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2001年到2004年,我国每年能源消费增长10.8%,比世界水平整整高出7.8个百分点,能源资源不足、利用效率偏低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长期的制约因素。上海的能耗状况,虽然在国内排名靠前,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是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2.
新能源创造浙江机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慧 《今日浙江》2009,(15):22-23
浙江蕴藏丰富的新能源资源 能源一直是浙江经济发展的“瓶颈”。浙江既是典型的一个能源“穷”省,也是一个能源消费大省。2008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5117万吨标煤,其中一次能源自产率仅占能源消费总量的3.5%,大部分的能源依靠外省输入。  相似文献   

3.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引擎。我国人均能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能源占有量的一半,但单位产值能耗却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其中火电、水泥等8个高耗能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比国际平均水平高40%。为促进能源节约,保障可持续发展,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了要在“十一五”期末把单位产值能耗降低20%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时序演变、影响因素与管控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鹏  代霞 《求索》2015,(1):111-115
面对资源消耗和生态恶化几近极限的严峻形势,中国政府对能源消费总量提出了明确的控制目标,显示出中国政府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决心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意志。尽管在不同年份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的速度有所起伏,但是近30年来,中国能源消费的总量持续增长,能源利用方式依然粗放,业已成为能源消费世界第一国度。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受到经济规模增速、产业结构构成、能源消费结构、城镇化发展等主要因素影响,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任务十分艰巨。中国要实现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目标,应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考核办法、实施碳排放交易、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和低碳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5.
厉华 《中国减灾》2010,(2):38-39
我国作为世界头号煤炭生产大国,煤炭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2008年,我国煤炭产量超过27亿吨,占整个能源生产量的76.5%。  相似文献   

6.
《创造》2006,(7):15-15
2006年7月18日。据最新发布的2006年能源蓝皮书《中国能源发展报告》预计,世界能源消费大国——中国在2010年的石油进口依存度将达到50%。不过。中国正致力于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去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较上年下降了2.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近来,关于能源的话题牵动着国人的心。在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天然气的消费需求迅速增长,并将在未来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 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21%,可是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只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2.4%、天然气仅占1.2%。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仅为1/10。  相似文献   

8.
今年的国际原油价格高涨,国内燃油和煤炭资源紧张,对我国的能源安全敲响了警钟。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都要首先增加对能源消费的需求,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大工业和大农业的生产,又要高度依赖交通运输的发展和燃油的供给,但是中国的能源供给.现在超过一半的燃油要靠进口,燃煤虽然自给.但是煤矿安全、环境保护和交通运输的成本剧增,发展核电和继续发展水电.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制约。中国的经济增长对新增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多地要靠国外进口来解决,  相似文献   

9.
一次能源消费的总量和构成是决定能源安全及能源发展战略的根本性问题。2000年以来,我国能源消费问题凸显,对我国能源安全影响颇大,也对近、中期能源发展提供了战略启示。一、能源消费总量上升过快1.能源弹性系数过高。研究能源总量变化首先要与本国同期的经济变化作对比,其关键参数是能源弹性系数,即能源增长百分率与同期国内经济增  相似文献   

10.
中美能源关系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欣 《长江论坛》2008,(2):49-52
作为制约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能源问题一直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为了确保稳定的能源供应,各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如何处理好作为世界能源消费大国的中美两国间的能源关系问题对世界能源市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中美能源消费现状入手,通过博弈分析,认为中美双方最终将会通过合作的方式实现两国在能源消费上的共赢。  相似文献   

11.
薛永生 《理论月刊》2009,(7):146-149
土耳其地处世界最主要能源产地和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市场之间.1990年代初,土耳其在美国支持下开始推行能源走廊计划,与它东部的能源产地以及西部的能源消费国进行广泛的能源合作,多条跨边界的油气管道修建而成,形成了比较发达的管道体系,具备成为欧盟能源供给中转地的条件,但也要看到,土耳其能源走廊计划面临着俄罗斯强有力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能源消费具有明显而且重要的社会属性,人文发展离不开能源消费的支撑,人文发展与能源需求之间存在内在的相关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人文发展及能源消费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基于可持续人文发展分析框架,本文应用UNDP的人文发展指数探讨世界不同人文发展水平国家与能源消费的关系,就发展中国家而言,其人文发展必须要以消耗大量能源为代价,倒U型路径是一种现实选择;对于发达国家,其人文发展潜力已得到基本实现,能源消费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在不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一定的人均能源消费,具有现实可能性.与此同时,本文引入一个新变量“人文发展追赶能源弹性”,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能源消费的人文追赶问题,并且应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等,对世界能源消费的不平等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作为当前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与生产国之一,能源安全与发展是我国经济建设必须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这对整个世界能源市场  相似文献   

14.
9月13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在国 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结合 “十一五”规划的编制,我国已经拟定能源 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强调了调整能源结构, 加快发展核电、可再生能源和大力发展水电。 张国宝指出,规划可以概括为48个字, 即:“节能优先,效率为本:煤为基础,多 元发展,立足国内,开拓海外:统筹城乡, 合理布局;依靠科技,创新体制;保护环境, 保障安全。”他还透露,全国人大常委会已 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为我国可再生能 源发展提供法律保证。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 消费中的比重,由目前的7%提高到2020年 的15%.可替代化石能源4亿吨标准煤,减 排二氧化碳10亿吨、二氧化硫700多万吨。 他指出,我国不仅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 国,也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国。2004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取得了长足发展。虽然石油及其产品在国际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接近40%,是全球第一大商业能源消费形式,但许多国家都把发展替代能源作为缓解高油价压力、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替代能源在世界  相似文献   

16.
《时事资料手册》2008,(1):58-58
2007年1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本刊摘要如下: 中国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17.
德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实践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伟进  陈伟  易明 《理论月刊》2008,(6):144-147
化石能源(煤炭和石油)的无节制消费,一方面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进而危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会造成化石能源的加速枯竭进而危及国家能源安全.转变能源消费观念,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是冲破当前能源消费困局的理想选择.但是,要将这一选择付诸实施却不得不面临资金、技术,政策甚至观念上的障碍.本文介绍了德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情况,分析了其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成功实践,结合我国的能源消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希望对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许力飞 《理论月刊》2014,(4):143-147
城镇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可分为直接和间接消费两部分,在能源消费的计算中,间接消费的部分要远远大于直接消费的部分,在当今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的时期,研究分析城镇居民间接能源消费的时空特征及趋势,对政府政策的引导和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2000年~2011年为样本期,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对中国居民间接生活能源消费的增长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是,促使间接生活能源消费增加的因素有居民消费总量增加、消费结构变化、城乡消费比例变化和中间生产技术变化,而起到抑制能源消费增加的因素唯有以直接能源消耗系数大幅下降为标志的节能技术进步。因此,调整能源消费的方式和产业结构对城镇居民生活至关重要,还需要引导不同区域不同收入的消费方式向更加低碳的方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07年出台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力争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到2020年达到15%。根据推算,其中风电、生物质能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占4%左右。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 2006年11月5—7日,由世界石油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瑞士蒙特尔能源主办的2006中国-蒙特尔能源圆桌会议在北京凯宾斯基饭店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