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31年来。陈少勇由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一步步地向政坛迈进。在老百姓眼中。陈少勇被人记住的。不是他的政绩。而是他层出不穷的风流韵事和他对“情色文艺”的宣扬。  相似文献   

2.
出身于农家的局长迈错第一步  1994年9月,农家娃出身的任运潮,坐上了蓝田县地方税务局长的头把交椅。凭着他对蓝田县山山水水的朴素感情,上任伊始,他不负众望,工作干得有声有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禁不住势利小人的阿谀奉承和心怀叵测者用糖衣炮弹的进攻,开始飘飘然起来,手中的权力也在不知不觉间嬗变成一种能生钱增利的特殊商品。  1997年12月,蓝田县A乡因年度税收任务未完成,乡领导急中生智,将任务分解到各企业。该乡水泥厂厂长为少缴税款,便找驻地税所所长张××协商调税,张因权力太小,便请示任运潮,任同意给该乡…  相似文献   

3.
1993年初,担任辽宁省丹东市继电器厂宣传科长的齐炳义落聘了,成了下岗职工。一时间,他困惑、苦闷、沮丧,寝食不安。“难道我就这样趴下去吗?”要强的他,苦苦地思索。一天,他在电视里看到新媳妇坐花轿的镜头,眼睛一亮:为什么不将这一古老的民间习俗来个“古为今用”呢?这样不仅可以活跃人们的文化生活,又可以作为自己谋生的手段。他的想法得到了亲友的支持。于是他自己动手,画草图、做花轿,又雇了四名轿夫,正式成立了龙凤轿行。装饰华美的花轿在铿锵的锣鼓和悠扬的乐曲声中一晃三摇,悠悠而行,在风景秀丽的沿江开发区文化广场…  相似文献   

4.
抚松县兴参镇阳岔村年轻的党支部书记刘吉文,把一个远近闻名的穷村子变成了全县有名的小康村,他的故事成为当地广为流传的佳话。 “强村梦” 阳岔村是一个偏僻的林区小山村,受旧的生产方式和偏僻的地理环境制约,集体经济薄弱,村民生活水平较低。1995年底,从市中医学校毕业的刘吉文,毅然放弃了自己年收入4万多元的诊所,挑起了组织上交给他的重担──任阳岔村党支部书记。上任的第一天,刘吉文就被人围住:小学校长找他解决校舍维修费用问题;贫困户找他帮助解决孩子上学的学费;年龄大的人找他解决路不好走的问题;小青年找他解…  相似文献   

5.
风流误     
风流误□一丁在汉中市汉台区公安局巡警队办公室,面对巡警的讯问,曹明亮虽然头上冒汗,但心底里一阵阵发冷。一小时前,他正和卖淫女李×风流鬼混,但现在……!今后……?曹明亮是汉中市略阳县两河口镇党委副书记。前几年在邻乡办企业颇有建树,私欲也渐渐充盈起来,1...  相似文献   

6.
刘闻振 《新湘评论》2004,(12):38-39
我认识刘刚毅纯属偶然。一天,一位友人邀我赴一次家宴,说宴会的主人日前刚获两项国家专利,在光学领域里造诣颇深,他就是刘刚毅。  相似文献   

7.
耿飚是人民解放军的一名功勋卓著的战将。在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他先后任红四团团长和第一师参谋长,率部斩关夺隘、所向披靡、屡建战功、声威显赫。在他的回忆录中,第四章写的就是长征。  相似文献   

8.
风流奸雄汪精卫,究竟是怎么死的?正史说他病死在日本。其实那是一场假戏。汪精卫的死因,固然起于旧创复发,但真正送他上西天的,还是军统戴笠买通医生护士,下毒暗杀的。这一桩诡谲离奇的公案至今鲜为人知。汪精卫,又名兆铭,字季新,1883年生于广东番禹,1903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担任《民报》主编,1910年因参加暗杀清摄政王载洋而闻名天下,深得孙中山赏识,历任国民党及国民政府各项要职,是蒋介石的头号政敌。抗战爆发后,汪精卫暗中同日本相勾结,表面打着“和平救国”的幌子,于1938年12月18日逃往越南河内,发…  相似文献   

9.
海亮  文心 《党建文汇》2004,(4):33-33
一个花容月貌的女人,因仰慕一个官员的才华风度,贪恋他手中的权力,心甘情愿地当了他10年的“公开情人”。这期间,她与官员的其他情人展开多次“较量”。直到青春耗尽,她才最终从梦中醒来。  相似文献   

10.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是对古代贪官的真实写照。谁曾想,历史车轮转至20世纪90年代,原江门市建设银行北郊支行行长决治平,比古代贪官更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自从拜倒在一个又一个女人的石榴裙下之后,为供其糜烂生活的花费,四处出击,大肆受贿索贿,从1993年9月至1994年9月,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受贿340多万元,差不多平均每天达1万元。一头钻进诱惑的绳套洗治平,广东省江门市建设银行北郊支行行长。1992年底,他与客户到江门某酒店吃饭,遇到一位年轻美貌的服务员,洗治平不禁神魂颠倒,色迷迷地打听此小姐的来历。洗行长开口询问…  相似文献   

