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萨特作为存在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从存在主义的视角对自由概念作了详尽的阐述。“存在先于本质”是萨特自由观的理论前提。在萨特那里,“自由选择永远是无条件的”。正因为如此,在萨特看来,自由于人是一种重负,它只会给人带来无尽的烦恼。很显然,萨特的自由观是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  相似文献   

2.
马骏 《学理论》2009,(11):23-24
萨特是存在主义的著名代表,他十分关注本体论。为了分析萨特哲学的基础及出发点,必须了解他的哲学本体论。本文从“出发点”和“存在观”两个方面对此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7,(8)
萨特不仅是哲学家也是政治学家,萨特的所有哲学作品和大部分政治活动都与"自由"紧密相连。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又被西方哲学界称为"自由哲学"。萨特的自由观是建立在黑格尔的自由观和之前的资产阶级哲学家、政治学家们关于自由的观点和学说的基础之上,萨特结合自己对存在主义的理解对个人自由作了深入、详尽地论述后,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比较系统的主观唯心主义自由观。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4,(27)
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一书中,对存在主义的含义、特点以及存在先于本质、人的自由存在等核心观点作了详细的解释和分析。尽管萨特的强调自由的存在主义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大大突破了神学的束缚,也的确使人们看到了自由幸福生活的曙光。但是,不得不指出其存在主义是存在缺陷的,他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性和能动作用而最终走向了一种非理性主义、主观主义的哲学,成为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相交织的难以兑现的存在主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内出现了一种反常现象:即人们对报纸上宣传的正面消息不感兴趣而对一些封锁、禁锢的东西却显现出极大的关注。例如前一向时期批判的萨特存在主义。本来有许多青年并不了解萨特,有的甚至连萨特的名字都没听说过,这一批他倒来兴趣了,非耍弄本萨特的书来看看不行。结果是批了萨特的存在主义,倒使萨特在广大青年心中真正地“存在”了。  相似文献   

6.
萨特提出他的存在主义自由观以后,随着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的不断变化,它所依赖的社会基础便逐渐瓦解,它本身也遭到人们越来越多的批评.为了回答人们的各种批评,发展和完善他的存在主义自由观,萨特于一九四五年作了题为《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的著名讲演,并于一九四六年正式发表.在这篇文章中,萨特简明扼要地阐发了他的“存在先于本质”的自由观,表现出了修正错误和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但是由于他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其存在主义基本前提,所以他的“存在先于本质”的自由观仍然带有得失相兼的二重烙印.  相似文献   

7.
卢洪涛 《理论导刊》2006,(12):106-108
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是自由,其自由哲学的核心是伦理自由观,即自由伦理学。萨特自由伦理学的主要内容是“行动、选择、责任”,以及由这三个环节构成的相对独立完整的思想和理论体系。这一体系有其逻辑的合理性、历史的进步性和时代的积极意义,也有其自身难以避免的局限和不足。  相似文献   

8.
80年代初,当中国社会重新向世界开放之时,本世纪著名的法国学者、社会活动家让·保罗·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便成为较早进入我国、并对我国青年尤其是大学生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外国哲学流派。“存在先于本质”作为萨特哲学最基本的原理,是影响我国大学生思想的核心观点。研究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本文着重分析“存在先于本质”这一命题)是在什么样背景下对我国大学生产生过何种影响?我国大学生在接受这一命题之前和之中又是如何再造了这一命题的某些含义,使之产生了何种变形?这种再造和变形的条件与中介是什么等问  相似文献   

9.
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西方现代思潮进入中国,在中国学术界经历一个复杂的理论嬗变过程,这个过程在总体上表现为从"精神污染"到思想资源的转变。具体来说,在改革开放初期,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起到了配合解放思想、呼唤人性、弘扬人道主义的作用;到了90年代,学者们开始在主体性转向和异化批判的范式下研究这一理论;世纪之交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的讨论,最有影响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存论转向",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成为这一转向的理论资源;新世纪以来,对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变得多元与精专,并展现出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合流的趋势。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学术界也大致经过上述四个阶段、四种范式。"人学辩证法"是萨特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带给中国学术界的思想冲击也最大,它刺激着中国学者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人学"问题和"当代性"问题。而"当代性"一端连着传统哲学(近代哲学和形而上学),另一端连着后现代,萨特就是在传统哲学和后现代哲学之间搭建桥梁的人物。  相似文献   

