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论社会公平正义价值目标的实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京 《前沿》2010,(18):4-6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发展目标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政治理想,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因此,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建立起社会全过程公正的制度机制,必须健全通畅多元的利益表达机制,必须坚守住“共同富裕”的社会导向机制。  相似文献   

2.
阮直 《当代广西》2006,(22):28-28
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中,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被放在了重要位置,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还有针对性地提出“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其实,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长期追求的一种价值取向。孔子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综合孔子这段话的意思“,不患寡而患不均”意为“不患贫而患不均”;由于“不均”会导致人…  相似文献   

3.
杨建华 《今日浙江》2010,(23):50-51
中央在"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议中,提出了"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的任务要求。这是一个新的提法,体现了在"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4.
卢先明 《湖湘论坛》2009,22(6):37-39
对弱势群体实行公益救助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应有之义。按照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应过上合乎人类尊严的生活,这构成了对弱势群体实行公益救助的基本理据。就中国目前的社会现实而言,对弱势群体实行公益救助,帮助弱势群体过上合乎人类尊严的生活,是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摆在突出位置,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提出“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叶水 《公民导刊》2011,(2):54-5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2010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相似文献   

7.
一、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不懈的奋斗目标 公平和正义是人类追求的美好理想。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中,人们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期待和设计都贯穿着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向往。  相似文献   

8.
最朴素的话,往往最动人;最真诚的话,总能直指人心。全国“两会”闭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说了一句极为真诚朴素的话语,让人备感温馨: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相似文献   

9.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也是衡量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尺度。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对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佘义和 《群众》2008,(2):45-46
公平正义是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共同美好的向往和追求,也是具体衡量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尺度。党的十七大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提到了全党面前。作为国家主管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工作人员当前尤其应该认真学习和贯彻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努力提升工商行政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发生了重大转变,以“民生为本”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具有非常紧迫的意义。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核心是建立“良性的社会运行体制”,消除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体制机制障碍,锻造符合新时期“社情民意”的“民心工程”,让人民过上心情舒畅、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相似文献   

12.
公平正义自古以来就是人类追求的普遍价值,更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之一。但在社会主义社会产生以前,对于广大民众尤其是劳动群众来说,真正的、普遍的公平正义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够有力地促进和保障真正的、普遍的公平正义。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要经历一个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逐渐发展过程。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许多不公平、不合理现象。我们必须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尽最大努力不断促进和保障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3.
张健 《长白学刊》2009,(6):26-31
社会主要矛盾的本质是一种“需求一供给”矛盾。当前,社会需求已经完成了从温饱向小康层次的转换,决定了社会供给的模式、层次及其性质也将逐渐实现转换。体现在社会主要矛盾上,即出现了由“生产性不足”向“分配性急需”、由“基础性薄弱”向“发展性紧张”、由“经济增长历时性落后”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共时性挤压”转换之趋向,这构成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特征。其中,“分配性急需”对中国社会争谐提出新的要求,实现公平正义就是合理提高分配率、不断促进消费率、积极改善薪酬制度,就是要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保证社会福利的水平,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论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观及其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观,传承了人类对社会公正的认识扣实践成果,并积极地加以批判、改造和创新,形成了完整系统的社会公正理论,实现了社会公正思想的历史性超越。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自己追求的崇高目标,从理论扣实践上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社会正义是市场经济社会中的基本伦理诉求,其“正义性问题”需要迫切的关注和研究。社会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人们的心情才会舒畅,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协调,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公平正义不仅是社会稳定的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而在经济活动领域中存在的社会非正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周鸿飞 《今日浙江》2010,(19):50-51
"十二五"时期的社会转型应着力突出"秩序、均衡、创新"三个关键词。以优化秩序为基础,以推进均衡为核心,以强化创新为根本,加快社会建设,强化社会公平正义,全面建设更高要求的惠及全l省人民的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7.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两会”期间的记者会上指出:“我们现在的社会还存在许多不公平的现象,收入分配不公、司法不公,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认为,司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当前推进社会公平正义要高度重视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社会公平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纵观历史发展进程,社会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公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闻媒体自诞生以来就被赋予"无冕之王"的地位,承担着舆论监督的重要责任。在新闻媒体的监督中,"公开"是它的固有特征和固有优势,"真相"则是进行监督的必然前提和内在生命力。让真相大白于天下,本身就能启发社会良知,形成有利于公平正义的社会氛围。这在监督司法活动、追求司法公正的过程中,表现尤为明显。可以说,每一次重大法律事件的公正处理都离不开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又离不开媒体客观公正地对事实真相的报道。  相似文献   

20.
于晨 《创造》2010,(6):52-53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讲到,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今年两会把公平正义问题提到很高的位置,说明这一届政府对解决好民生问题、分配问题、公平问题等的决心。我们都知道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是衡量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利益关系的基本准则,每个公民都有追求公平的愿望和权力,公平正义是协调社会各方利益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