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湘民 《广东民政》2009,(12):48-49
人要健康长寿必须养生得道。所谓“养生得道”就是懂得按照生命的客观规律养生。养生包括养神(或叫养性、养德、养心、养魂、做人)和养身(或叫养形),养生重在养神。  相似文献   

2.
<正>如今人们注重养生,凡与健康有关的内容都容易引起大家的兴趣。前不久,天津电视台约我讲了八集服饰与养生,取名为"穿出健康来"。结果收视率很高,熟人们见我便谈论起如何着装……我说,养生应该先养心,着装也应该先了解一下古人的服饰观。不是有件衣服就行,也不是单单为了御  相似文献   

3.
养生先养胃     
中医认为“胃乃后天之本”,故有“养生先养胃”之说。胃部养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忌食生冷辛辣 因为这样的食物多具有强刺激性,大量食用容易导致急性胃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向雪晴  李晓东 《求索》2014,(10):179-182
养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武则天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养生家。武则天养生观主要包括动静兼修的健身观、心态平和的养心观、爱好高雅的情趣观和中药护肤美容的养颜观,具有动静结合、性命双修和休闲逸情三个主要特征。武则天动则养身,静则养神,趣则养心的养生方法,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养生内容,也给现代人养生带来了有益的启示:动静有常,和谐适度;心静神安,心神合一;包容大度,心态平和;爱好广泛,情趣高雅。  相似文献   

5.
养生先养心     
正古代寿者彭祖倡导养生之道,乃"固守本真"。这说明养生要的就是简单的事,无复杂之理。养生之法说穿了不过是"遵循自然而已"。庄子说:"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能得人乐者,处世有智慧,事事皆顺心;能得天乐者,与天地相和谐,自然健康长寿。这一点说明,与天和便是所行一切皆与天地相结合、相适应,不与自然偏离,更不与自然违逆。人的生命在于养,养生之根本在于天、地、人和谐,尊重人之本性,做真实的、诚实的人。"以佛养心,以道养  相似文献   

6.
有没有最省事的养生方式?不吃不动,闭上眼睛,一觉醒来就能达到养生效果,相信这对于怕麻烦的都市人非常吸引。 其实,人的一生有1/3的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正确的睡眠方式与良好的睡眠状态,与养生关系密切。传统中医以“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认为睡眠有“养阴培元”之效,对于养生健身、延年益寿非常重要;清代学者李渔也指出:“养生之诀,当以睡眠为先。”我国民间则有“不觅仙方觅睡方”、“吃人参不如睡五更”的养生经验。  相似文献   

7.
周琴 《今日广西》2014,(3):58-58
“养生”是当下最热门的生活话题,但是对现在常见的“养生讲座…‘养生书籍…‘养生大师”一定要慎重理性对待,切勿一不小心上了“伪养生”的当。特别是在这“吃”上,我们一定要擦亮双眼。  相似文献   

8.
吕庆建 《前沿》2014,(15):75-76
易太极思维最充分地体现了易之道,可以说它体现了自然、社会和人运动变化的大规律,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大法则,包含着对待和流转两个方面,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对中医养生理念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体现在“整体性”思维与“顺天应时”,“阴阳中和”思维与“阴阳调和”,“忧患”思维与“未病先防”,“取象比类”思维与“象义药食”等几个重要关联。还需要进一步运用易太极思维指导人类的养生实践活动,创新中医养生理念,以佑天下人之安康。  相似文献   

9.
中医养生的最高境界之一是“治未病”。早在《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古人就曾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由此可见,“治未病”是内经理论体系中的重要部分,甚至贯穿于《黄帝内经》始终。所谓“治未病”,可以概括为“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两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刘伟 《今日海南》2011,(2):21-21
过年了,“养生”二字在中国大地上又火了一把,人们走亲访友送的是“养生”、团圆聚餐吃的是“养生”,无论何事何物粘上“养生”就备受欢迎、遇上“养生”就身价百倍。这种现象其实并不奇怪,其实中国自古就有“责生”的传统,“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养生文化对中国人影响甚大。尤其在改革开放之后,群众物质生活得以极大提升,随之而来的便是对健康的重视和对养生的需求。加之现阶段看病难、看病责的问题仍然严峻,养生祛病、健体强身成为百姓典识。  相似文献   

11.
<正>一、养生关键在养心什么叫养生──养生最主要的是从性格上和态上修身养性。古人云:"性格决定命运",以种平常心来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对待学习,对待子女,对待同志,对待亲友,"自古仁者多长寿"。一个人怎样能把握自己,做一个长寿的人,一位朋友说的好,"三分天注定,七分靠自己"。"三分天注定"是指基因和遗传,中医指的是先天  相似文献   

12.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将中医养生的主要原则和方法总结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和于术数”中的“和”即中和、适中.含有适当应用之意:“术数”,这里特指养生的方法和技巧。中医养生不仅有自己的一套完善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如今养生书籍的作者,最火莫过于曲黎敏、马悦凌、张悟本这“三驾马车”了,如果你不知道他们是何许人也,那么你就OUT了!  相似文献   

14.
罗世敏 《当代广西》2010,(24):61-6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之道”日益被人们所重视。但如何养生,见仁见智,而养生方式,林林总总,其中尤以山地养生旅游为人们所推崇。山地养生旅游是目前国际上最具发展潜力、最环保的旅游产品之一。其核心概念是让人们在自然景色秀美、生态环境优良的山地通过参与各种养生项目活动,达到养生的目的,同时不损害环境,是山地旅游与专项养生旅游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今日中国:您的医馆为什么叫养生医馆呢?能给“养生”下个定义吗? 孔令谦:养生与中医分不开,三分药七分养。孙仲藐写过《大医精诚》,中医不完全是看病,医惠之间是一种互相尊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养生先养德     
如今国家实施“以德治国”,社会崇尚“以德为首”,个人健康也当行“以德养生”。倡导“德养”,道理有五:  相似文献   

17.
哲理养生     
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提出了哲理养生的说法,叫作“六然四看”。“六然”是指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医道同源,十道九医”。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医生,孙思邈、华佗、扁鹊等,多是道长出身。道家“贵生”,看重身体,拥有完整的养生体系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朴载荣 《传承》2013,(4):132-133
《抱朴子养生论》虽然只有不到一千字的篇幅,但却引起了历代研究葛洪神仙和养生思想的思想家们的关注,这是因为这本书被冠名以《抱朴子》,所以使人们相信它是葛洪所撰的。从此书的整个体系和内容来看,它一味强调“养生”的重要性,即主张除去六害、十二少原则、饮食起居、养神、房中术等。这种观点虽然受到葛洪的影响,但更接近于陶弘景《抱朴子养生论》的养生理论。  相似文献   

20.
《新疆人大》2014,(3):47-48
一年之计在于春,做好春季养生保健,可以让您健康一整年。春季阳气生发、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生机盎然,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但是,也是各种疾病复发的季节,中医称“百草回芽,百病发作”。因此,在春季时节,我们一定要做好春季的养生保健,为一整年的健康打下基础。无论你是正值青年、壮年,还是老人、孩子、孕妇及产妇,都应当跟随我们一起学习春季养生全攻略,为自己的健康“买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