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对象是国家各级权力机关。"依法治国"的本质,就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所以,反腐倡廉必须纳入法制化的轨道。总结我国和世界其它国家的经验、教训,要在源头上预防和解决问题,就是依法约束权力。法制具有长期性、全局性和根本性。当前滥用权力,导致腐败,已成为腐败现象的主流,如何有效地对权力进行法律监督,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基于上述考虑,本文仅对"权力的法律监督"这个问题进行论证和探讨。因为这个问题,不仅有理论意识,而且有更重的政治意义,就个命题本身有很强的现实性、迫切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辽宁省沈阳市原市委副书记、市长慕绥新和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向东分别伏法,以及同案的其他犯罪分子受到法律的严厉惩罚,人们欣慰地看到,历史是无情的,法律是公正的。人们在痛恨贪官污吏,斥责社会腐败现象的同时,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我们国家在社会转型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过程中权力腐败现象层出不穷,并且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遏制权力腐败的恶性蔓延。本文以“慕马”案件为切入点,深入剖析,试图找出权力腐败的根源,并提出积极的对策,以预防和遏制权力腐败。  相似文献   

3.
法官的权力——中国法官权力约束制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法官权力的约束一般是在三个制度框架范围内进行的 :政治与行政的 ,道德与宗教的 ,法律与程序的。中国的法官在法律领域拥有重要的、无序的权力 ;在政治与行政制度框架内权力则极其微小 ;宗教与道德的多元化则使在该领域中法官的权力未能受到有效制约。权力制约是柄双刃剑 ,既可能对有条件产生腐败行为的权力领域构成约束 ,也可能加剧该领域腐败现象的蔓延。由于中国的法官在承担公正司法和维护社会正义的责任方面缺乏条件和能力 ,而在法官真正滥用权力时 ,国家与社会则又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能力 ,因此 ,通过建立一个要求法官必须充分、公开说理的法律制度 ,在特定的法庭空间内 ,在法律的框架内 ,保证同时又约束法官的权力 ,才能真正做到司法独立 ,也才能真正约束法官权力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我国各个行业和领域都不同程度存在着腐败现象,其根本成因在于对权力监督失控,法律对行政负责人的权力约束缺乏硬性规定,下级监督上级制度形同虚设,鉴于此,文章从不同地角度提出了四个加强权力监督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文摘博览     
健全法制是反腐败的根本保证数十年来,党和政府一直不懈地进行反腐败斗争,但腐败现象仍屡现难消。究其根源,在于缺乏健全的法制。反腐败的实质就是实施有效的公共权力制约,最终使公共权力的行使法律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6.
1994年9月24日云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云南省社会法律咨询服务若干规定》。它标志着云南社会法律咨询服务活动及管理走上了法制的轨道。《若干规定》提出,“鼓励社会团体和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人员依法兴办社会法律咨询服务机构,依法执业,依法享有权利义务。”《若干规定》最大的特点是限制权力进入市场,反对不正当竞争。它明确规定“社会法律咨询服务机构不得冠以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社会团体的名称;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检察机关不得向社会提供有偿法律服务,…  相似文献   

7.
遏制职务犯罪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职务犯罪为首恶的腐败现象,已经或者正在侵蚀着社会健康肌体。遏制职务犯罪的滋生蔓延,教育是基础,道德是规范,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科学和民主则是“基础和规范,保证和关键”的必备条件。目前,打击职务犯罪,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战果,但是,法律的作用还未能充分显现出来,一些未被查处的职务犯罪者依然“恶作不断有,赃钱时时收,犯罪天不怕,公权私有化”。进一步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来遏制职务犯罪确有其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一,要构建公开公正、科学民主的权力运行机制。除依法必须保密的机密工作外,其他权力运作程序和操作过…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腐是打击腐败现象的主要手段,为此必须实现权力配置划分的法治化,权力运行程序的合法化,权利行为责任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律师制度,是人民律师按照法律规定,参加诉讼活动,依法保护被告人的诉讼权力和合法利益,处理有关法律事务性工作的一项制度。这项制度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律师制度,与旧中国的律师制度有着本质的不同。旧中国的律师制度,从根本上说是为剥削统治阶级服务的。这首先是由于,反动政府所制定的法律,是代表着剥削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的。在旧制度下,  相似文献   

