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现在人们对医院的听诊器、X光、B超、心电图等检查器械都已司空见惯,但对工程中使用的诊断方法和技术也许就不那么清楚了。其实,机器零件、建筑结构在其制造、形成和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瑕疵和病变,如空洞、疏松、裂缝、性能劣化等,所以对它们同样必须在不允许破坏其完整性的前提下进行严格的检验和评定,因而出现了无损探伤/无损检测/无损评价技术。主要通过射线(X光、1射线)、磁粉、漏磁、超声波、声振动、声发射、热辐射、液体渗透、电磁涡流、目视光学等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2.
為紀念五十年前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服務的歷史功績,「南洋華僑機工抗日紀念碑」於今年七月七日在昆明的西山公園落成。這座莊嚴雄偉的紀念碑碑身和碑座高十二米,用汉白玉鑲嵌,迎面鐫刻着镏金題字:「南洋華僑機工抗日紀念碑」和「赤子功勛」。碑身正面頂端,鐫嵌有當年南僑機工回國服務團榮譽紀念章:碑前兩層台階均為七級,以示「七·七」抗戰紀念。碑身兩側貼面為兩面旗幟,體現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旗幟上鐫嵌着三個「七·七」紀念章圖案,是代表三千多南僑機工的赤子丹心。像這樣專為紀念海外僑胞支援祖國抗日而立的如此之規模的紀念碑,至今為全國所獨有。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一个村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段不可回避的历史,贾平凹首次直逼20世纪60年代中国最大历史运动。"作家贾平凹新作《古炉》封面显得有些严肃和凝重。除此之外,在封面的英文"CHINA"也十分显眼。贾平凹解释说:  相似文献   

4.
在艰苦卓越的抗日战争中,国难当头,广大海外华侨同仇敌忾,不仅从精神上物质上全力支持祖国,而且直接回国参军参战。滇缅公路上的三千多南侨机工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相似文献   

5.
《传承》2016,(7)
20世纪抗战后期,国共两党的两个"中国之命运"论战直接指向的是战后中国的发展方向与前途,焦点集中于两种社会制度选择的对立与分歧,围绕"中国国民党还是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未来的希望"的激烈论战,深刻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矛盾的尖锐性。中国共产党人利用这个机遇把握时代走向,用事实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的历史必然性,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56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 瞬,然而,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却发生了令世 人瞩目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49年新中国 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用自 己勤劳的双手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 成了一个初步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人民生活 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7.
奔向21世纪     
东方的号角声已经吹响!11亿人民正在号角声中奔向21世纪。 21世纪是个什么样的世纪呢?那时,中国在国际中的位置将是怎样呢?这就要看11亿人民奔驰的方式。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上下5,000年,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明,传统的文化,这些都已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原始意象。美国前后200多年,短暂的历史,美国熔炉的新文明,基本上是舶来品的文化,这也成为美国人民的心理沉淀物。早在1,000年前,唐代就成为国际的信息中心,四周的国家不断派人来学习,那时的英国还处于落后时期;到了17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曾经历了两个文人最含情脉脉的彻底洗礼, 一个疯狂地铺撒"爱情",一个则用纯粹的白话自说"朦胧"。他们共同的特点是让"狂热"二字席卷了拥有10亿人的中国大地。  相似文献   

9.
人文精神:当代社会发展与人的解放和文化自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发展问题是20世纪中期以来全世界共同面临的紧迫课题。社会的发展就是人的发展,人的解放。当代社会,这种立足于人的发展观是以“人的解放”为核心内涵的文化自觉,即人文精神的确立为前提的。人文精神是一种人类精神,是一种文化精神,是一种历史精神。建设具有现代人文精神、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的中华民族文化是走向21世纪的中国文化的最高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0.
当历史迈入20世纪的最后10年———20世纪90年代时,中国思想文化界走上了一条十分艰难曲折的否定之否定的发展道路。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那是一个至今令许多知识分子难以忘怀的年代,一个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政治上拨乱反正、思想观念上革新解放、经济上  相似文献   

