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柳 《青年论坛》2011,27(1):38-41
青少年价值观是随着知识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逐步确立起来的。情感教育是教育的新领域,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消除青少年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加强青少年对价值观认知的深化以及价值行为的转化。通过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加强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学校教师提升素质以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与网络环境,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相结合,开创情感教育在青少年价值观形成中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澳门自回归以来,伴随着其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固有特色与变化,其青少年思想与行为状况也形成了相应的特点。在此环境下开展的青少年社会教育在内容与方式方面也独具特色。这种独具特色的青少年社会教育对澳门本土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及社会的良好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是共青团以专业社会工作进行青少年事务管理,承担政府青少年事务的一种探索。北上广地区的先试先行为全国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在制度设计层面,已经逐步纳入地方社会建设的宏观系统,形成政团社三级合作良好的运作模式,同时注重以管理创新促进发展,强调以社区为本进行青少年服务传输,以项目方式开展青少年品牌服务,实施以预防和发展为导向的服务供给,并在政府、社会以及第三部门之间形成良好的资源动员关系,建立起立体多元的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学生是掌握各种知识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良好社会公德、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学校又是青少年学生长知识、提高思想品德的重要阵地,这个阵地需要学校党政领导、有一定责任心和事业心的教育工作者来占领。众所周知,教师的责任是既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青少年行为指导的重要基础 ,也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父母的言传身教 ,父母的行为影响青少年行为的形成。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的配合 ,就无法取得学校教育的全面成功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社会教育,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人民生活的安宁、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健康成长.本文以广州地区为参考,对城市青少年社会教育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其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胡锦涛同志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是新形势下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大力倡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教育广大青年同志和少年朋友明确是非、明辨善恶、分清美丑,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必须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切实抓紧抓好。一、树立荣辱观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任务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青少年形成世…  相似文献   

8.
封建文化以及黄色、暴力、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西方文化糟粕是青少年正常人格形成的重大障碍,而人格缺陷又导致他们偏离社会规范,甚至违法犯罪。根据青少年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层次的文化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和对违法犯罪的抵抗能力;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其中,不良书刊对青少年的侵蚀和毒害是造成青少年犯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青少年可塑性大、意志力薄弱,不良书刊不仅对青少年犯罪起诱发、教唆作甲,而且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最后形成起强化作用,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制止和根除不良书刊对青少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德治国"与青少年教育近期在<光明日报>社召开的专题研讨会上,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春华提出了把青少年的教育放在"以德治国"的视野中认识和思考的看法.他说,"以德治国"的战略思想使我们更加明确了青少年教育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加明确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和方向,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我们作为青少年教育工作者肩负的光荣而神圣的责任.青少年时期是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塑造的重要时期,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视这一时期的教育.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构筑青少年的强大的精神支柱,帮助他们树立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他们更好地成长,担负起时代赋予他们的光荣责任,无疑是"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刘笛虹 《前沿》2006,(9):110-112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与毒品犯罪、环境污染并称为“三大世界公害”。青少年犯罪成因复杂,预防青少年犯罪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而各级各类学校担负着最为重要的道德教育任务,理所应当成为培养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场所,成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的普及和互联网运用的日益广泛,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已经成为青少年接触世界、认识世界和融入世界的重要渠道。随着网络功能的演变,网络社区越来越成为人类新的交往空间,对人际互动形成极大促进,对广大青少年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认真研究青少年网络社区的形成和发展状况,把握其发展规律和趋势,研究青少年在网络社区中参与互动的特点,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服务和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应予以高度重视。本文从社会学社区理论的视角,对青少年网络社区的形成、兴起与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为构建健康和谐的青少年网络社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网络自杀群体的影响与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描述网络空间出现的青少年网络自杀群体这一重要现象的基础上,分析青少年网络自杀群体形成的外在条件和内在因素,探讨青少年网络自杀群体对社会和个人的消极影响,明确提出消解青少年网络自杀群体的网上网下联动策略。  相似文献   

14.
试析青少年犯罪的社区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从根本上遏制青少年犯罪,我们必须利用社会的力量,形成职责明确、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网络,切实做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社区是城市管理体制的基础,是青少年学习、生活、娱乐和就业的重要场所。社区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立足社区,可以把闲散青少年、流动青少年和问题家庭青少年等群体有针对性的管理起来,强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力度,同时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预防工作整合起来,形成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社会联运机制。  相似文献   

15.
崇拜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特殊社会心理现象,影响着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为了探讨青少年非理性崇拜的特征与现状,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全国范围内5000名大学生、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我国青少年崇拜现象有向非理性化发展的趋势;成绩中等偏下、文史类专业和对偶像处于"非常喜欢"阶段的青少年易卷入非理性崇拜;初二年级与大学阶段的青少年易卷入非理性崇拜;青少年非理性崇拜具有发展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要科学认识青少年崇拜现象,既不可谈之色变也不可放任自流;要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修养,帮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加强榜样教育,引导青少年关注崇拜对象的积极品质;重视崇拜对象,关注青少年的内心需求并进行及时沟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16.
香港青少年游学旅游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规模经营、结构稳定的良好态势,彰显出丰富的价值内涵.经济方面,是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规模占整体入境旅游规模的份额较重;文化方面,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全球化进程中实现文化认同的重要手段;政治方面,是以柔性方式进行国民教育、实现国家认同的必要手段;学术研究方面,香港青少年游学旅游的实践,为旅游与文化的深入融合开辟了相应的场域和路径.  相似文献   

17.
刘胜蓉 《桂海论丛》2007,23(6):94-95
当今社会的网络低俗文化不仅会淡化社会教育所取得的积极成果,还会使青少年已初步形成的良好品德、兴趣与需要结构发生变异,价值取向出现错位。文章分析了目前网络低俗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及泛滥的原因,探讨了抵制网络低俗文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灰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非主导价值体系而存在,对青少年不良人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它以形式的感官刺激功能、游戏功能和娱乐功能,不断地削弱主导文化中的道德理性、审美价值、思想深度、终极关怀等内涵,将青少年塑造成具有玩世不恭、过度消费、行为不检点、缺乏理想等个性特征或反社会人格,以致于最终脱离社会主导文化,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大力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文化传播者的领导;正确把握文化选择的向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加强文化劝导力度,提高青少年对“灰色文化”的“免疫力”。这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而且也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联组会讨论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总书记的讲话不仅对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提出了具体要求,更为院校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树立了新标杆,为实施素质教育指出了鲜明的方向。当前的青少年学生主流积极、健康、向上,有理想、有追求。但是,因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部分青少年在荣辱观和价值观上存在一些不良倾向。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推动社会良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从根本上遏制青少年犯罪,我们必须利用社会的力量,形成职责明确、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网络,切实做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社区是城市管理体制的基础,是青少年学习、生活、娱乐和就业的重要场所。社区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立足社区,可以把闲散青少年、流动青少年和问题家庭青少年等群体有针对性的管理起来,强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力度,同时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预防工作整合起来,形成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社会联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