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自然美,和美的本质问题一样,都是美学研究中的难题。我仅就自然美谈几点想法,和大家共同研究。一、关于自然美的客观性在自然美的讨论中,对于自然美的客观性,大体有三种基本看法。一是认为自然美是自然事物的属性,具有客观性。二是认为自然美是意识形态性的,不具备客观性。三是认为自然美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离开人的生活,自然美便不存在。以上三种看法,本质上是两种意见,一是否认自然美的客观性;二是承认自然美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2.
我赞同这样一种观点:自然美的本质在于“自然的人化”。提出这个论点的理论依据,就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关于“自然的人化”的思想。这就是说,要从自然和人、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的关系中去研究和分析自然美的本质。以下从两个方面作一些具体的分析,并以此就教于崔自铎等同志。一、从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的辩证关系中来揭示自然美的本质崔自铎同志在《关于自然美的若干问题》一文(载于《理论月刊》1986年第8期)中表示,他不赞成“离开人的生活,离开自然和人的客观关系,自然美便不存在”的看法。他写道:“我们可以说,在宇宙发展过程中,曾经有过只有自然美,但却没有社会、没有审美主体和审美意识存在的时期;  相似文献   

3.
黄艺农 《湖湘论坛》2001,14(1):83-84
美学界有些论者认为,“自然美是人类出现以前就存在的”。我们的观点是:自然美是在人类出现以后,在人的社会实践作用下,由自然物逐渐转化而成的。这个观点,基于对如下前提、条件和根源的理解。  一、理解自然物转化为自然美的前提  弄清美的形象和美的联系与区别、自然物和自然美的联系与区别,是理解自然物转化为自然美的前提。  美的形象是客观实体,即具有美这种本质属性的具体可感的事物。美则是美的形象的本质属性——悦情功能性,即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能与人的求悦性相容的属性。美这种本质属性寓于客观事物之中,决定着一…  相似文献   

4.
简论自然美     
一、自然美的特殊性 对美,人们习惯于分为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三类,实际上艺术美也是社会美,应该说是两类:社会美与自然美。 自然美有没有社会性?是不是一种客观存在?这是我们需要弄清楚的两个问题。为了弄清这两个问题,我们先从自然美的特殊性谈起,  相似文献   

5.
“社会实践说”在中国美学界是一个很重要的流派。由于这一流派主要的理论根据是马克思早期关于“人化自然”的理论,所以他们在创立美学理论体系时,虽有不少可资借鉴的东西,但也确有许多无法克服的难点。本文提出三点质疑,向美学界求教。 一、整个自然界都“人化”了吗? “社会实践说”认为:“人化的自然”是美的唯一的自然形式。“无论哪一种美,都必须有感性的自然形式。一个没有形式(形象)的美那不是美。这种形式就正是人化的自然”。(引自《美学》第三期第17页)我认为,这种把“人化自然”看成是美的唯一的“感性的自然形式”的观点,将会遇到一个难以克服的矛盾。因为,人们会问:如果“人化的自然”是美的唯一的感性自然形式,那么,非人化的自然界有没有美呢?要说它没有美吧,那是明显的不合实际。古今中外很多美学家都承认“非人化的自然界”有  相似文献   

6.
读了《求索》1981年第2期陈望衡同志的《简论自然美》,我认为他没有划清美和美感的界限。 当他写到“自然美的形式美具有较大的独立性”时,就把美感当作自然美的属性了,他说:“我们判断一个自然物美不美,常常考虑它的形式美不美,而对它的内容是否‘美’,则摆在次要地位。”所谓“判断”、“考虑”,实际上就是一种美感。而当他以蝴蝶佐证他的观点时,使用的材料仍然是人们对蝴蝶的美感经验。  相似文献   

7.
李达丽 《求索》2005,(10):182-183,108
关于五四文学革命运动的性质,历史学界一直有不同的见解。其中有两种主要的观点各执一说,影响很大。一种观点认为五四文学革命运动是资产阶级文化思想领导的,一种观点认为五四文学革命运动是由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前一种观点强调了五四文学革命运动同西方先进文化的联系,突出了五四文学革命运动的世界性,后一种观点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李大钊、陈独秀等对新文学运动的领导以及早期共产党人邓中夏、恽代英、沈泽民等与新文学运动的关系,突出了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影响以及早期共产党人对五四新文学运动的指导。我认为,这两…  相似文献   

8.
美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不同观点的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回答。关系论者认为,美存在于主客观的关系当中,是主客观的一种相互关系。这些见解,对于人们进一步探索美的奥秘,理解美的本质,无疑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美包括作为人类劳动成果的工艺美和生活美两个部分,共同特征在于:以“善”的形态表现“真”的内涵,其实用功利性相对突出。自然美从总体或本质上看也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由于人类的劳动实践使本来威胁和限制着人的陌生、可怕和异已的自然界变成了对人有利、可亲,确证人的自由本质的人化的自然界,从而诞生了自然美,它以“真”的形式表现“善”的内容,合规律性中积淀着合目的性。艺术美作为一种物态化的心灵自由的形式,其内容是对社会美的自觉反映,其形式是对自然美的自觉运用,因而是美作为“自由的形式”的最高表现。  相似文献   

10.
社会美这个术语,在美学史上过去是没有见到的。因为过去的哲学家,对于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包括某些社会事物,都称为自然;或者他们不认为在自然之外还有什么客观的社会事物。因而他们认为一切客观事物的美都是自然美,不认为在自然美之外还有什么社会美。现在我们承认在客观存在的事物之中,除自然界事物之外还有社会事物,两者的本质是各不相同的。于是也就要承认在自然美之外还有社会美。因为自然界事物作为客观存在具有它的自然性,即是不参与人力的或不依赖于人类生活的;而社会事物作为客观  相似文献   

