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在烟台市芝罘区西北部,座落着近20万人口的城乡结合城区——幸福办事处,烟台人习惯称之为“幸福”。走进“幸福”人民中间,谈到“幸福”的变化,看到身边涉及人民切身利益的一件件“小事”得到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2.
幸福的标准     
作为广东省落实“十二五”发展主题主线的核心任务,“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一经提出,“幸福”立刻成为社会各界最近热议的话题。“幸福广东”是一个政治概念,是政府为老百姓谋福利的目标。作为我们老百姓来说,幸福究竟有何标准?我相信很多的人都思考过这个问题。幸福其实是一种感觉,感觉好,就幸福。幸福也是一种满足感,而满足感取决于自己对幸福的定位,也就是自己的幸福标准。不同的人,对于幸福的标准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幸福”成了一个热词,代表们在审议会议的各项报告时,记者在报道会议时,百姓在谈论会议时,常常用到“幸福”一词。看看近期我国的报刊、广播电视以及网络媒体,“幸福”一词出现的频率极高。人们在使用“幸福”一词时往往会把它与会议的内容联系起来,这次会议突出强调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容,体现了让人民生活幸福的主题,很容易诱发人们产生幸福的联想。人们在掂量自己的幸福前景时,常常把目光聚焦在列入大会议程的事项,  相似文献   

4.
在1月初的广东省委全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强调,建设幸福广东,要防止先造成“不幸福”,再去追求“幸福”。他的讲话中,“幸福”一词出现40多次。在一些地方“惟GDP论”还大有市场的背景下,此番讲话令人警醒和深思。  相似文献   

5.
当前,从国家到地方纷纷推出各种“幸福计划”,建设“幸福省(市县区)”正式列入“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011年“两会”期间,建设“幸福中国”也成为国内外媒体的最强热词:认为“中国政府评判官员执政能力的标准是让人民幸福”。一份份有关幸福感、幸福指数、幸福计划的建设清单进入各地施政的承诺和责任,表明我国开始摆脱GDP崇拜,使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更加科学,更加以人为本,同时表明新形势下我国建设幸福生活的公共政策治理理念和实践已经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6.
正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干差万别。2013年11月20日,被媒体誉为“时尚礼仪教母”、“中国时尚礼仪传播第一人”的礼仪专家,国际SMC机构高级讲师周思敏,为职场女性举行了一场“幸福人生研习营”宣讲活动,笔者有幸现场聆听她对幸福的精彩诠释——“幸福是有迹可循的,魅力女人将家庭和事业的关系处理得和谐圆满,这就是幸福。”  相似文献   

7.
《就业与保障》2010,(4):56-56
《华尔街日报》日前刊发《如何让中国人更幸福》一文。最近,“幸福”和“尊严”也成了中国社会的流行词。这缘于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表述——”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尊严”似乎容易理解,但“幸福”却是最熟悉的陌生词。2009年去世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经提出过一个“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欲望。虽然难以定量衡量幸福,但从这个公式正好可以看出幸福在哪里,并可以分析收入最大化为什么不能带来幸福。  相似文献   

8.
浏览器     
《乡音》2006,(11)
“幸福指数”的由来《新民周刊》:作为衡量人的幸福快乐的标准,GNH(国民幸福总值),最早是由不丹国王提出的,他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GNH)指标,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200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程国栋提交了《落实“以人为本”,核算“国民幸福指数”》的提案,建议从国家层面上构造由政治自由、经济机会、社会机会、安全保障、文化价值观和环境保护六类构成要素组成我国的国民幸福核算指标体系。由此,“幸福指数”一说,…  相似文献   

9.
幸福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是人们关心最深、感受最切、困惑最多的话题。去年,哈佛大学由名不见经传的年轻讲师本·沙哈尔开设了一门“幸福课”,受欢迎程度甚至超过了传统的王牌课“经济学导论”。这里反映出一种值得重视的现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选择的增多,人们的幸福感似乎并没有相应提高。因此,幸福国家、幸福社会、幸福家庭、幸福人生,甚至幸福政治、幸福经济等词语,频频见诸报端。  相似文献   