11.
赵辉 《台声》2006,(5):92-94
很多人都知道“China”这个英文单词有两层含义,一个是中国,另一个含义就是瓷器。中国最早的瓷器可追溯到东汉越窑烧制的青瓷,中国烧制瓷器的历史比西方早了1700多年。历史上,通过丝绸之路,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又称陶瓷之路,行销世界各国,并和各国器物交流融合。自唐朝以来,丝绸的出品量虽然没有减少,但“瓷器”则显得越来越多,17世纪中国每年输出瓷器约20万件,18世纪最多时每年约有一百万件。中国瓷器行销全世界,成为世界性的商品。“China”一词也随着中国瓷器在英国及欧洲大陆的广泛传播,转而成为瓷器的代名词,使得“中国”与“瓷器…  相似文献   

12.
于家干 《春秋》2012,(5):42-44
烟草,一种散发着香味、最早用来祭神的神秘的植物。后来发展成了人们普遍吸食的卷烟。但中国历史上只生产“笨烟”,不能直接卷烟。20世纪初叶.美国人在潍县宁家沟一带试种成功了黄烟。用潍县产出的第二代黄炯种子,才能在全国其他地方种植。于是,潍县成了中国黄炯种子的繁育基地。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国美学的辩证运动薛富兴一近代化,即实现社会结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诸方面从古典而近现代的转型是本世纪中国历史的基本主题,作为现代中国人精神生活一部分的现代美学,其发展亦当与整个现代史同步。准此,则一部20世纪中国美学史就是一部中国人的审美意...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第二个10年的初始之年,恰好是孙中山诞辰145周年及其领导的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这位对20世纪中国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我们理所当然地想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孙中山的评价,特别是毛泽东撰写的专文《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毛泽东在这篇专文中言简意赅地指出: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报告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文献。其独创性的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人在进入21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不断探索和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分析中国实际问题,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落后是文化的落后──廿一世纪中国文化的重建柯云路中国在不断发展,中国在日益落后中国的现状摆在中国人的面前。这可以用两句话概括:第一,20年来的改革,已经取得伟大的进步。第二,由于历史上曾经有过的重大失误,中华民族已经失去了许多宝贵的时机。当前,...  相似文献   

17.
服务视点     
知识伊斯兰教历史及其在中国的历史伊斯兰教最初是阿拉伯人的宗教,诞生于7世纪初叶的阿拉伯半岛中西部的商业重镇麦加,其后在短短数十年时间里,阿拉伯人便在新的宗教旗帜下迅速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并且向外扩张,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使伊斯兰教变为世界性宗教。伊斯兰教经过1300多年的发展,现今已传播至世界五大洲,拥有信徒10亿人左右,占世界总人口的1/5,并被40多个国家奉为国教,特别是在亚非许多国家中,伊斯兰教对社会政治和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唐宋时期(7世纪至13世纪),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并发展起来。从元代开始,伊斯兰教在…  相似文献   

18.
正自改革开放以来,短短四十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穷国,一跃成为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的强国。中国巨变堪称人类在20世纪的一个奇迹,历史全世界都在猜测,中国奇迹如何发生?回顾历史,改革开放与中国的三个样板分不开。第一个样板是安徽凤阳小岗村。1978年小岗村18位农民以"讬孤"的勇气,冒着巨大的风险,将村集体土地"分田到户",自下而上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最终解决了中国人的温  相似文献   

19.
丈量历史的长度,一个世纪大约是一尺吧。人的寿命多么短暂!在历史这把大卷尺上连一格都很难占据。我们这一代人很幸运地赶上了世纪之交,赶上了这两尺的交点,因此也就有了前思后想,展望未来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朱健 《今日浙江》2011,(11):35-36
20世纪初中国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之一。从1920年2月陈独秀由北京来到上海,开展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开始,就有一批浙江先进分子积极参与创建党的活动。直至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以前,全国共有党员53人,其中浙江籍就有7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和浙江先进分子的名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