10.
竺凌 《瞭望》1989,(19)
最近,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沙夫的存在主义研 究代表作《人的哲学》(程孟辉译)。沙夫(1913— 1980),波兰和东欧哲学界的重要人物,在整个国际 哲学界也有重大影响。一生写有多部论著。 《人的哲学》是沙夫的一部主要著作。此书试图 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人的本质等问题。全书共分三 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的 关系。沙夫针对存在主义在个人问题上的错误解释, 对萨特哲学作了分析和批判。他认为,萨特的存在主 义把个人的经历和命运作为其哲学研究的主题,认为 个人在同周围异己力量的斗争中是孤独无助的、绝望  相似文献   

11.
辩证理性的批判是萨特对接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起点。萨特在历时性地考察由分析理性演化出辩证理性的过程中,通过把科学分析理性与辩证理性共时性地彻底对立,从而指认了辩证理性的“非法”。他又运用存在主义去补其缺陷,以使辩证理性走向“合法”,达到他对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崔昕昕 《学理论》2023,(4):37-41
萨特的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其存在主义美学思想建立在他的哲学思想基础之上。萨特从存在、想象和自由入手研究美学诸问题。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美,美只存在于想象的世界中。因此,离开人的存在,美也就随之消失。在萨特看来,想象将对象设定为虚无的能力,使其成为美存在的基础。人通过想象,创造出完满的美的世界。想象是连接自由和审美的桥梁,美以自由为基础,审美活动是对人的自由的肯定。萨特的存在主义美学是一种介入式美学,其思想不单是一种理论,更旨在为人生提供一种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3.
陈泽云 《学理论》2009,(27):106-107
人的自由问题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体系中的核心问题。萨特的自由观是建立在本体论基础之上的,是一种不受限制的“绝对自由”,具有自主选择性且与责任紧密联系。这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自由观,因而注定是孤独的。不融于世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站在新世纪的水平线上,我们更应该全面而理性地看待萨特的自由观。  相似文献   

14.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是萨特的一部重要读本。在该书中萨特提出了存在先于本质这一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并概括阐明了他的基本人学思想。首先概述了此书的基本内容,进一步分析了萨特存在先于本质的观点,最后对萨特的观点进行了简要的评议,以期能客观地给萨特及其思想定位。  相似文献   

15.
浅议萨特的自由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特哲学的中心思想 ,就是探索人和世界的关系 ,或意识和外部存在的关系。因此 ,自由是他反复弹奏的主旋律。本文阐述了萨特自由观的主要内容 ,即自由的前提、含义、界限、要求及后果 ,揭示出萨特自由观建立的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的 ,并在此基础上对萨特的自由观作出评价 ,最后指出萨特存在主义自由观的本质仍然是非理性主义的 ,也是反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16.
从萨特的文字中走进萨特,通过对萨特文艺著作及哲学著作的研究探讨其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特征。多数学者认为萨特的存在主义是纯正的人本主义,是西方人本主义中最具代表性的一脉。在与苏共及美英资本主义思想的对比下,萨特的人本显得中庸而又具有妥协性。对萨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深化研究,有利于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个庞大体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哲学不但教导人们思维,而且教导人们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思维,即反思。可以说哲学是一种反思的手段和智慧。哲学按其本性来说是一种智慧,而非具体知识的堆积。智慧是一种文化素养,是善于思维,而且在此基础上对思维进行概括和总结,进行反思。可以说,没有反思,人们不但学不会掌握知识技巧,而且无法增长自身的智慧。有了反思,有了智慧,人们就可以不断总结思维的经验,对所拥有的知识和能力进行重新建构。人们面对具体问题,需要有关于它的知识,需要创造和更新知识,但更需反思,需要有高于知识、驾驭知识的智慧。哲学是一种创造新…  相似文献   

18.
1932年马克思的“巴黎手稿”(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题名)首次公开出版,遂及在正在兴起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界引发了解读热潮。其中,以法国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学者列斐伏尔、梅洛-庞蒂的解读,构成了对“巴黎手稿”之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解读之主要蓝图。本文认为,其基本特点包括:在具体-总体中,强调“总体的人”(total man)的“自然”与“历史”的“生成”过程,也即人的“存在的”属性,这种存在的属性,换言之,就是行动的哲学或曰立足于“日常生活批判”的“存在的哲学”(existential philosophy)。  相似文献   

19.
哲学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必须正确地坚持和运用。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是什么?国内有代表性的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党性,即“既要坚持唯物主义观点,以区别于唯心主义,又要坚持辩证的观点,以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还要坚持它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公开表明自己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  相似文献   

20.
李维武 《理论视野》2008,(12):14-1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存在着一个有待认真解决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经历了百余年的传播、发展及其中国化后,往往仍然只是被看作一种“在中国的哲学”,而不是一种“中国的哲学”。也就是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还被许多人视为一种在中国产生影响、得到发展的外来哲学,而没有转化为一种中国人自己的哲学。今天人们经常谈论的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话”,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还不是“中国的哲学”的一个有力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