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艺缤 《前沿》2011,(22):65-68
公平是人类几千年来所向往的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对公平的理解存在较大争议。有人从经济意义出发,将公平理解为收入分配的平等。有人从公平的类型中去解释公平,认为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含义。还有人认为公平是社会成员之间关系的性质表达。对于公平的理解,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本质上说,公平是一个伦理学的概念,它是对社会成员之间各种权利及利益分配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人的平等权利的一种评价。  相似文献   

2.
<正> 生产力标准问题是指要以促进还是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尺度,来检验和评价我们的一切工作和言论行为(包括改革本身)的是非、善恶或优劣。讨论生声力标准问题,我认为有三个理论问题需要搞清楚;第一,如何看待生产力标准的意义?第二,怎样理解生产力概念的内涵?第三,怎样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生产力标准进行检验?下面就这三个问题作一点展开论述。一、辩证地看待生产力标准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初二教材中引用了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对这个论断,有人理解为科学技术本身就是生产力;也有人理解为科学技术是一种社会知识,需要经过转化才能变成直接生产力。这两种理解到底哪个对呢?其实,这两种理解都是正确的,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马克思曾讲过:“整个生产过程不是从属于工人的直接技巧,而是表现为科学在工艺上的应用。”“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生产力就是指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在生产力的三大要素——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中都渗透着自然科学和技术的成分。人类历史上各个…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标准问题。对此我们应当有一个完整而准确的理解。 我认为,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标准包含着两层含义。 所谓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标准,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判断一项政策或实践的优劣或成败,归根到底要看它是束缚生产力,还是解放生产力。即是说,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因而是社会主义所要求、所允许的,反之,就是违反科学社会主义的。这是第一层含义。  相似文献   

5.
<正> 确认生产力标准是衡量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标准,就如同确认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源一样,都是科学社会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要义。强调和坚持发展生产力为根本标准,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步伐的迫切需要。一生产力标准是判别一切社会制度(社会形态)优越与否的首要的和根本的标准。有人说“生产力标准”没有社会属性,对任何社会形态都适用,故不能成为衡量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与否的根本标准。他们认为,衡量的  相似文献   

6.
“发展是硬道理”是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反复强调的主题。邓小平同志说:“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问题要搞清楚。”对此,我们可以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来理解。我认为发展是硬道理的含义,主要是指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这是一个具有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的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新论断。第一,“发展是硬道理”是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7.
在学习“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的过程中,人们对于如何理解生产力标准,看法还不尽一致。有的同志简单地认为生产力标准仅仅是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而与判断社会主义无关,有的同志同样简单地认为生产力标准就是判断社会主义的标准。两种观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这种相互矛盾的看法本身就表明,我们对生产力标准社会功能的理解仍然有待深化。这里,根据邓小平对生产力标准的有关论述,提出我个人对生产力标准社会功能的一些看法,以其引起同志们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思考。第一,生产力标准为推进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生产力中的技术与科学──对马克思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思想的再认识郭晓晖,王文行对于马克思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似乎不能只从其科学技术观的角度去理解,也即理解为科学技术具备着生产力的功能。与这种所谓"功能论"的理解不同,我们更倾向于从其生产力组成理论...  相似文献   

9.
<正> 山东大学哲学系何中华认为,在生产力标准讨论中,存在着种种对“生产力”概念的误解、有的甚至把凡是影响和制约生产力发展的所有因素。都纳入生产力的概念之中。例如,说“教育是生产力”、“管理是生产力”、“社会科学是生产力”、“美学也是生产力”等,还有人提出要把思想道德纳入生产力标准。其实,生产力作为整个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必然要受到许多外在社会因素的制  相似文献   

10.
褚孔志 《前沿》2007,4(9):3-7
分工、生产力、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概念,马克思、恩格斯在著作中对之有大量的论述。但这些论述的分散以及后人理解角度的不同,对它们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分歧。本文基于对经典原著的研读,认为分工在本质上是一种生产关系;生产力既具有属性能力的特征,又具有客观物质力量的特征;分工是同一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合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1.
魏宏 《理论月刊》2005,3(7):13-17
本文从应然的角度,对"三个代表"的内涵进行了剖析,认为对"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能做出这样的理解只代表与先进生产力结合的富人阶层的利益,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亲自招商引资、抓工程项目,党在公有制企业中的组织必须掌握企业最终的经营决策权,党员干部必须带头致富、为普通百姓树立榜样;同时认为,文化的生命在于竞争,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在于不同文化在竞争中的相互尊重、借鉴和吸收,而不是法律的介入;最后认为,人民是公民的集合概念,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既不是人数最多的那个社会集团的利益,也不能简单的认为是社会的整体、全局和长远利益,而是所有社会集团各种利益之间的最大协调.  相似文献   

