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公众股类别表决的法理基础——用比较的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指出我国目前所谓的“分类表决”不太规范,应称之为“社会公众股类别表决”,以有利于公司法在此基础上构建我国统一的类别表决制度。然后分析了国外及港台的类别表决制度的法理基础,最后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了我国社会公众股类别表决制度的法理依据及其利弊。  相似文献   

2.
徐雏 《法制与社会》2015,(4):39-40,43
类别股份制度指的是把股份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以此实现公司股权结构多样化的这样一种制度.这样的制度,表面上是对拥有不同权利和义务的类别股份的保护和规范,其实质上更是对类别的权利进行保护和规范,使其在法制的市场环境中健康合理的发展.类别股份制度于我们国家而言,还是一种创新和摸索,但是其较强的融资能力、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定位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前进的巨大作用还是不言而喻的.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在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和环境氛围等多管其下的措施中,来促进类别股份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浅议上市公司的股东分类表决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同股同权的基本原则,在股东大会的表决中一般适用一股一表决权制度,由此形成的资本多数决也被认为是风险与收益相适应的结果。但在股份之间明显出现差异时,容易引起占多数股份的股东对占少数股份股东的侵害,出现实质上的不平等。在我国证券市场上,流通股股东就面临如此情况。因此,在存在不同种类的股份或互相之间利益有明显差异的股份时,应引入股东分类表决制度。  相似文献   

4.
股东大会通讯表决的运行规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讯表决的有效运行需要法律规则的保障,这些规则主要是与议案内容有关信息的披露、通讯表决的具体行使方式与对特殊问题的处理规则。有关信息的充分披露是实行通讯表决的前提,应披露的主要信息及披露方式,由主管机关以规范性文件规定。股东以书面表决或电子表决不同方式行使表决权时,应明确规定具体行使方法与送达时间,并明确对临时动议或修正案与多重投票的处理规则。  相似文献   

5.
股东不出席股东会议而通过通讯表决行使自己表决权,参与公司决策,可以实现股东会结构"全员性"要求,也有利于公司、股东的利益.但是无论是中国证监会的<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范意见>,还是上市公司的实践,通讯表决只是作为股东会议的一种召开形式而存在,而不是股东行使表决权的一种方式.这一误区导致了实践中众多问题的存在,应还通讯表决以本来面目,修正<公司法>有关规定,建构我国的通讯表决制度.  相似文献   

6.
论公司表意吸收争议及其法律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晓峰 《中国法学》2005,(4):103-112
公司表意吸收是指公司股东会和董事会占多数表决权者以自己的意志取代少数表决权者的公司行为。公司表意吸收既可提高公司运作效率,也可使公司部分成员利用合法的表决程序转移公司利益。为了有效保护公司财产安全,对曲意运用公司表意吸收方法进行欺诈的法律救济措施是:运用现有法律资源限制决策层股东的表决额;建立有限公司股东对特定事项的否决权;建立异议股东的市值保全制度;将累积投票方式扩大至公司分红表决;建立异议股东的股份收购制度和完善股东的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7.
韩灵丽 《河北法学》2005,23(1):24-26
类别股与类别股份的内涵基本相同,是指在股份公司的股权结构中,设置了两种以上不同种类、不同性质、不同权利义务关系、不同利益效果的股份。持有类别股或类别股份的股东称为类别股东。在我国,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分立导致了诸多弊端存在,而建立类别股东制度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既经济又有实效的方法。从法律层面来看,建立类别股东制度既有法律上保障也存在法律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8.
姚莉 《法学研究》2009,(1):110-120
表决规则是审判组织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司法制度中存在着一致裁断规则、严格多数裁断规则、简单多数裁断规则和相对多数裁断规则等不同的表决规则,许多国家针对不同的审判组织人数构成、不同的裁判事项、不同的审级等因素而采取不同的表决规则,构建包括多种规则的表决规则体系,以体现司法权运作的内在规律,实现多重价值目标。中国刑事审判组织长期采用简单多数的单一表决规则,这种表决规则无法容纳刑事诉讼制度所追求的多元价值目标,因而有必要对审判组织的表决规则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刑事审判中的表决规则制度进行反思和重构。  相似文献   