10.
醒世漫画     
程远 《群众》2008,(3):79-79
曾经,幸福还只是人们的一种渴望,或只是个体内心的一种感受。可当今,“幸福”和“幸福感”已经成了社会生活的热门话题。不仅涉及“幸福感指数”的调查越来越多。而且如何看待自己和身边人的幸福感也不时引发人们的热议。前不久。全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评比出炉,其结果尽管见仁见智,但是,诸城市都以各自的魅力诠释了幸福。与此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幸福”正在一步一步地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11.
所谓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感受,而“幸福指数”即是衡量这种感觉的主观指标,涉及经济收入、生活水平、健康状况、人际关系、成就感、安全感、精神生活等诸多方面。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是社会和谐程度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2.
2010年3月29日《文汇报》刊登潘益大的文章,近日一份名为《中产家庭幸福白皮书》在沪上正式发布,该白皮书的调查结果显示,江苏、四川、福建、重庆四地幸福指数最高,而经济最为发达的深圳、北京、上海、浙江幸福指数最低,成为中产家庭心中“不够幸福”的城市,或者称为“伪幸福”。城市经济愈发达,中产家庭幸福指数愈低——“伪幸福”命题的提出,反映出当下弥漫于相当人群中的对自身生存状态不满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3.
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的“两会”上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温总理说的“我们”是指中国共产党及其执政的政府,所说的“所做的一切”,是指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五大建设”在内的一切工作都毫无例外,所说的“幸福”,当然不仅是指吃饱肚子,而且能让全国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的好日子。幸福离我们每个人并不遥远,只要我们认真领会幸福的真谛和意义,寻找幸福的价值和标准,创造幸福的环境和条件,幸福就会来到我们每个人身边。  相似文献   

14.
湘民 《广东民政》2011,(1):63-63,66
广东省委十届八次会会作出了构建“幸福广东”的重大决策,标志着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入了一个新境界。“幸福广东”一出,立马唱响南粤大地,充分说明把构建“幸福广东”作为今后五年广东党政工作的核心之一深得人心。“幸福广东”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前两天先后开幕的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和省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5.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新时代富有创见的表达,它内在地包含着对“谁的幸福”“何为幸福”和“如何幸福”三个问题的自洽回答。对于“谁的幸福”的问题,它不仅强调追求人民幸福的价值立场,而且强调了人民的个体性和整体性的统一,使“幸福”的主体在新时代得到更为明晰和现实的显现。对于“何为幸福”的问题,它呈现了幸福的理想之维、实践之维和关系之维三个维度的有机统一,在新时代语境中创新性地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全部内涵。相应地,对于“如何幸福”的问题,它的思路是从幸福的实践之维和关系之维着手,构建通达幸福理想之维的现实途径。具体来说,就是在社会层面通过深化改革破除阻滞人民幸福的社会关系,从而为人们在个人层面通过实践和奋斗去追求美好生活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16.
道德是幸福之基 古人有言:“德者,得也”。得什么呢?一谓“得道”,一谓“得到”。所谓“得道”,就是“得道于心,外施于行”,把握人类和谐发展的伦理规律及其要求,铭记于心,并使行为符合这种伦理规律和要求,这就是道德。所谓“得到”,就是孔子讲的“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概而言之,就是践行道德能使人或多或少获得一些利益和幸福。当然由践行道德而获得的这种利益不一定是物质利益,这种幸福也不一定是物质幸福,可能更多更根本的是精神利益和精神幸福。因此,自古就有“德者,福之基也”的说法,  相似文献   

17.
《世纪行》2012,(10):32-34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建设幸福湖北”,明确提出了建设“幸福湖北”的宏伟蓝同和内涵重点。“幸福湖北”是“五个湖北”建设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推进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价值导向,必将成为激励全省人民再创科学发展新辉煌、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的奋进号角。  相似文献   

18.
有的人把“人生在世,吃穿二字”当成一种幸福,有的人把有钱、有房、有车看作一种幸福,而他则把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当作一种幸福。在他看来,陪妻子逛逛街、买买菜,吃饭以后散散步,过平常人的日子,是一种幸福;但他觉得更大的幸福是为老百姓办了好事,工作有了成绩,得到老百姓的信赖。  相似文献   

19.
《同舟共进》2012,(2):85-F0003
“从来山水绿,化作彩云飞”,2011年从化正紧跟“建设幸福广东”的步伐,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加快转型升级”这一实际行动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20.
人们常常试图找出幸福的量化指标和客观状况,如统计“幸福指数”之类。其实,在我看来,幸福属于个人的精神世界,每一个人感受的幸福都不相同。孔子最看重的学生颜回“一簟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苦,回也不改其乐”。孔子认为他虽然穷苦,却是幸福的。古希腊的狄奥根尼无家无室,常年居住在一个木桶中。当亚历山大大帝去见他,问他需要什么帮助时,他唯一的回答是:“请不要遮住我的阳光”。他们都在享受自己的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