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岳秀芝 《传承》2011,(23):76-77
近代以来,西方传教士怀着极大的宗教热情来到广西,但却面临着重重的传教阻力。为了更好地传播宗教思想,吸引教徒,他们创办了教会学校。试对民国时期广西基督教教会学校的办学缘由、发展情况及其社会影响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对教会学校史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山东人大工作》2006,(10):F0002-F0002
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青州市、前身是1882年由英国基督教传教士武成献开设的青州广德医院。现为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潍坊医学院附属益都中心医院。该院是三级乙等医院,担负着潍坊市西部寿光、青州、临朐、昌乐四县市的医疗和保障任务。  相似文献   

3.
1923年,宋传典以行贿手段登上了山东省第三任议会议长的宝座,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一跃成为省城内外显赫一时的达官贵人。宋传典(1875-1930),青州城西宋旺庄人。1887年,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英基督教来青州传教办学,传播西方文化。宋父乘机去教会充当了大门看守,继而接受洗礼成为基督教徒。此举是宋传典个人生涯的一大转折,因为不久,他  相似文献   

4.
文章引入经济社会学的视角,描述H镇中的基督教徒的信仰生活,对其进行“结构与功能”和“供给与需求”理论分析。认为,H镇基督教教徒阶层总体构成偏低,教徒信仰基督教的“功利性”与“世俗性”较强;教会在对“神的感应”的传教上存在夸大和扩大化的倾向,对教徒缺乏正确引导;教徒的总体功能需求能够得到教会的有效、充足的供给,教会的需求也能获得教徒的基本供给,两者处于大体平衡之中;教会基本上实现了“三自”的方针,并在当地社会中发挥了一定的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5.
反洋教斗争:文化冲突乎?排斥进步文化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义和团反洋教活动起因是中西文化冲突’,是‘排斥进步的西方文化’”的观点,既无史实依据又无理论根据.基督教等西方宗教并不是当时西方国家的进步文化;少数传教士以“传教”为幌子,推行的是本国政府的对华文化侵略政策;传教士强迫中国民众接受西方宗教文化由此引发的“文化冲突”,实质上是中国民众对西方殖民文化的反抗;传教士在华开办学堂、创办报纸等活动确实传播了某些西方进步文化,但这并非传教士的主体活动,且“教案”冲突也并非因此引起.  相似文献   

6.
(一) 远在唐、元二朝,基督教就有在云南活动的踪迹。清初,由于清朝政府的阻止,法国天主教在云南发展教徒、建立教堂和设置教区的活动未获大的进展,当时,西方教士一经查获,即被驱逐出境。历代中国政府对于外来宗教允许其传播与否,本属中国的内政,这是无可非议的。清代前期中国政府对于法国天主教在云南的态度不能视为闭关自守。因为那时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来华的传教士不能说全属和平友谊的性质,其中确也不乏殖民探险者。近代初期的两次鸦片战争,清朝政府连吃败仗,中国的门户从此洞开。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传教士趾高气扬,进入中国如入无人之境。据记载,英法等国从乾隆到清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的传教士们为了引进西方文化,以行医和传播西医知识为媒介,造成西医在中国的不可遏制、蓬勃发展的势头,为此西医翻译界人才辈出。这些西医的翻译者为了让西医为国人所接受,很自然地就从中医学中去选择相关的术语对等西医术语,如此,对症状的描述很容易就能找到相关的词汇。正是由于西医的这种借用,使得西医逐渐被国人接受,并得到广泛的传播,但同时也导致了后来国人对中医的认识偏差和误解,而这些影响是由于当时西医引进中国时翻译不当,或者是传教士或译者对中医的理解不深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春秋》2016,(6)
正中国最早的博物馆作为文化舶来品,出现在山东半岛沿海城市,随基督教传教士传入我国。设立于蓬莱的登州文会馆就是由美国传教士狄考文创建,并成为我国第一所近现代高等院校,也是我国最早开设与博物馆课程内容相关的高等院校。中文"博物馆"一词,源自希腊文Mouseion,意思是缪斯的神殿。世界上公认最早的博物馆出现于公元前3世纪,为托勒密·索托受希腊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春秋》1995,(5)
齐鲁大学是一所美国和英国基督教教会在旧中国办的大学,其前身最早为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一八六五年在登州设建的文会馆,嗣后英国浸礼会在青州设建的广德书院,一九○五年两会将之合并,在潍县东区院成立广文学堂。一九一七年迁至济南又与济南的协合医道学校、青州的神道学校合并,改名为齐鲁大学,设文、理、医三院。它是我国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之一,亦是山东大地第一所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英国基督教循道公会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播基督教,经过了昭通立足、开拓石门坎苗族教会和其他少数民族教会、到滇川黔边苗族地区建立石川教区三个阶段。循道公会在滇川黔边苗族地区传教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于其组织的严密和制度的完善,实行"以苗传苗,以苗教苗"的本土化方针,苗族教区有计划的发展,以及早期外国传教士的努力工作;另一方面也与滇川黔边苗族的历史处境、政治经济地位和民族文化心理有关。  相似文献   