9.
"举手表决"作为公开表决方式的一种,让其告别人大表决程序,不仅不是民主进步的一个标志,在某种意义上反而是民主的一个"倒退".  相似文献   

10.
<正> 表决制度历来是国际组织中一个重要而又十分敏感的问题。它是国际组织形成决议必经的法律程序。研究表决制度是了解国际组织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将对表决制度中的一种——加权表决作一介绍,并对相关的理论问题作初浅探讨。 一、基本概念 所谓加权表决制是指不按传统表决制度的一国一票,而是依据一定标准,如成员国人口、对组织贡献大小、责任大小、利害关系等因素赋予国家投票权的一种表决制度。对此,国内的一些学者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定义。如有的学者提出:“在国际法上,采用布雷顿森林模式  相似文献   

11.
孙有强 《法人》2004,(6):94-95
《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能否继承、股份优先购买权能否部分行使、股权转让中的股东表决程序是否适用“资本多数决”等问题都没有明确的规定,无疑增加了司法解决股权继承纠纷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2.
《法治与社会》2011,(4):14-16
2010年,表决方式改革成为“民主时尚”,多地刮起电子表决、无记名投票表决的“旋风”。“票数多一点少一点没有关系,票少对大家也是一种警醒,不要因为怕丢票而不愿推行表决器的使用”。2010年1月31日,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说,讲民主就要充分体现代表的意愿。  相似文献   

13.
构建上市公司股东大会网络通讯表决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已演变成“大股东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已经出现了通过电子网络以方便股东行使表决权的趋势。构建股东大会网络通讯表决制度,能有效避免现行制度的局限性,最大限度保护投资者利益。股东大会网络通讯表决是股东大会现场表决的补充手段,其制度设计的目标、适用范围、操作程序及信息披露均有其特殊性。基于控股股东的义务,应当禁止控股股东通过网络通讯方式行使表决权。  相似文献   

14.
每当我们置身于国家权力机关的议事殿堂,感触最深的莫过于表决那一刻。在众目睽睽之下,人大代表举手反对曾经被称为"精神病",而现在反对票却成为常态。从投豆、鼓掌、举手表决,到无记名投票、电子表决,表决方式的细节之变,让人感受到人大制度完善的厚重步伐。人大表决的变迁大体上经历以下几个阶段:解放前后农民创造的"豆选";1949到1966年,鼓掌、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  相似文献   

15.
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委员缺席时能否通过委托的方式行使立法表决权?我国现有立法制度并无明确规定。鉴于代议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立法实践中表决率不高的状况,本文探讨了我国确立有限立法委托表决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实践操作中的限度。  相似文献   

16.
股份合作企业导源于我国劳动农民的创造,它吸收了股份制和合作制的优点,有其特有的价值、适用范围和生命力.然而,该种企业的治理机制尤其是股东会表决机制却极不规范、极为不一,其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职工会与股东会是否合一设置;二是股东会表决机制是“一人一票”,还是“一股一票”.因此,对股东会表决机制探索空间巨大.本文认为应该保留股东会,不设职工会,即股东会吸收职工会;关于表决机制,可以在一人一票基础上适当加权,并对加权的幅度做出合理的规制.  相似文献   

17.
《现代法学》2017,(3):148-159
国际组织表决机制在其长久的演化中表现出新的样态。表决分配机制将以平权与加权分配并重,而表决集中机制将以多数表决通过为主导,协商一致因其低对抗性的特点或将是未来的主流选择。但现有表决机制不仅对日益崛起的中国大国地位形成挑战,还使中国的国际话语权面临现实挑战,并将制约着规则制定中的中国话语权。对此,中国应以大局为视角,以微观为切入点,于现有规则体系之内,强化自身实力并将实力转化为切实的话语影响力;于规则体系之外,寻求建立符合和平共赢理念的新表决规则。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电子表决在全国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逐步得到推广和运用.中央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积极推进县级人大常委会全部建立电子表决系统.” 电子表决系统是按无记名表决要求设计的.只有“赞成”、“反对”、“弃权”三个表决键,而电子大屏幕上显示的表决结果却是四种形式:“赞成”、“反对”、“弃权”、“未按”.  相似文献   

19.
沈启帆  徐向华 《法学》2005,(12):75-82
立法中的多数决追求的是民主、效率和正当的价值,但这些价值取向仍需通过科学的操作规则予以体现和保障。我国立法表决制度及其实践均显现出多数决制的自身弊端。本文试以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我国立法多数决进行剖析,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简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表决制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表决原则、方式、法定人数、计算基准等我国现行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表决制度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一些学术上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