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红岩春秋》2013,(1):7-7
2012年9月29日的弗吉尼亚夜空,看不到月亮。中秋前夕,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政务参赞查立友夜访考察团驻地,团长周勇、副团长谭大辉等人向他汇报了工作。30日是中国的中秋节,这天晚上,查立友又携夫人从华盛顿赶到加州考察团驻地,带来月饼,与我们共贺国庆中秋双重节庆。40岁出头的查立友,西服笔挺,普通话口齿清楚,英语标准流利。作为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的政务参赞,  相似文献   

2.
林卫国 《党史纵横》2003,(10):27-29
1973年,冀朝铸正式离开翻译岗位,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名外交官,这当然也是周总理亲自过问、安排的结果.这年4月,冀朝铸跟随黄镇、韩叙赴华盛顿,出任我驻美联络处的参赞.互设联络处,是中美关系改善的重要标志和举措.出发前,毛主席、周总理专门接见黄镇一行,就驻美联络处的使命和工作问题作了重要的指示.毛主席还幽默地说:"联络处比大使馆还大使馆."作为中国外交官重返生活过12年的美国,冀朝铸感慨万分.  相似文献   

3.
<正>我第一次见到敬仰已久的陈毅同志,是在上海。那是1954年的夏天,我国驻印度大使馆参赞康矛召同志和我被外交部委派带领一批参赞、武官和秘书到上海参观学习,没想到身兼华东和上海党政军多种要职日理万机的陈毅同志竟然对我们这个小团体给予了亲切周到的关怀。重视新中国第一批外交官回国参观上海后来成为我的好友的俞沛文同志,当时是上海市的外事处处长。  相似文献   

4.
《湘潮》2016,(10)
正时光似流水,自1979年中美建交至今已37年,但建交前我赴美国华盛顿建驻美联络处的工作经历仍历历在目,令人难忘。抽调人员组建联络处1973年4月,我在外交部西欧司英国北欧处主管挪威工作,正忙于准备接待挪威首相一行访华。某日,司领导通知我去检查身体并告诉我,接待完挪威首相访华后即交接工作,转调去驻美联络处工作。当时我自以为忙完挪威首相接待工作后,总会有一二个月时间准备熟悉有关美国情况,谁知5月18日刚接待完挪威首相从广州回到北京,即接到通知,让我5月28日随黄镇主任夫妇等首批工作  相似文献   

5.
《湘潮》2016,(3)
正1993年5月至1996年7月,我担任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政务参赞。这期间,中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总的来看发展较好,双方也较满意。但与1992年中以建交前相比,两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分歧则渐渐显露出来,成为两国关系中时常遇到的一个麻烦问题。虽然这在两国关系总局中仍属支流、枝节,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双边关系的和谐发展,故中以双方都十分重视,并通过共同努力避免和克服。  相似文献   

6.
华盛顿是我去过的为数不多的美国城市之一。华盛顿的大部分街道被绿荫掩映,而不是被高层建筑的阴影遮盖。这一切,要归结于1910年国会通过的法案限制了华盛顿建筑的  相似文献   

7.
余玮 《党史文汇》2006,(8):24-28
蔡方柏,1936年1月出生于湖北咸宁,1962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专业.历任中国驻法三秘、二秘,外交部西欧司副处长、代理处长,驻法使馆研究室主任、政务参赞、公使衔参赞,外交部西欧司副司长,驻瑞士大使,驻法国大使等;出任过第九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现为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会长、中国欧洲学会法国研究会会长.  相似文献   

8.
我在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任政务参赞期间,曾遇到一起沈阳市前市长武迪生等人在以色列遭遇空难的突发事件. 突如其来的噩耗 1993年11月24日早晨,我刚走进大使馆办公室就听到电话铃声.我拿起话筒,电话里传来了以色列外交部东北亚司主管中国事务的一等秘书伊丽特女士熟悉而又有些异常的声音:“参赞先生吗?我是伊丽特.现在,我向中国大使馆通报一条十分不幸的消息,沈阳市长武迪生和他的助手张力女士不幸殉难了.”我知道,当时武迪生市长正率领沈阳市政府代表团访问以色列,说他和张力女士死亡的消息是真的吗?我听后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怕听错了,忙请伊丽特女士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说清楚.  相似文献   