11.
我认识刘刚毅纯属偶然。一天,一位友人邀我赴一次家宴,说宴会的主人日前刚获两项国家专利,在光学领域里造诣颇深,他就是刘刚毅。刘刚毅的父亲从事的是玻璃业,故其从小就与玻璃打上了交道,他常常独自到废品店收购破旧玻璃回家裁划成眼镜片毛料、小镜子、手电筒玻璃之类的小产品换钱买米,一双小手经常被锋利的玻璃碎片划得鲜血淋漓,随父学艺的经历亦使其踏入了光学领域的疆土。1964年他进入长沙眼镜厂后,刘刚毅从普通学徒做起,什么加工制作、磨眼镜镜片等,只要是车间安排的活计他都是尽力做好,技术上他一学就会,一点就破,深得车间主任和厂领导…  相似文献   

12.
丁新民是个土生土长的梅河人。已届不惑之年的他,曾驾车搞过运输,也办过企业,还开过照像馆搞过彩扩。照实说,钱也没少赚,可他总觉得不过瘾,总想干件大事。琢磨来琢磨去,他看出一个门道:经济发展越快,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就随之提高,对食品的要求就越来越高。追求品种多样化、精细化。搞食品开发肯定会大有所为。好个老丁,说干就干。他运足力气,把多年来积蓄的家底全都拿了出来,经过几番努力,“新民食品厂”终于在一阵鞭炮声中挂牌开张了。这是1988年春天的事儿。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农五师八十八团通过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引导和扶持职工发展自营经济,使许多职工依靠自主经营闯出了一条致富大道。 现年31岁的李富春是八十八团七连的一名回族职工,在团场鼓励职工发展庭院经济优惠政策的启发下,经营起了庭院养殖业。创业初期,他在连领导和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借贷买来了两头牛、3匹马、7只羊混合放养。他经常向有经验的老牧民请教,向连队兽医学习疫病防治技术,并买来一些畜牧业和兽医书籍进行自学。他还坚持饲料配方科学化,防疫制度规范化,使所养的牛羊成活率高、育肥快、出栏周期短。经过几年的滚动发展,到目前,他已有马54匹,牛  相似文献   

14.
他仰望着铁窗外从附近村庄里升起的缕缕炊烟,头一回感到远处的家是那样温馨、可贵。但是,值班民警在看守所走廊外来回巡逻的威严脚步声使他顿然醒悟到:自己已经从昨天的司法局副局长沦落为今天的罪人。回忆起刚刚落幕的那一桩桩往事,他禁不住颤抖起来,瘫倒在冰冷的水泥地上。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新时代的改革者,只有跃上市场经济大潮的潮头,才会写出属于自己的风流之歌! 本文主人公臧禄的成功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说是偶然吧,是因为当初他从松江河林业局调到吉林制材厂,只是极为平常的人事调动,他也并没有想到能有今天的成就。他有时开玩笑说:“如果没有当时吉林制材厂的重重困难,也许真的不会出现这大好局面。”是逆境出英才,还是自古英雄多磨难?这都有一点儿,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当初臧禄不调到吉林来,在任何位置上也都会有所作为的,因为时代给人的机遇几乎是平等的,就看每个人能否把握住、利用好。臧禄的才能潜力是固有的,他把握机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自称曾和28位女人试婚的顾绍喜,为了女人,将资产达1500万元的国企“蛀”成了烂摊子。享受到当官种种好处的他,身陷囹圄以后,不思悔改,还要做在看守所当官的美梦……承办他的案件的检察官说:“办了这么多年的案子,和无数形形色色的贪官接触过,像顾绍喜这么能出丑、愿意出丑的人还是第一次遇到。”  相似文献   

17.
传奇美国拯救饥饿奖、世界粮食奖、以色列沃夫奖、泰国金镰刀奖先后授予了中国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有人曾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这位有着古铜色皮肤的科学家,就像一位普通的农民,经常两腿沾满了泥星,穿梭在田间地头。然而,他研究的三系法杂交水稻却成为世界上首例成功的杂交水稻品种,他培育的杂交产品在中国的水稻种植面  相似文献   

18.
传奇美国拯救饥饿奖、世界粮食奖、以色列沃夫奖、泰国金镰刀奖先后授予了中国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有人曾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这位有着古铜色皮肤的科学家,就像一位普通的农民,经常两腿沾满了泥星,穿梭在田间地头。然而,他研究的三系法杂交水稻却成为世界上首例成功的杂交水稻品种,他培育的杂交产品在中国的水稻种植面  相似文献   

19.
宋凤城没有料到,自己的龌龊之举真的会如此迅速地断送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凡事就怕出现始料不及的结局。这是他亲身体验后才领会到的,只是领会得太迟了。 现已53岁的宋凤城,原系抚顺市科委专利成果处处长。今年3月7日,因嫖娼被开除了党籍。这一结局,使他愧悔万分。俗话说:“脚上的泡,自己走的。”是啊,当初,他为何不对色情诱惑有所警觉呢?他怎么能滑落到这一步呢?诸多问号,似乎都与他手中的权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颜炳文,是农五师八十四团五连的职工。45岁的他,在致富路上有着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经历。 他1976年高中毕业参加工作,1978年走上了干部岗位,一干就是20年。1998年,曾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的他,突然辞去指导员的职务,回家包地去了。 当年,老颜两费自理种植了100亩棉花准备大干一场。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满怀豪情的他被自然灾害狠狠地泼了一盆凉水。可他不灰心,1999年又种植100亩棉花。整个农忙季节,他都泡在地里,但是,天不随人愿,自然灾害、市场疲软又使他白辛苦一年。多年的积蓄被折腾光,两年亏损5万余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