11.
油画在中国     
几个世纪来,油画这个来自西方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400多年前传入中国 1583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他在传播基督教的同时,也让中国人首次见到了西方油画。  相似文献   

12.
西方逻辑学的传入大概开始于明清,其传播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传教士和教徒进行的翻译工作;二是国人译介欧美著作,其中徐光启的《几何原本》、李之藻的《名理探》、严复的《穆勒名学》《名学浅说》与王国维的《辨学》贡献最为突出;三是国人译介日文著作及编写逻辑著作。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西方列强传播科学文化是为了侵占中国的领土和中国人的思想;国人传播逻辑学是为了发展科学、富国强民;西方逻辑学的传播速度慢主要是由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西方逻辑学本身和翻译上的原因造成的;无论如何,西方逻辑学的传入对中国逻辑学的产生和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贾小蓉 《传承》2012,(10):4-5,27
建党初期,党的总任务包括反帝,但当时共产党没有取得政权,对如何限制教会没有具体的规定。土地革命时期,动员人民反对外国教会成为反帝的直接途径。抗战时期,国民党竭力包揽中外交往,各根据地政府极为重视盟国背景的传教士和基督教会。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基督教政策是一方面镇压反革命,一方面团结宗教界爱国力量。建国初期,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将之法律化,开展基督教宗教革新运动。  相似文献   

14.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在唐代传入中国,元代复入,明末清初再次进入,鸦片战争以后大规模发展起来。教会在推广基督教的过程中,把教育作为传教的重要手段,教会的教育活动在近现代中国达到顶峰,成为中国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及教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它并非由中国政府投资的,因此与其他私立教育一样属民间办学的范畴。鸦片战争以前,外国教会虽已开始在中国兴办学校,但由于中国主权完整未受破坏,因此所办学校都在中国的外围地区,如马六甲、新加坡、澳门等地,内地还没有教会学校。传教士显然  相似文献   

15.
走出教堂奔“小康”──记南召县宗教上层人士、华光地毯厂厂长李保成河南省南召县太山庙乡黄金垛基督教会负责人李保成带领教徒所走的道路,与众教会泅然不同。87年老山战斗激烈时,他引导教徒刺绣鞋垫8800双,自费送往老山前线。如今,军区馈赠的两块玉石大匾,悬...  相似文献   

16.
乔飞 《湖北社会科学》2012,(10):115-118
晚清时代,由于基督教传播而发生的教务教案,对晚清中国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均产生了相应冲击。原先完整、独立的立法权受到西方国家的瓜分与限制;地方政府对教民的管理权部分被传教士获取;官员的选拔、考核标准与任免、处罚事由逐步与教务教案问题相联,教务教案问题成为清政府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涉及传教士或教民的诉讼,清政府常常难以独立行使审判权,中国的司法主权因此受到西方势力的分割。  相似文献   

17.
吴心 《黄埔》2009,(6):58-59
明代中叶,随着欧洲列强殖民海外的发展,西方传教士输出宗教的热情再次高涨,使基督教于明朝再度传入中国,第三次在中国传播开来。在此期间,天主教的耶稣会、方济各会、多明我会等相继传人中国,其中收效最多,影响和势力最大者是耶稣会。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大学生为对象,考察了基于互联网的基督教传播的情况,发现境内外的教会组织、网络宣教士、网上基督徒、"神棍"和"网络水军"是网络基督教传播的主体,门户网站、社区论坛、博客空间、社交网络是网络基督教传播的基本形式,教义和文化、重大新闻资讯及评述、现实生活的感悟和指南、线下活动的信息和通告是网络基督教传播的主要内容。这样的传播,使宗教网络化的轨迹日益明显,对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9.
《传承》2008,(21):37-37
西方医学是以古希腊、古罗马医学为基础,并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西医作为一门科学,16世纪以后大规模进入中国。然而,西医最初走进中国时,不是具体医道的传播,而是以介绍西医的基础生理学知识为主。明末关于这方面的知识,首先零散地出现在一些传教士的著作中。入华的耶稣会士,  相似文献   

20.
自19世纪中叶开始.由于中西关系的巨大变化和西方新事物、新思想的不断输入.中国原有的慈善思想遂由传统向近代嬗变。鸦片战争爆发后.国门大开.西方的慈善思想也不断传人中国.随着外国传教士的进入.一些教会在通商口岸和内地兴办起育婴堂、孤儿院、诊所、医院等育婴与医疗慈善机构.这为中国人了解西方社会慈善事业提供了一个窗口.西方书报对西方慈善事业的介绍以及对西方传教士举办的慈善医药、育婴、赈灾等活动的报道为中国人认识和了解西方慈善事业提供了另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