12.
规制公共实施论是新比较经济学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公共实施论的积极之处在于,强调对政府的中性态度,强调不同制度结构决定着规制实施能力的差别,强调从实施能力角度重新理解交易费用等,但在对规制的公共实施论的实践含义、认识含义与基本设定方面,却存在不可忽视的缺陷,文章就以上问题对公共实施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述评。  相似文献   

13.
<正>21世纪将是人类全面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创新应用的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世界将进入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的公安高级人才应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掌握现代公安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开拓精神和警务创新能力。为此,公安院校要培养和造就这样的现代警察,必须积极开展创造教育(Creative—Education)。 一、创造教育的基本内涵 旨在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创造教育是一个蓬勃发展的事物,鉴于其所涉及问题的复杂性,人们对它的理解还不尽一致。如从创造学角度,有人认为创造教育是把创造学揭示的有关“创造”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教育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现代教育;从人才学角度,有人认为创造教育是培养创造型、开拓型人才的教育;从教育学角度,有人认为创造教育是为受教育者的创造发明打基础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从心理学角度,有人则认为  相似文献   

14.
一、信仰和信仰自由的意义信仰和信仰自由都是含义广泛的概念。对此 ,不同的人的理解、看法和观点是不同的。 1870年梵蒂冈公会议就把信仰定义为“一种超自然的美德 ,凭着这种美德 ,在上帝恩典的激发与帮助之下 ,我们相信上帝所启示的东西是真实的。”这实际把信仰完全等同于宗教信仰。也有人认为 ,“信仰”一词表达的是一种思想上同意的概念。还有人认为 ,信仰是一种自我献身的“赞成” ,是使我们脱离纯理论态度的一种意志上的响应。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信仰“指在无充分的理智认识足以保证一个命题为真实的情况下 ,就对它予以接受或同…  相似文献   

15.
我认为生产力标准有两层涵义。第一层涵义是指用生产力为尺度去评价工作、措施、政策、计划、制度等等,以决定其好坏、利弊、得失、优劣。一般来说,凡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我们就肯定、支持、拥护、采纳,凡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我们就否定、反对、排斥。在这一层涵义中,以生产力为标准作出的判断是一种对被评价客体的价值作出肯定或否定的价值判断,它回答的是被评价客体“怎么样”的问题。在这里,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理论需要解蔽、历史没有终结的角度分析了理解共产主义的必要性;从共产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共产主义制度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中国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意义等方面,对如何理解共产主义制度进行了阐述;并进一步对如何理解共产主义文化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生产力标准的含义和内容所谓生产力标准问题,不是说生产力自身的标准,而是指用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尺度。生产力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列宁曾经指出: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①毛泽东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就指出过:“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  相似文献   

18.
关于绝对真理及其与相对真理关系问题,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起因于两个似乎相互矛盾的命题:既然“绝对真理(作为一种属性)寓于每一相对真理之中”,又如何理解它作为“总和”是“由无数相对真理构成的”呢?这里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总和”的含义。过去一般认为它指“对整个世界完全正确的认识”。有人认为这种含义的“总  相似文献   

19.
备课卡片     
如何理解心理承受力应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心理承受力:一是狭义的角度,即从生理心理学的角度。心理承受力与先天的神经特征有关。人的大脑神经系统的耐受性大小、强弱,以及兴奋和抑制之间的平衡性是不同的。有的人耐性高、兴奋和抑制平衡,他们能够承受较大的刺激,心理承受力就强;反之则心理承受力弱。二是从广义的角度,心理承受力可以理解为个体对挫折、对苦难等非自我性环境信息的处理理性程度。因为,人在一定意义上是我向性的,即人总有自我肯定的倾向,总是自然地以自己的标准作为评价事物的依据。如果事物不以自己的标准来发展,就…  相似文献   

20.
“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理论上认识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是否可以从三个角度去思考和理解。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这一理论建树,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是提到:“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过去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他在《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