代探讨行政问责制改革发展的理论视角。网络问责不同于传统的问责方式,具有开放性和民主性、大众性和异体性、分散性与集聚性以及便捷性和互动性。当前,我国网络问责存在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网络问责的效率,也严重制约了责任政府的建设进程,迫切需要加快治理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适应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需要,建议对《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进行适当修改。总则中,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将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作为指导原则,规定问责情节,增加衔接条款。问责情形中,科学设定问责门槛,强化对政治建设失职的问责,加大侵害群众利益行为问责力度。问责方式中,统一规定问责影响,细化通报执行规定,完善对党组织的问责。问责程序中,明确启动机制,规范调查措施,限定调查时间,保障合法权益。问责保障中,建立报告制度,健全公开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最近,北京市委将党委领导干部列为问责对象的有关规定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得到舆论一致肯定。这一关注背后,折射出人们对加强党委权力监督、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干部问责制的强烈期待。对党委领导干部实行问责,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而是早已有章可循、有制可依。比如,《党政领  相似文献   

19.
7月1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暂行规定》对决策严重失误,工作失职,管理、监督不力,滥用职权,对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置失当,用人失察、失误及其他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或发生特别重大事故、事件、案件的七种情形,将对有关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舆论普遍认为,这是问责走向科学化制度化的一个标志,表达我党整肃吏治、  相似文献   

20.
有关党政领导干部无为阿责制的理论基础,研究学者众多,研究内容丰富,但这些研究集中在两方面:西方的政治理论和我国四代领导集体的监督问责思想,而对经典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中所内含的有错无为问责思想仅是稍微涉及,未有系统论述。为此,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监督问责思想作一番梳理和探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