10.
预算领域较为普遍存在的预算倒逼现象、失衡现象和隐性腐败现象,有其深刻而复杂的社会根源。但预算法制的不健全,导致预算编制运行机制不严谨、预算执行制约机制失控以及预算违法责任机制缺乏足够威慑力,是其根本所在。因此,预算法律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必须围绕此三环节来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大学日益激烈的竞争以及大学中权力腐败现象的存在与蔓延 ,要求大学必须依法管理。大学腐败同样是权力腐败 ,需要改革以解决权力制约的问题。同时大学法治建设也需要以权利保护为宗旨 ,并实现规则治理。  相似文献   

12.
腐败与行政管理之间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因子。从起源看,两者的实施和完成都依赖于公共权力,公共权力在一定程度上是两者产生的前提和基础。从存在范围看,两者都存在于政治领域,与政治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从后果看,两者都会对公共利益产生重大的影响,不同之处在于腐败必然损害公共利益,而行政管理以维护公共利益作为其终极目的。这些共同因子的存在使行政管理与腐败现象之间产生了某种共性,也使从行政管理学的角度研究腐败现象成为一种可能。从行政管理学的角度对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应主要围绕公共权力来进行。有些腐败行为是行为主…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反腐败斗争的实践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腐败现象无不是在权力高度集中,缺乏透明度,缺乏监督制约的情况下发生的。公开是最有效的制约。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近年来各地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积极推行公开办事制度,并取得较好效果。实践证明,这一举措是发挥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强化对权力制约的有效措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要而有意义的工作,也是政府机关改进工作、保持活力、防止腐败现象的重要力量源泉。实行公开办事制度,首先要确定好公开的内容和公开的方式。笔者认为,除法律规定应当保密的…  相似文献   

14.
谈当前高校依法治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我国目前高校依法治校当中存在的高校与学生之间法律关系认识错误、高校自主管理权滥用、高校管理者和学生法制意识淡薄以及学生缺乏有效的维权途径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侯学勇 《法学》2014,(4):56-65
我国司法权力运行不规范、冤假错案多发的主要原因是司法权力运行中行政化思维根深蒂固,学者们有针对性地提出许多去除行政化、提高法官独立程度的改进建议,但司法权力的实际运行状况依旧令人堪忧。理论建议难以被实践采纳的根源在于我国司法权力运行过程中的价值缺失,不仅法官普遍地缺乏法律至上、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之价值观念的支撑,而且现行司法制度也缺乏对这一价值观念的贯彻与保障。唯有进一步完善司法价值体系,才能有效改变目前司法权力运行不规范的局面。欲去除我国司法权力运行中的行政化思维,构建正当的司法价值体系,必须在加强法官法治意识和审判独立意识的同时,将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观念真正贯彻到司法制度的改革进程中去,才能有效保障司法权力的规范运行。  相似文献   

16.
《法学》1986,(4)
一国的统治权是与法制密不可分的。法制是统治权的标志。世界各国,自古至今,莫不有法,之所以如此惊人地相似,就是因为法制体现着统治权力。自社会分离出居于社会之上并掌握政权的统治者后,就要制定各种法律以强化自己的统治。然有了法律,并不等于就有了法制。因为法制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统治者利用手中的权力制订法律之后,还要能够凭藉这种权力有效地执法、司法,教育民众守法,使法律能贯彻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才可算有了法制。法制的过程就是统治阶级权力稳  相似文献   

17.
论法制模式的转换——建立民主商品经济的法制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1989,(4)
依据主体的所有制性质的经济立法,是通过法律否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导致主体间竞争的不平等。没有义务和责任对权力的约束,权力运行就在事实上失去法度。发挥法制对改革的巨大作用,按照民主——商品经济的法制模式健全和完善我国的法制。  相似文献   

18.
论依法执政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建璋 《行政与法》2005,1(8):40-43
实现依法执政应从观念、法制、体制和机制四方面创新入手。观念创新即实现观念上的五大转变:从权力本位向权利本位转变、从权力至上人情至上向法律至上转变、从泛道德主义向德法并举转变、从国家本位观向人民本位观转变。法制创新:实现国家权力资源的配置法制化、党的执政权及其行使程序法制化、党执政活动的监督法制化以及完善宪法监督制度。体制创新:建立和健全市场经济体制,理顺和创新党的领导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和健全权力分离机制、监督机制、约束机制以及道德推动机制、执政党社会双轨推动机制。  相似文献   

19.
佘峥嵘  芦荡 《江淮法治》2014,(14):52-52
法制,又称为依法而治和以法治国,是一个对法律存在目的的认识和信念,即法律是政府管理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20.
职务犯罪是权力异化导致的严重的腐败现象,对构建和谐社会构成了巨大威胁,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和人民民主政权。本文指出预防职务犯罪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网络体系,特别是要构建完备的法制网络体系,科学的配置权力,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才能真正达到预防职务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