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戴贵芬 《世纪桥》2009,(19):103-10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思想和战略任务。2006年两会期间,中央又提出了“关注弱势群体”的政策,高校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勤工助学”有利于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压力、对培养贫困生自立自强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述高校贫困生勤工助学体系的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论述了目前高校贫困生勤工助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立健全高校勤工助学体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对青年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贫困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发展问题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国家建立了完善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的经济压力,但贫困生中依然存在思想消极﹑缺乏感恩意识诚信观念等思想问题。高校应加强贫困生的感恩诚信励志教育,实现外部输血与内部造血相结合,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3.
段俊磊  肖迪  唐润葆 《世纪桥》2011,(13):145-146
贫困大学生是我国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学习、生活和心理方面都有其特有的一些问题。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高校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对贫困生的资助也逐步形成了以"奖、贷、勤、补、免"为主体的资助体系。资助工作实施的效果,不仅影响到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还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关于贫困生资助体系分析与完善的讨论将在解决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郭琴 《世纪桥》2011,(7):94-95
由于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和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加,目前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高校里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中一部分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思想问题。本文探讨归纳了高校贫困生的思想现状,分析了贫困大学生出现思想问题的各种因素,并针对问题现状提出了加强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5.
地方院校贫困大学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弱势群体,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地方政府,应积极发展地方经济,实施积极的就业促进政策;学校要调整教育结构,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拓宽就业渠道;贫困生自身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用人观;社会舆论要引导新型的职业观;贫困生家庭要减轻对贫困生就业的压力,共同为贫困生就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高校贫困生"软贫困"问题的理性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贫困生问题是一个结构性问题,仅仅着眼于经济资助,解决贫困生物质上的“硬贫困”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从提高贫困生的能力和素质入手,打破原本不断加强的贫困循环,提高贫困生获取资源的能力,使其摆脱精神、心理、能力上的“软贫困”,才是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7.
地方院校贫困大学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弱势群体,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地方政府,应积极发展地方经济,实施积极的就业促进政策;学校要调整教育结构,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拓宽就业渠道;贫困生自身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用人观;社会舆论要引导新型的职业观;贫困生家庭要减轻对贫困生就业的压力,共同为贫困生就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对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尤其是在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和推进高校收费改革的进程中,家庭经济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并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决不让一个贫困的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已成为党和政府的一项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9.
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虽然政府、教育部门、高校和社会都对贫困生在经济层面给予了相应的帮助,但对他们心理问题却较少关注,很大一部分贫困生成了“经济贫困”和“心理贫困”的“双困生”。2003年,宁夏大学对在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在有效调查的718名学生中,贫困生共有217名。  相似文献   

10.
当前,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在落实中存在着资助体系承载主体不合理、贫困大学生的经济解困与精神解困缺乏有机结合、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制订与实际操作之间不协调、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和贫困生资助理论研究滞后等问题。因此,改进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落实工作,要建立以政府主导的多元化资助体系,完善贫困生全面发展资助机制,拓宽勤工助学渠道,加强个人信用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1.
辛勤 《世纪桥》2010,(21):144-144
贫困大学生做为一个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倍受关注。正确认识我国现有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存在的不足,积极吸收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建立一套能够充分发挥政府、高校、社会和贫困生个人的作用的资助体系,是解决贫困大学生问题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2.
浅析高校贫困生的就业困难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知君 《党史文苑》2011,(18):79-80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校贫困生人数也不断上升。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普遍紧张的情况下,高校贫困生就业难问题显得更为突出。本文对高校贫困生就业困难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以职业指导师实际工作为出发点,着重论述了高校贫困生就业的自助自救。  相似文献   

13.
林秀元 《世纪桥》2012,(9):55-56
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贫困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现实中,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经济扶贫与精神扶贫的割裂;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高校心理咨询体系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缺乏综合运用。面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主要对策有:打造一支稳定的高水平专职辅导员队伍;开展健全贫困生人格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贫困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贫困生的“造血”能力。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校贫困生现象日显突出,数量庞大,比例不断增加,成为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积极、稳妥、有效地解决贫困生问题事关我国高校健康发展的大局,刻不容缓。为比较全面了解贫困大学生的现状,我们对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理工学院、华南师范大学三所院校的贫困生进行了调查。一、贫困生成为高校相对比例较高、绝对数量较大的特殊人群鉴于我国南北方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及消费水平的不同,对于贫困生的界定,南北方院校存在着差异。河北省6800万人口中,有5300万在农村,河北省内院校,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困难学生比例相对偏高。河北省关于贫困生…  相似文献   

15.
贫困生既要肩负着家庭的经济压力与期望,同时又要刻苦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并且还要处理好人际关系、个人情感等一些复杂的问题。贫困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远远超出作为一个普通大学生所能承受的范围,严重影响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准确掌握当今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及时为贫困生提供科学的心理援助和心理疏导,要引导贫困生正确的审视自我,加强理想信念与感恩教育,促使贫困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精神贫困"现象分析及解决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贫困是指某一社会群体或个人因种种因素在思想道德素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落后于社会主流精神风貌的一种精神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在高校中出现了贫困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对经济贫困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对精神贫困生的关注却较少。大学生的精神贫困,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给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应积极分析精神贫困的种种表现,找准精神贫困的成因,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引导,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和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校贫困生规模也在逐年增加。贫困生由于经济和生活等条件较差,容易产生自我意识相对迷失、个体心理容易失衡、人际交往面临困境等问题。高校应该对贫困生进行物质和精神双方面扶持,加强精神扶持力度。为此,要从政策关怀、心理关怀、人文关怀、自我关怀等四个方面努力构建贫困生精神关怀助困体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和收费制度的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人数增加,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笔者在助学工作中发现部分受助大学生存在感恩认识不到位、只求索取、不愿回报等现象。文章分析了部分受助大学生感恩缺失的原因,对受助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跨越式发展时期,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脱贫"问题一直深受理论界关注。如何有效地实施励志教育,建立长效机制,从而达到自我激励的目标,是贫困生励志教育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从昆明医学院贫困生“助困”工作的现状看,目前云南高校贫困生“助困”工作面临许多的困难和问题。因此,要进一步完善云南高校贫困生资助帮扶体系,做好贫困生“助困”工作,提升高校助困管理工作的水平,促进高校贫困生的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