9.
1975年1月4日,我和夫人雪白离开我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馆乘火车直接赴我驻苏联大使馆工作。两天两夜后到达莫斯科,使馆政务参赞马列和领事郭育山到车站迎接我们。进到使馆,刘新权大使和夫人黄友辛以及其他熟悉的同志都来看望我们。大家热情漾溢,像—股热流温暖了我的全身,我深信  相似文献   

10.
1947年5月到1948年7月,冯玉祥在美国从旧金山到纽约、华盛顿,从向华侨社会街头演说到去美国国会作证,展开了轰动国际舆论的反对美国政府援蒋的宣传,一时卷起了一股“冯玉祥旋风”。  相似文献   

11.
美酒·真情     
陈久长 《湘潮》2012,(9):44-45
1996年4月11日下午4时,我在利马市的中国驻秘鲁大使馆会客室里等候一位客人。这位客人就是秘鲁太平洋大学校长佩雷斯·罗德里格斯。其实,我与罗德里格斯早已接触过两次,也算是老朋友了。这次我接待他的来访,照例由大使馆文化参赞王彦廷作陪。  相似文献   

12.
正2004年5月11日,高盛公司高级顾问乔舒亚·库珀·雷默撰写的题为《北京共识》的调查报告发表,并迅速引起了世界关注"。北京共识"成为替代"华盛顿共识"的国际政治热词。雷默写道":不管中国的改革成功与否,北京共识都已经引出一系列的新思想,这些思想与来自华盛顿的思想截然不同。""不管最终发生什么情况,中国的崛起本  相似文献   

13.
李家忠 《湘潮》2011,(6):38-41
越南是我国南疆重要邻国。20世纪60年代到2000年,我先后4次被派到中国驻越南大使馆工作,任二秘、政务参赞和大使,目睹了中越关系的风风雨雨.也见证了我国外交队伍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月20日12点,奥巴马将在华盛顿的国会山正式宣誓就任美国第56届总统。美国政治版图的天平开始向以“黑小子”为首的民主党倾斜。由此,华盛顿开始进入新一轮“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政治分肥季节。  相似文献   

15.
1759年,弗吉尼亚州一位年轻貌美、富甲一方的寡妇嫁给了乔治&#183;华盛顿.她就是后来成为美国首位第一夫人的玛莎一华盛顿。独立战争期间,华盛顿是大陆军总司令,玛莎深知丈夫责任重大.她独自在家抚养孩子,毫无怨言。1775年12月,玛莎来到波士顿郊外的营地。为丈夫和官兵们洗衣做饭。她的举动深深感动了官兵们.增强了他们战胜  相似文献   

16.
周南 《共产党人》2006,(16):24-28
1971年10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没过几天,出席第26届联大的中国代表团成立,11月9日出发赴纽约,我以一等秘书的身份随行。联大会议之后,中国留下了以黄华为首的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点名要我参加。我这一留不要紧,一下子就是10年,直到1981年11月10日才正式奉调回国内工作。在这10年,我相继担任一秘、政务参赞、大使衔副代表,自始至终负责安理会事务和大会的政治事务。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获悉乔冠华等人灌醉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阿果利后,不禁大怒周恩来喝了30年的酒,醉过四次当有人批评乔冠华是不是因为“文革”审查期间没酒喝,才如此乘机大过酒瘾时,乔冠华说:“不是这样的,我在家有茅台喝!”  相似文献   

18.
正我是四川省潼南县三汇乡(今重庆市潼南区小渡镇)人,1905年出生,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在北平和上海从事地下工作。1927年11月,我担任北平西城区暴动队总指挥,被北洋军阀京师警察厅逮捕,1928年5月越狱;1929年5月,我在上海组织纪念"五卅"示威游行被逮捕,判处拘留40天,关押在提篮桥监狱;1930年1月9日,我在上海组织示威游行,被上海警  相似文献   

19.
1986年6月,我跟随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访问英国。中国驻英使馆参赞向胡耀邦总书记汇报,撒切尔夫人将会在欢迎晚宴的致辞稿中借推崇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而贬低马克思。撒切尔夫人的讲话稿大意是说,中国领导人访问英国的时间太短了,应该到亚当·斯密的  相似文献   

20.
吴德广 《湘潮》2012,(6):42-43
打前站 江泽民作为中国最高领导人访问日本是1992年中日关系的一件大事,意义重大。我当时任外交部礼宾司参赞。3月初外交部让我牵头,率领先遣组赴日为江泽民访日打前站。先遣组包括中办警卫局副局长由喜贵共7人。出发之前,部领导再三叮嘱我们,一定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圆满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