11.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国内学术界基本存在两种看法:一种是把人的全面发展看作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一种则割断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的联系,把它纯粹看成是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事情。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首先,马克思仅仅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将人的全面发展同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联系在一起,而在早期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主义原理》、《共产党宣言》和后期的《资  相似文献   

12.
目前,理论界对于经济制度与运行机制之间的关系存在不同的看法,原因之一就在于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一种观点偏重于考虑生产力与运行机制之间的联系,认为运行机制与经济制度不存在直接的关系,运行机制主要受生产力状况制约——同样是社会化大生产,尽管经济制度不同,也可以采用相同的机制。另一种观点则偏重=r考虑运行机制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联系,认为经济制度与运行机制只是单一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即有什么样的经济制度,就有什么样的运行机制与之相适直。我以为,运行机制实际上具有既表现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除了以往争论激烈的一些老问题外,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关于"国企定位和改革出路",当下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国企已经异化,出路在于民营化;二是国企仍是中国经济中坚力量,其弊端可通过完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加以解决。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问题的讨论,最吸引眼球的是北京大学林毅夫和张维迎这两位教授之争。关于"政府作用的范围",当前主要有宽窄两种观点:一种是政府除了创造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外,还应适当地对经济进行必要的干预;另一种是凡是公民能解决和市场能调节的,政府就都不要管。关于政府如何作用,也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认为经济干预要恰当;一种认为要平等地对待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到底有没有垄断"问题上,目前并没有取得共识。有观点认为,"没有垄断";也有人认为"垄断客观存在";还有人认为,有一种垄断叫"反垄断"。  相似文献   

14.
在人民币价值基础的长期争论中,存在两种与"正宗思想"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人民币直接代表劳动时间;另一种认为人民币代表百种商品.主张这两种观点的同志,看到了价值形式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新特点,并企图在理论上加以说明.因此,这两种观点实际上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都有其可取之处.不过它们在对价值形式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上还有一定差距,都没有准确提出测量人民币币值的科学方法,因此又都有欠妥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采取什么方法,才能使我们的认识比较正确呢?我提出以下几个方法,看行不行,同志们可以试一试。全面。看问题往往容易产生片面性。比如这个茶杯放在桌子上,对面的人看见茶杯是有花没有把的。可是这面的人看见茶杯是有把没有花的,两人各看到一面,都是片面的,都不全面 如果两人把各人看到的一面“交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法学界对我国刑法第27条第一款中的“起辅助作用的”从犯有不同的认识,主要存在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其中的一种观点认为起辅助作用的从犯就是帮助犯,即起辅助作用的从犯与帮助犯是等同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起辅助作用的从犯只是帮助犯的一种,辅助作用的从犯与帮助犯是不等同的。笔者认为,这两者观点的表面上看是对起辅助作用的从犯的不同理解的对立,实际上是对从犯与帮助犯之间的关系存在不同看法的对立。前一种观点实际上认为我国刑法上的从犯与帮助犯是一种包容关系,而后一种观点实际上认为我国刑法上的从犯与帮助犯是一种交叉关系。笔者认为,我国刑法上的从犯与帮助犯是一种交叉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 在提出“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命题之后,理论界曾就坚持与发展的关系问题进行过激烈的讨论。在讨论中有两种观点是不可取的。一种观点认为,坚持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离开原来的基础、不坚持原有的一般原理和观点,就谈不上继续发展,甚至会偏离正确的方向,使发展扭曲变形,以发展为名,行歪曲、否定之实。另一种观点则相反,认为发展是坚持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发展就谈不上坚持,若坚持只能是坚持过了时的僵死教条,并提出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和唯物史观关于阶级斗争学说这些最一般的原理都失去其现实实践意义,其他还有多少原理可以坚持呢?不发展是没有可坚持的。这两种观点,都割裂了坚持与发展的真实关系,是有片面性的观点。我们认为,坚持与发展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二者之间是互为前提、互为基础、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的关系,它们统一的基础是实  相似文献   

18.
张敏 《台声》2004,(1):30-32
从1993到2002年的10年间.在全国各地.几乎随处都可以看到“NB自然美”那亲切而又醒目的红底白字招牌;而自2002年到如今,全国的“自然美”招牌,又改变为以碧绿欲滴的树叶绿为底色的“自然美SPA生活馆”,从而与大陆民众生活更加贴近。据统计,“NB自然美”总裁蔡燕萍在海峡两岸竟开有连锁店近2000家,年营业额超过25亿元人民币。其中,仅上海、北京两地.便各有200多家的连锁店。“自然美”上海总部副总经理李悦心女士.原为台湾台中广播公司副总经理,两年前加盟“自然美”:同是媒体中人,故而她对我们这些“老记”格外关照,不但全程陪同,而且把蔡燕萍与“自然美”介绍得既详尽又精妙。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代园林的建造要充分运用到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中国传统园林崇尚的是自然美,追求自然山水之美,在设计上讲究师法自然,造园时不对园林进行彻底改造,而是在原来的自然之美上增补一些情感进去,力求把自然中的高中形态都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在刑事侦察学的研究中,会经常遇到“现场调查”和“调查访问”这两个概念。如何划分这两个概念的界限,认识往往不一致。笔者就这个问题谈点浅见。“现场调查”和“调查访问”两个概念有三种传统的认识:1.认为“现场调查”与“调查访问”是一个概念的两种叫法;2.认为“现场调查”与“调查访问”两概念之间是种属关系;3.认为“现场调查”与“调查访问”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概念。笔者认为以上三种不同观点都有片面性,未能把握二者的本质和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