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4,(34)
在独立学院发展的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面临新的挑战。面临新的发展环境,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的主阵地作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校园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校园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因此,探寻校园文化发展的困境,促进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相长,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与前提条件.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给予人文关怀,实施人性化管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和谐、有序、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不断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3.
胡怀利 《学理论》2011,(18):277-278
大学校园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较大影响,必须正确认识,加强对流行文化的疏导,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营造多姿多采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多种途径,构建良好的德育环境,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宗继光 《学理论》2014,(5):252-253
良好的社会形象、安全稳定的校园局面与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和谐校园的基本特征,高校校报作为学校掌握的宣传思想重要阵地,为和谐校园的建设营造舆论氛围、确保思想统一、传承特色校园文化,在和谐校园的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的杰出代表,是大学生稳定工作中不可替代的坚固堡垒。高校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也始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之一。通过从根本思想加强、营造学习氛围,把好党员质量等渠道开展工作,加强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途径如下:着眼现状,加强对大学生思想的正确引导;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优化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环境;加强学生党支部管理,坚固理想信念教育基础。加强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人本法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加利  于钦明 《学理论》2008,(22):63-64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又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培养优秀接班人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念",坚持依法治校,才能营造"人本法治,校园和谐"的良好法治氛围。  相似文献   

7.
高文扬 《学理论》2013,(20):337-338
构建和谐的寝室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时期大学生则是构建寝室文化建设的有机主体。建设和谐寝室文化,对优化高等学校育人环境,培养合格人才起到保障作用。对新时期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过程中常见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思路和具体合理化建议:加强物质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氛围;强化寝室管理,实行寝室长负责制,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寻求有效载体,增强寝室文化建设活力。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6,(10)
我国高校近年来党员数量逐步增长,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但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上还存在薄弱环节。学生公寓是大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党建进公寓有着重要意义:可以开辟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增强党组织的群众基础和凝聚力;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9.
于杰  朱爱华  石晶 《学理论》2013,(23):383-384
近年来贫困大学生思想及心理上的问题日益凸显,高校应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作为治理和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新理念。学校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从解除贫困生心理困惑,提升贫困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营造良好的人文关怀校园氛围等方面采取措施,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提升他们的个人发展能力,为他们营造和谐的成才氛围。  相似文献   

10.
康钊 《学理论》2009,(31):260-261,268
和谐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重要生成条件。应重视优化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积极引导校园文化的主流方向,加强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提高其人文素养,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11.
李晔  霍曙光 《学理论》2015,(2):194-195
"红色经典"蕴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等精神品质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其本身的教育价值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由于理工科大学校园的文化建设存在着多种问题,"红色经典"的价值得不到有效发挥。因此,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如下:改变教育理念,加强课堂文化建设;培育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利用红色教育资源加强理工科校园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徐捷 《学理论》2012,(23):200-201
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世博会,给上海经济带来一系列良好效应。基于大学生就业创业大环境情况及当前理论研究现状,要持续世博会前、世博会中的就业创业促进作用,利用好"后世博"的多种经济机遇,为创新就业创业指导模式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为解决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难提出具体的政策路径,对于共建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氛围营造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4,(35)
当前高校大学生宗教认知及行为现状良好,但也存在宗教知识认知模糊,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对宗教的认知存在差异性等问题。高校需要进一步营造崇尚科学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积极普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有利于大学生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感较低、高校传统文化课程设置欠缺、思想道德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脱节。因此,高校要强化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设置,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把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35)
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日益疏远、冷漠,甚至紧张化,不仅影响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而且对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就业指导等工作的顺利进行都造成了阻碍。教师在和谐师生关系中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明确角色定位、关注特殊学生、抓住关键时间点融洽师生关系、开展丰富多样的班级集体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切实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高薇 《学理论》2014,(32):237-238
当代理工类高等教育教学,往往偏重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学生社团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和丰富校园文化的有效载体,高校应当有效引导理工科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学生社团这一第二课堂活动平台,积极参与,不断提高自身人文素养,营造大学校园良好的人文艺术氛围。  相似文献   

17.
任婵媛  张春明 《学理论》2015,(2):217-218
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现状分析,提出完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带动学风建设等工作的路径选择: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培育科技创新在学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以传统为基础,以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建设学风;创新和拓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载体和形式;营造鼓励科技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7,(7)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前提和基础,而良好的课堂氛围又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在构建体育院校思政课和谐师生关系与课堂氛围过程中,要根据体育院校学生的个性化特点,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思政课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在提高自身的修养和道德素质等几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19.
卢银霞 《学理论》2013,(23):261-262
传统文化是影响我国创业教育的一个深层原因,试从我国传统文化视角出发,从传统文化中的守业文化、"官本位"文化以及集体主义文化来分析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如下:营造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转变观念,大力提高创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满足大学生正当的利益诉求,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在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树立科学理念,实现科学发展;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激发创造活力;持久加强思想教育,凝练核心价值;大力建设校园文化,营造和谐氛围;通过加强硬件建设,实现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