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军伟 《学理论》2009,(9):154-155
创建和谐大学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的共同责任,需要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本文通过对大学校园中各层主体项态对创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校园文化的主体构建过程中存在着制度建设人文关怀缺乏、主体构建不明确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在于发挥管理者的导向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2.
和谐视野下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构建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视野下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应当理清思路,找准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核、本质、着力点和关键点。文章论证了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核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本质是创新大学文化;着力点是加强师德建设;关键点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应是围绕着"职业"这一本质特征,注重把行业、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精神和职业人格,在毕业后能迅速地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完成从学生到员工角色的平稳转变和快速过渡。"职业性"是高职院校区别于普通高校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4.
高文扬 《学理论》2013,(20):337-338
构建和谐的寝室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时期大学生则是构建寝室文化建设的有机主体。建设和谐寝室文化,对优化高等学校育人环境,培养合格人才起到保障作用。对新时期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过程中常见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思路和具体合理化建议:加强物质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氛围;强化寝室管理,实行寝室长负责制,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寻求有效载体,增强寝室文化建设活力。  相似文献   

5.
发挥青年大学生群体的自我管理功能,有利于学校管理机制畅通运行,对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及建设和谐校园都有重大的影响。大理大学"三自"委在为同学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的同时,对促进大学生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等自我管理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丰富了校园文化、宿舍文化,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营造了和谐的氛围和环境。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如下:确定管理主体一元化的原则;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要加强对干部和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4,(27)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集体历史记忆与精神寄托,是中华文明的具体反映,它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精神财富的精华;校园文化是在校园这一客体环境中由校园主体的教师和学生本着向上、向善原则共同创造和逐渐形成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表现形式,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准确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明确中国传统文化在建设校园文化中的作用,正确开发和利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将对建设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丁  胡秀英 《学理论》2012,(10):163-164
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论述了大学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功能以及和谐文化建设原则,分析了目前大学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失衡、滞后现状,提出了和谐视野下加强大学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文化载体,而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和谐协调,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很好的协调作用,两者相统一于和谐协调理论。以生态文明理念为视角,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做好以下几点:找准创建定位,增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凝练校园精神,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感染力;突出育人导向,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持久力;深化中国梦教育活动,增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9.
康钊 《学理论》2009,(31):260-261,268
和谐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重要生成条件。应重视优化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积极引导校园文化的主流方向,加强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提高其人文素养,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经济社会与军队建设正在经历大变革的历史条件下,军队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面临新的问题。本文结合目前军队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实际情况,分析了军队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不和谐因素,以此为切入点,探讨和谐军队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提出以构建和谐社会思想指导军队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加强军队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用先进的思想先进的文化引导和教育广大官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晔  霍曙光 《学理论》2015,(2):194-195
"红色经典"蕴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等精神品质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其本身的教育价值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由于理工科大学校园的文化建设存在着多种问题,"红色经典"的价值得不到有效发挥。因此,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如下:改变教育理念,加强课堂文化建设;培育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利用红色教育资源加强理工科校园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生态人格作为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型人格范式,展示了对"求真"的理性探索,表现了对"向善"的深刻诠释,凸显了对"崇美"的完满体悟。然而,随着工业技术文明的迅速发展,当前生态人格出现了严重缺失,主要体现在人类中心主义的理性桎梏、人类对自然的冷漠占有、工具性价值取向的困境等方面。针对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主体人格危机,需要通过培育生态文化、加强生态教育、注重生态实践等途径塑造日臻完满的生态人格,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人格目标诉求。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22)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于高校师生在文化认同、情感激励、品格养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宁波市高校为例,从高校管理者、专业教师、高校学生三方面梳理了三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不同地位,论述了其在建设校园文化中的不同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主体明确的情况下,着重强调从传统文化、学术文化、公益文化三个方向出发,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夏楠  杨亚楠  王韫华  乔媛媛  朱静 《学理论》2013,(12):310-312
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文化"作为会议的主题,提出"文化兴国"战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主张弘扬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高等院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增强国家软实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来分析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问题以及对策,以其寻求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开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33)
高等戏曲艺术院校把以学生为本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出发点,以教师为主体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支撑点,以发扬民族传统文化作为高等戏曲艺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教师教学相长的基础上,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丁超 《学理论》2011,(17):232-234
高职院校高品位之校园文化,往往以其蕴藉深厚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内涵,潜藏着对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之双重动力功效。然而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却存在诸多问题和弊端,需要从认识、指导、师生素质等诸多方面进行扶正和拔高,方可构建成高品位之和谐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2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国家目标。落实到教育层面,我们可以细化为"文化育人"的目标,并可落实在校园文化之建设上。而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在建设目的、性质、方式上有自己的特殊内涵和要求。从这些特殊性上进行分析,提出高期待校园文化的建设问题,以此达到增强职业教育"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宋晔 《民主》2007,(11):15-17
近年来,由于功利主义的侵袭,使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在校园出现,如教育本体功能的淡漠、校园文化建设的错位、校园关系的对立及学校管理伦理性的遮蔽等,再加上学校管理片面追求标准化,使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发展受到影响。这些问题虽然在宏观上与社会的转型有一定的关系,但从微观上看,与对和谐校园的深层结构及精髓的把握不无关系。从伦理学的视角审视校园文化,把握和谐校园的伦理特质对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22)
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中的一个特殊类别,深受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中美两国由于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历史背景等方面不同,文章就中美两国的大学校园文化在物质、制度、行为和精神层面进行比较,以期对我国当代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能够有所启迪。以此为基础,在建设大学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借鉴一些先进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徐晓芳 《学理论》2013,(6):270-271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探索在军校中如何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去,目的是改善军校心理教育方法并开发学员的心理潜能,促进军校学员心理人格的完善和和谐。积极心理学对于整合学校教育的目标,重视从正面着手,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学员,培养军校学员自身积极的品质和积极的人格特质,因而积极心理理念对军校课堂教学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